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己达人 情溢语文
——记沈坤林老师

2020-09-25 05:09杨大忠
师道(人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沈老师特级教师名师

杨大忠

在学生时代与教学生涯, 我遇到过很多良师益友, 他们在我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常庆幸的是, 无论在小学、 初中还是高中阶段, 我都遇到过使自身命运否极泰来的好老师。正是得益于这些优秀教师的鼓励、教诲与训导, 我才欣喜地走在学习与教学的人生正途上。 沈坤林老师就是这些优秀教师中的一位。

我2010 年以全日制博士的身份入职桐乡市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桐高”), 6 月份报到, 7 月份在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新教师培训。 我的到来引起了新教师们的注意, 毕竟像我这样顶着博士头衔的中学教师在嘉兴市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大家议论纷纷: 谁能够成为这位博士的指导老师呢? 对这个问题, 我也很期待答案。

指导老师名单下发到每位学员手里, 我细细一看, 第一位就是我的名字, 指导教师那一栏赫然写着“沈坤林” 三个字。 我的硕士博士阶段研究的都是历史文献学, 入职桐高时, 桐高不缺历史老师, 陆炳荣校长让我改教语文, 所以对高中语文界, 我一无所知, 沈坤林老师的个人信息自然也不例外。 我只知道这位沈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 但也仅此而已。

但桐乡本地的新教师们对沈老师非常了解, 一位学弟笑嘻嘻地对我说: “杨大哥, 你能成为沈老师的学生, 造化大了。 沈老师是浙江语文界公认的名师。 他没有大学学历, 只是老高中毕业生。 从普通代课教师到浙江省特级教师, 沈老师走过的教学之路比一般人都要艰辛。 他是真正热爱语文教学的名师。” 这位学弟的话, 让我对沈老师有了很好的印象。 虽然没有与之见面, 但我已经很期待了。

第二天上午是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的日子。 门开了, 走进来一位50 岁上下的中年人, 个头不是很高, 但很儒雅, 戴着黑边眼镜, 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 他的头发还是乌黑的, 看不到一根白发, 脸上隐隐有几丝皱纹。 他向新教师群体扫了一眼, 然后向我走来: “你是大忠老师吧, 我是沈坤林。” 我赶紧握住他的手: “我就是杨大忠。 沈老师好!” 同时感到很疑惑: 他怎么把我认出来的呢? 仔细一想又恍然大悟: 桐乡新进的教师都是小青年, 时年36 周岁的我在这个群体中自然显得与众不同, 毕竟一张老脸是遮不住的。

新教师培训指导, 主要是名师作报告, 新学员写一篇培训心得。沈老师当时作报告的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 但报告的内容我还是记得的, 主要是分析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方法。 培训结束后, 沈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交谈。 他对我说的话我至今没有忘记: “大忠, 我不知道你进入中学的初衷是什么, 但你要记住你的博士身份。 中学的工作环境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没有对语文教育的热爱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你在中学的发展, 如果只愿意当个教书匠, 那就太可惜了。 我真的希望你将来能走上名师的道路。” 这番话说得我心里沉甸甸的, 也促使我必须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 最后沈老师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 叮嘱我常联系。

这就是我和沈老师第一次接触的场景, 以后我和他的联系就逐渐多起来了。 沈老师是桐乡一中的老师, 与桐高仅有一公里左右路程,去找他毫不费力。 他的爱人丁秀娟老师就是桐高图书馆的管理员, 如果我有什么事求教沈老师, 和丁老师说一下也很容易。 这都是我和沈老师当面交流的有利条件。

随着交流的深入, 我对沈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桐高的语文同人说到沈老师, 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周敏老师曾经说起过一件事: 语文教研活动中, 凡是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 沈老师都要写点文章, 对名师教学中的优点与缺陷进行客观点评, 这种情况从不例外。 所以周老师说: “沈坤林老师能够成为特级教师, 与他的勤于思考是分不开的。” 沈老师尤其痴迷高中语文文本的深度解读, 这构成了他的主体研究方向。 受到他的影响, 我起初的语文教学研究也是从文本的深度解读开始的。

在我看来, 特级教师之 “特”,一是教学能力强, 二是科研能力强。 沈老师两者兼备。 在浙江省内开设名师公开课, 凡是沈老师专场, 场场人数爆满。 他的课堂幽默风趣, 尤其注重对文本内涵的延伸拓展, 有时能从文本中一个极小的细节翻出一个全新的境界, 令人惊叹不已。 至于教学研究, 沈老师更是行家, 光是2017 年, 他就在各类语文期刊发表了26 篇论文, 每篇都是3 千字以上。 这不能不令人叹服。 精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显示出沈老师专业学养的深厚。

