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古今应用考略及其防治疫病作用

2020-09-25 10:53邱模炎熊莉莉王怡菲闫二萍
天津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知母草果本草

邱模炎 ,熊莉莉 ,王怡菲,邹 浩 ,闫二萍 ,刘 鹏,田 耘

(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草果[1]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性辛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温中,截疟除痰,治疗寒湿内盛,脘腹胀痛,脾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由于草果并非要药,且治疗病症较专一,所以临床应用价值并未引起重视。现通过对古代经典和现代文献中草果的应用规律进行总结,重点阐述草果的功效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疫病作用,为草果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对草果功效认识

1.1 宋朝及以前 草果最早记载于宋《图经衍义》[2],中国栽培草果应有1 000多年历史[3],还未作药用以前,草果主要作为香料在使用。李时珍[4]曰:“彼人皆用芼茶及作食疗,恒用之物……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

1.2 宋金元时期 《中华本草》记载草果作为药用开始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本草折衷》首先将其补入本草,对于草果出处现在并未有统一论断[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中记载运用草果的方剂15首(包括1附方),并对其炮制修合进行了记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朝第1部官方中药药典,后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在宋元盛行二百多年,影响颇久。以下对其配伍草果的15首方剂功效汇总,见表1。对于宋元时期草果功效认识可见一斑。

草果主要治疗脾胃寒证、脾胃不和、疟疾、霍乱 等,且辟瘟疫方也有用到草果。本草记载:陈衍[7]曰:“主温中,去恶气,止呕逆,定霍乱,消酒毒,快脾暖胃。”尚从善[5]曰:“健脾消饮,治赤白带下与乳香末煨饮服,寒热交功共柴胡汤咀煎。”宋元对草果功效认识与后世基本一致。

1.3 明朝 明朝时期,医家对草果的认识更趋成熟,并且提出了草果的适宜证及禁忌证。明代本草论述,整体而言对于草果治疗“瘴疬寒疟”论述增多。

一方面,草果配伍制方认识完善。陈嘉谟[8]曰:“同砂仁能温中焦,佐常山能截疫疟。”李时珍[4]曰:“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后世张山雷[9]云:“草果善涤痰湿,而振脾阳,更以知母辅之,酌其分量,随时损益,治疟颇有妙义,固不必专为岚瘴立法。”草果与知母配伍的治用范围进一步认识发展。

另一方面,开始认识草果气味。陈嘉谟[8]言:“气每熏人,因最辛烈。”刘文泰[10]曰:“气之厚者,阳也。臭香。”草果辛香化浊,气味猛悍,能达普通药所不达。吴有性先生开创性提出瘟疫“邪伏膜原”之说,并创立达原饮,以草果、槟榔、厚朴3药配伍共为君药,治疗瘟疫初起,邪在膜原。吴有性[11]曰:“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疬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错。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本方疏利透达,机制为直透膜原,使邪气溃散,草果为浓烈芳香之药能宣透辟秽,且治疗“瘴疬”早有记载。吴瑭认为:“草果亦子也,其气臭烈大热,其味苦,太阴脾经之劫药也……疟来日宴,邪欲入阴,其所以升之使出者,合赖草果……独一味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湿以醒脾阳,则地气上蒸天气之白苔可除;且草果,子也,凡子皆达下焦……芳香而达窍,补火以生土,驱浊以生清也……”[12]基于此,后世对此方及草果运用多有发挥,常以舌苔为辨证特点。舌红而苔白厚如积粉,属于湿热遏伏之象疾病,常用达原饮治疗,内科杂病中凡舌苔白厚板腻,属中焦寒湿壅滞者,常可用草果仁芳香化浊。

第三,草果功效论述更丰富。《本草汇言》记载:“湿蒸于内,黄疸黄汗,是皆寒与湿之为病也,草果并能治之。”李时珍[4]曰:“伤暑吐下泄痢……妇人恶阻带下,杀鱼肉毒,制丹砂。”黄疸,黄汗,伤暑,妇人诸疾有用到草果,并且可解鱼肉毒。

1.4 清朝及现代 清代医家论述多延续前人所言,综合论述草果功效。如杨时泰[13]曰:“方书用治疟气水肿胀满,霍乱中暑,虚劳积聚,痰饮呕吐,反胃,咳嗽血,蓄血胁痛,消瘅,泄泻滞下,或臣或佐,大都俱兼补益而行。”配伍如黄宫绣[14]曰:“同橘、半用则能以治膈上痰;同楂、曲用则能以解面食鱼肉。”现代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5]记载草果饮片(草果仁)功效为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现通行教材新世纪第4版《中药学》[16]记载功效与药典一致。

