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早期功能康复效果的研究

2020-09-25 12:38李本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起搏器实验组康复

李本玲,邹 芸,庄 毅,潘 敏*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3)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t surgery,FTS)指的是患者围手术期,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减轻患者身体痛苦程度,减少其住院时限,让患者早日康复[1]。快速康复护理技术,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成效,极为鲜明,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心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以入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度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颤动(Af)伴长间歇并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5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共有28名患者,男15例,女13例,平均(70.3±9.9)岁。对照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72.6±8.7)岁。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并不鲜明(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按照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进行。

(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遵循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术前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态。完成手术后,实时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对患者反馈的伤口疼痛等要及时记录,并向患者说明出现疼痛的根源,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如果分散法不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可以通过镇痛药的作用来减少患者痛苦,并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患者在手术后,应保持平卧的姿势。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练。术后六个小时中,保持平卧姿势,侧肩关和患者的上肢,应保持放松状态,并尽可能的减少咳嗽、深呼吸等较为剧烈的活动;术后6~12 h,予半卧位,鼓励患者握拳、旋转腕关节,屈伸肘关节等活动;术后12 h后,轻度左侧卧位,可在右肩、背部各垫一软枕垫,大小便可下床使用坐便器;术后24小时内严禁术侧肢体过多外展和上举。24 h后根据患者手术后的具体情况,对恢复状况良好且能够活动的患者,可在特定区域集中活动。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功能锻练完成情况、功能锻练效果(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评价、患者自理能力评价、电极脱位、囊袋出血、尿储留、便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分析,定量指标±s表示,定性指标以n和%表示,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成对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实验组在功能锻练完成情况、功能锻练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锻练完成情况、功能锻练效果、术后并发症比较

(2)2组患者术后第7天,根据ADL评估量表评分,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第7天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比较

3 讨 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治疗各类慢性心律失常,有着极大的成效,对提升患者生活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在临床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2]。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因手术导致的侧肢、伤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引发的各类并发症越发多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

本研究运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早期功能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功能锻练的方案更适用于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练,并未发生电极脱位、伤口延迟愈合、囊袋出血等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快速康复护理技术发展,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理念,根据康复疗程进行,从而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早日康复,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同时为介入手术中常规开展快速康复护理提供理论及实践资料。

猜你喜欢
起搏器实验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3》答案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