浅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风格

2020-09-23 07:58尚全祯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贝多芬

尚全祯

摘要:十八世纪末的贝多芬己将要步入而立之年,此时正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从自身来说,这时的他身强体健,思维活跃,充满了创作冲动与激情;从外部来说,此时开始有相当多的贵族热衷于充当贝多芬的庇护者和赞助人,这些贵族一方面为贝多芬提供了优质的物质生活,让他无衣食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创作,另一方面为作曲家提供了许多方面的帮助与庇护,如提供同行之间的交流平台,优秀的演出场址,推荐与前辈大家学习的机会,精神支持和生活上冲突的调解等等,以上的种种为贝多芬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前提,为他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提供大量的动力。第六钢琴奏鸣曲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本文以第六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乐章为例,进一步探究贝多芬作品深刻的内涵和鲜明无比的风格特性。

关键词:贝多芬;第六钢琴奏呜曲第一乐章;音乐风格

一、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介绍

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795年至1822年,长达27年。从头三首是26岁写到最后一首作品111出版以后只活了五年。其间相距31年,大约每年写一首奏鸣曲。因此他的奏鸣曲带有一种自传的意义,表达了他内心演变的不同阶段。

三十二首钢琴曲,分早期、中期和晚期,基本讲述了乐圣的一生。早期比较单纯,大约有十首;中期非常上进,热情、激烈、磅礴,一些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在这一时期诞生,例如《黎明》、《暴风雨》,音乐中洋溢着一种永恒向上的力量,显示出人类的奋斗和自我的提升永无止息;晚年贝多芬的钢琴曲拥有了温柔悲悯的气质,甚至有些接近莫扎特那“含泪的微笑”。这一方面是和贝多芬耳聋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灵魂的升华,身而为人却超越了人类,灵魂之光仿佛从九天之上闪耀倾泻而下。

二、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构与风格分析

第六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8年,属于贝多芬早期的音乐作品,作品号为Op.10 No.2。这是一首轻巧的,戏剧性较少的曲子,由三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轻巧、戏谑,活泼而又朴素,常规的快板乐章,相当简明的奏鸣曲式。此时的贝多芬虽然在创作上有许多模仿海顿的痕迹,像是许多乐句的动机都有像海顿那样天真、活泼、明丽、甚至的俏皮的情调,但到了对比式的主题时,贝多芬独有的恢弘创作思维就显现了出来。全曲富有歌唱性和韵律感,情绪多变,时而俏皮天真,活泼而又淘气;时而平淡恬静,如细水涓流;时而低沉闷闷,如感叹,如愁思,欲说还休。

乐曲的呈示部从第1小节到第67小节,主部为1到12小节,包含了柱式和弦和三连音为主的两种情绪动机;连接部整体简短,13到18小节;副部为19到37小节,整体也较为简短;结束部从38到67小节,可细分为三个乐句,38到46小节为第一结束句,47到55小节为第二结束句,57到67小节为第三结束句。整个部分从F大调起调,结束到C大调。

乐曲的呈示部很简短,但动机丰富。调性为F大调。柱式和弦动机用来明确调式调性,三连音动机推动乐曲发展。虽然在初期动机的发展上有许多海顿的风格和情调,但自连接部之后就开始展现贝多芬独特的乐曲展开思维。

展开部是68到137小节,这首乐曲的展开部极为巧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展开部发展部分,分三个阶段,引人为68到78小节,发展为79到112小节,准备为113小节到118小节;第二部分是为再現部准备的假再现,从119到138小节。

连接部使用动机是主部中三连音动机,经过连接部的发展,到了副部主题和展开部,三连音动机早已与主部主题完全不同,副部主题和展开部的三连音动机在主部主题的基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现出旋律清绪的上下起伏,推动了抒情浪潮的增长。

再现部从139到205小节,没有连接部。主部主题139到146小节副部主题147到171小节;172到205小节是乐曲对呈示部再现的三个结束主题。至此,《第六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束。

在接入再现部之前有一段巧妙的假再现,这一段假再现像是水中的倒影,相似却又与原物不同。像是将人们拖入水面下偏差的世界当中,当我们沉浸于虚幻的景象中时又将人们拉回现实。比起呈示部,再现部的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多样而又生动。如此恢弘的写作手法,显示了贝多芬式的广大性,充满了内心的幸福感,没有任何阴蔽的快乐。

本乐章整体风格轻巧、戏谑,充满诗意,鲜明地刻画了贝多芬相当强的创作个性,从乐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创作中最喜爱的音乐形象之一——将人的愉快感受与对大自然的陶醉融于一体。整个音乐都点缀着大自然的印记:鸟儿呜叫、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森林深处隐隐约约的神秘声响。在这个背景上,心灵在抒情、洋溢着自在的幸福。

结语

第六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充满了田园风光,明媚的阳光,潺潺的流水,茂密的树荫,生灵的低语,使得全曲上下到处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色彩和情绪。虽然第一乐章在起始部分有着许多海顿的风格特征,乐曲中有很多的动机都充满了海顿的那种天真、活泼、明丽、甚至的俏皮的情调,但是贝多芬终究并没有完全照搬模仿海顿,在该乐章的中后期展现了很多贝多芬所独有的热情奔放创作思维与手法,与先前海顿式清新明亮的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虽然此时的贝多芬在许多其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有着模仿海顿的痕迹,但贝多芬自己热情、昂扬、激情、斗争的风格已开始显现。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贝多芬那无时无刻想要摆脱海顿式痕迹的决心:在海顿“旧的语言”上进行贝多芬自己的“新的格言”。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贝多芬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