综上,草果功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气味香:芳香浓馥,性较猛悍,能达普通药不能达之病所。2)主温中:辛香化湿,温燥散寒。3)治瘴疬疟。4)消宿食积滞,解鱼肉酒毒。5)治水肿胀满、痰饮蓄血、寒热往来。6)易伤正:气猛而浊,用宜慎之。草果主治病症一般有:1)治疫。2)治疟。3)治脾,常用于治疗脾胃寒证,伤暑、霍乱吐泻、痢疾、脘腹冷痛、寒痰水肿等。4)治胃湿与积滞,可开郁、化食、解鱼肉酒毒等。

1.5 现代药理药化研究 现代研究通过对药理药化的研究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有利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7]草果挥发油具有抗氧化、调节肠胃功能、抗菌、抗肿瘤,改变药物通透性等作用。《现代中药药理手册》[18]记载草果药理作用有:1)影响胃肠道平滑肌。2)镇痛。3)抗胃溃疡。4)抗乙肝病毒。5)抗菌。6)抗肿瘤。7)其他:包括草果所含 α-、β-蒎烯有镇咳祛痰作用;香叶醇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以草果为主药的草果知母汤有改善癫痫发作及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以及草果还有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

2 古今性味归经

最早将草果补入本草的《宝庆本草折衷》[7]记载草果性辛,温,无毒。《雷公炮制药性解》[19]记载草果味辛,性温,无毒,归脾胃经。此后对草果性味归经认识基本不变,现代认识也与此一致,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5]记载草果辛,温,归脾胃经。但《本草汇》还记载草果味苦涩,性热。浮也,阳也;《得宜本草》记载草果味酸。

3 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

历史上草果作为药用时间较晚,自宋代以后诸多医家论述了草果功用,并且方论较多,常用于治疗脾胃寒湿证以及疟疾,有解瘟疫之功效。通过文献记载提示,草果用药配伍灵活,治疗病症较多,专入脾胃经,“燥湿散寒,祛痰化浊”为其主要特点。《医学入门·本草》[20]载李东垣云:“温脾胃而止呕吐,治脾胃寒湿、寒痰之剂也。益真气,又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乃其主也。兼辟瘴解瘟。”为后世草果的运用奠定基础。

3.1 草果常见配伍总结 见表2。

表2 草果常见配伍表Tab.2 Common compatibility of Amomum tsaoko

3.2 现代临床应用

3.2.1 治肾病方面 国医大师张琪善借草果之辛温燥湿,配合大黄下行清热泻浊,治疗肾病湿浊毒邪内蕴,临床多年用之,确有良效。张琪认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辨证应注意湿热之轻重,若属湿邪偏重,则重用草果、半夏、苍术、藿香等[23]。

3.2.2 治肝病方面 邵白等[24]用以草果、苍术、藿香为主药的化湿系列方(化湿解毒方、化湿健脾方、化湿温阳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携带者58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20例应用干扰素(INFa-2b),第1周300万U肌注,1次/d;第2周起予30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3个月。结果显示,化湿系列方,尤其是化湿解毒方,可抑制HBV在体内复制,促进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DNA转阴,转阴率分别为39.66%及36.21%,另有2例HBsAg转阴,说明化湿中药具有清除或抑制HBV之效,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临床费用大为降低。

3.2.3 治脾胃病方面 名老中医张杰常用干姜、草果等温补脾阳。在慢性肺病缓解期常采取补土生金法,对于心肾不交者根据脾阳虚损程度,配伍干姜、草果等温通脾阳,以交通心肾[25]。

3.2.4 其他 如草果治疗妇科手术后腹胀[26];蒙医药草果二十一味丸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7];草果 20 g,生姜 30 g,均捣碎,加食用盐 10 g,乙醇含量50%的白酒500 mL混匀,放入密闭容器中浸泡2周,至药液呈棕红色治疗急性结膜炎[28];以草果为主药的草果知母汤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都验证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29]。

4 使用注意、不良反应及剂量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注意药物毒副作用以及用药的禁忌证,辨证认识药物利弊。根据病证辨证用药,趋利避害,减少药物有害反应,对于临床医者合理用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1 使用注意 《本草蒙筌》[8]记载草果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本草纲目》[4]记载草果食料必用,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本草备要》[30]增加草果忌铁。《本草求真》[14]记载草果若使非由疯瘴,或因湿热而见瘀滞,与伤暑而见暴注溲赤口干者,则并禁焉。现代药典[1]记载:草果温燥伤津,凡阴虚血少者忌用,老弱虚怯者,亦当慎用。

