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0-09-25 12:38管新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钛板颜面颌骨

管新余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口腔科,江西 抚州 344000)

颌骨骨折发病率达所有颌面损伤的35%左右。主要由暴力冲击所致,如交通事故、直接击打、高空坠落等,对颜面外观及口腔生理功能影响较大,可出现咀嚼、吞咽障碍,对发音、呼吸等功能有一定干扰[1]。临床多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结扎与不锈钢丝骨内固定治疗,但固定时间长、稳定性差,对口腔卫生及进食有明显影响[2]。钛板表现出了较好的组织相容性,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能够将骨折复位并固定,但钛板无法提供足够固定力,容易发生骨折移位等并发症,辅助颌间牵引有助于增强固定力,且能加快口腔功能的恢复[3]。本研究分析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同时使用颌内牵引钉牵引治疗法有效性,详细见下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治疗颌骨骨折的病患于耳鼻喉科就诊者共计60名,皆在2017年01月~2020年01月工作日期间收治并统计,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9.6±11.4)岁,上颌骨骨折5例、下颌骨骨折21例、上颌骨并下颌骨骨折4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9±11.7)岁,上颌骨骨折6例、下颌骨骨折19例、上颌骨并下颌骨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颌骨骨折,有明确外伤史,伴有明显的颌面部疼痛、功能障碍,意识清晰,无合并颅脑损伤;排除颅脑损伤、伴有其他严重损伤、生命体征不平稳、意识不清晰等;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及口腔检查,明确骨折及骨折端移动方向,行择期手术;行经鼻插管全麻,仰卧位,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入路,逐层切开,显露骨折端,清除周围血块、因骨折遗落碎骨头与周边肉芽组织、复位骨折位置、咬合组织端口等之间的关系,微型钛板型号的选择应合适的并将其放在合适位置上,当重新塑形后将骨折部位固定。确认颜面部形态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后,清创、缝合切口,结束手术[4]。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在C臂机协助作用观察下,在牙槽部位找到嵴处酌情筛选5个至10个植入点,但要注意以免伤到下牙槽的神经和上颌窦,将颌间牵引钉拧入两侧第一前磨牙跟与上下颌尖牙中间距龈缘0.4 cm处,顺时针旋紧,预留3~4 mm设为牵引过程中可以用到的牵引附着点,颌骨之间做好固定工作可以选择弹性较大的橡皮圈,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调整弹性橡皮圈松紧,确保获得稳定固定力。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

1.3 治疗效果比较和评判标准

显效为断裂处完全愈合,颌骨结构恢复正常生理结构,牙周组织未受影响,颜面部外观恢复正常;有效:骨折完全愈合,颌骨解剖结构基本正常,牙周组织无明显影响,颜面部左右基本对称;无效:骨折愈合不佳,颌骨解剖结构恢复不佳,颜面部畸形,牙周情况不理想[4]。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评估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每项0-3分,得分越高则病变越严重;受损骨折位移、错位咬合、创伤性感染、固定周围处出现明显骨质疏松、排异反应等皆为并发症发生选项。

1.5 统计计算

利用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可使用(n,%)表示,通过x2显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数据结果

2.1 临床效果组间比对

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14%和94.29%,可见P<0.05有统计含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 I、D I、G 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骨折移位、咬合错乱、感染、排异反应、固定物周围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结果

由于颌面部位骨质结构及生理功能较为特殊,颌骨骨折后不仅表现为疼痛、颜面部畸形等常见症状,还伴有口腔及咀嚼功能障碍、局部麻木,甚至影响呼吸功能。由于颌面部的血运丰富,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骨折,一般在颌骨骨折后1周即可在骨折断端形成纤维性连接,2周即可见骨痂形成。因此应在颌骨 骨折后早期进行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导致骨折畸形愈合。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分,±s)

?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颌骨骨折手术是目的在于纠正颌骨解剖结构、尽快恢复牙齿咬合关系、咀嚼功能以及颜面部外观。近年来,微型钛板技术在本病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第一,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基本无排异反应,能够长期留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第二,其易于塑形及质地坚固,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固定性,术后早期即可进食,对口腔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颌面部功能的恢复。第三,为微创手术,剥离范围小,创伤小,术后肿胀、感染等几率较低。但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固定力不够强大,仍然需要辅助其他固定方式。颌间牵引通过置入牵引钉,用弹性橡皮圈固定牵引,能获得较大的牵引力,能够对微型钛板固定后的骨段和牙齿进行微调,从而有效恢复骨折解剖结构以及最佳咬合关系,降低术后骨折移位发生率。

颌骨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的临床有效性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协同增效,提供可靠固定力,提高骨折恢复效果及咬合关系、咀嚼功能、颜面外观等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钛板颜面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等闲
清场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眶壁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观察
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