4.2 不良反应及剂量 宋《宝庆本草折衷》[7]记载:“然草果每去皮而取肉,今《三因方》等方治痢疾下汤及治暴疟者,亦以皮并肉剉入众料,盖皮又能发表也。”元《珍珠囊补遗药性赋》[31]谓:“草果消膨效,连壳反胀胸。”明《医学入门》[20]记载:“草果之类,如不去皮,耗人元气,令人心痞。”可见炮制对不良反应的重要性,本草及方书记载多为生品去壳、炒后去壳取仁或去皮用。目前,现代文献还未有对草果不良反应的报道,对于“连壳反胀胸”之说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现2015版国家药典草果仁为草果清炒后去壳,取仁;用时捣碎。国家药典中药饮片卷2015版记载生草果与草果仁功效相同,草果仁作用相对缓和。但因两者气浊,临床多用姜制,既可矫正不良气味又能增加温中止呕作用。草果药典规定用量为:3~6 g。

5 防治疫病作用

5.1 草果治疫功效及方剂 中药本草如《本草纲目》[4]:“治瘴疬寒疟。”《本草求真》[14]:“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皆有效。故合常山用则能以截久疟,同知母用则能以除瘴疬寒热。”配伍草果的治疫方如:《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的养胃汤,《医略十三篇卷八·伏邪第八》的小金丹[32],以及《瘟疫论》的达原饮,为治疗疫伏膜原的第一方,对后世影响深远。

5.2 草果治疫现代运用 蔡定芳等[33]运用自拟抗戾散(达原饮与升降散加减合方)对照观察治疗病毒性高热30例,结果抗戾散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瘟疫发热机制为:有形戾气侵入机体致使营卫失调,局部少火壅遏为壮火发热。然后探讨了抗戾散治瘟疫高热机制:一为“舍病治因”抑制或消除病毒;二为恢复营卫调节中枢治疗发热。方中蝉蜕、白僵蚕、姜黄和大黄4药配伍,升降上下,俾怫郁之戾气去,使阴阳气血得通,营卫之气无阻。槟榔、厚朴、草果3药协力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黄芩、知母清热护阴,加升麻解毒。此数药合用,功能制服戾气宣上通下,透里达表,以奏抗病毒,退高热之效。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广州由于岭南湿气卑下的特点,SARS大多兼有湿邪,因湿浊缠绵难解,湿与热合病情发展迅速,囊结不解,“湿毒”贯穿疾病始终[34]。多地临床治疗经验[35-36]辨证湿热蕴毒、邪伏膜原证候时常选用达原饮加减。有文献[34]认为:SARS可归属于湿热疫,湿热瘀毒是病机核心,病变部位为三焦或膜原,运用分消上下,透达膜原之法有一定的疗效。故可见湿热挟秽,湿邪偏盛遍舌白苔,用草果辛开燥湿对部分患者有效。如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五、六版[37-38]中,中医治疗部分给出了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的推荐用方,多个证型用药组方中都用到了草果这味药,并常以达原饮、升降散、藿朴夏苓汤等疏利透达,清轻宣气之方急以逐秽。王怡菲等[39]通过对24个省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毒”贯穿每个诊疗方案。“湿、毒、闭、虚”为最核心证素,湿邪疫戾之气是本病病因,病位为肺与脾胃。通过草果、槟榔、藿香等配伍辛通开闭,苦温燥湿。瘟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治疗以达原饮化裁,击溃伏邪。

6 结语

草果辛热浮散,入太阴、阳明经,能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兼治瘴疬寒疟。比较2003年SARS以及2019年新冠状病毒肺炎“湿毒”都是重要致病因素,均与自然界非时之气及湿淫之气或饮食因素等有关,李时珍[4]谓草果:“南地卑下,山岚烟瘴,炊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可见草果健脾化湿有功。瘟疫舌上白苔属邪伏膜原者达原饮是首选用方。草果为太阴脾经之劫药,温太阴独盛之寒以醒脾阳,临床应用药物,应注意草果的特性,以达到增强疗效目的。但这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发现以及总结。现代药理药化、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为草果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但对草果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尚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知母草果本草
知母的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基于HS-SPME-GC-MS和PCA分析知母及其 制品的挥发性成分
不同烘干方式对怒江草果产品质量的影响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炖肉放草果,提鲜健脾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