从2015 年开始, 我有幸加入了沈老师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 群里的气氛非常活跃。 时间久了, 沈老师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显现出来了:凡是他指导的学员, 在历届省级教学大赛中, 没有一次不是一等奖的。 2018 年, 工作室成员孙元菁老师参加浙江省语文教学大赛, 比赛之前我就断言: 孙老师必将获得一等奖。 结果果然如我所言。 很多同人感到疑惑与不解: “你的预料怎么那么准确?” 我说: “沈老师指导的学生, 什么时候让一等奖溜走过。”

2017 年, 我有幸代表浙江参加语文权威赛事第六届 “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我抽中的教学篇目是柳永的 《雨霖铃》, 沈老师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在磨课过程中, 沈老师听了我的课, 针对我原先采用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 他毫不客气地对我说:“按照我的理解, 你必须推倒重来,从新设计。 这种教学方式在全国大赛上肯定是要失败的。”

我很震惊, 但随后坦然——之前磨课差强人意的效果已经给我敲响了警钟, 的确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课后, 沈老师与我进行了深谈, 指出了我的两个不足: 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课外拓展拖沓繁冗;至于优点, 沈老师也指出很多: 教态自然大方, 课堂气氛活跃, 充满激情, 妙趣横生。 关于教学内容,果然如同我的设想, 课文导入和文本精深的解读成为不能忽视的两大亮点。 最后, 沈老师告诉我: “你按照我的思路来重新设计课堂, 辅以你教学上的优点, 完全可以使你的课堂焕然一新。”

如何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模式? 沈老师给我提了个建议: 放弃逐句讲解的方式, 将全词内容划分为5 至6 个情境, 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 让他们选择最感兴趣的某个情境进行阐释;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 表明观点说出理由, 教师进行引导点拨。至于课外拓展, 原先的计划是依据《望江南》 《踏莎行》 和 《雨霖铃》的场景对比看柳永慢词对词学的贡献, 沈老师建议将其全部删除, 改为比较 《雨霖铃》 和毛泽东的 《贺新郎·赠杨开慧》 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由于毛词是模仿借鉴 《雨霖铃》 写的, 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两首词说出毛词模仿柳词的语句, 然后让学生认识到毛词以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突破了柳词仅仅写儿女私情的藩篱, 显示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憧憬与自信。 由于 《贺新郎》的上阕颇有柳词之风, 沈坤林老师建议我先向学生展示上阕, 让学生猜测作者, 提供四个答案供学生选择; 然后展示下阕, 让学生根据下阕中的 “汽笛一声肠以断” “又恰似台风扫寰宇” 判断作者为毛泽东, 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 在沈老师看来, 这样的精心设计与打磨,加上我原先的课堂优势, 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然水到渠成。

以不变应万变, 面对任何层次的学生, 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这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为了将我的课堂打造得更为纯熟, 沈老师还让我去他所在的桐乡一中借班上了一次公开课。 面对比桐高学生素养相对较低的一中学生, 我的课堂也是驾轻就熟, 挥洒自如,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017 年10 月, 凭借新颖的课文导入、 精深的文本研读、 巧妙的课堂拓展以及自然大方、 妙趣横生的教学姿态与特色, 我执教的 《雨霖铃》 无可争议地获得第六届 “圣陶杯” 大赛全国一等奖。 当我把印有 “沈坤林” 名字的 “优秀指导教师” 证书交到沈老师手里的时候,他非常高兴, 既为我获得大奖而自豪, 又为自己的教学生涯增添了一份全国性的奖项而激动。

2019 年下半年, 我参评浙江省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 评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说课, 这是我的弱项。 对此, 沈老师又是煞费苦心。针对我的教学特点, 他给我设计了说课的六个环节, 让我按照六个环节逐层演绎, 以不变应万变。 去杭州参评前, 他还让我按照他的要求演示了几次, 最后对我说: “没问题了, 必定成功。” 最终, 我成为了以全日制博士身份入职中学而评上正高级教师的全国第一人, 在当代教育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沈老师的功劳。

沈老师谦虚沉稳, 待人和蔼,对年轻教师的成长与提携更是不遗余力, 这使他获得了许多语文同人的尊敬。 在沈老师的指导下, 工作室的很多成员都成为了名师, 像蒋雅芸、 杨建华, 就是沈老师培养出来的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 奚素文、 金中、 谢昌霖等嘉兴市名师正走在通往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的路上——教师的成长不能缺少名师的指点。

2019 年年末, 沈老师60 岁生日, 工作室成员给沈老师送上了祝福。 沈老师就要退休了, 我们当然希望他退而不休, 发挥余热。 大家开怀畅饮, 我向沈老师敬过酒, 然后向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们宣布: 我一定要写一篇关于沈老师的文章,主要写我与沈老师的交往以及沈老师对我教学生涯的积极影响, 以此表达对沈老师栽培之恩的感谢。 于是, 就有了这一篇小文。

其实, 抛开个人因素, 我愿意写沈老师,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身上体现出一个教学名师的所有特质。 作为浙江省特级教师与首批正高级教师, 他早就功成名就, 但多年来始终笔耕不辍, 重量级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发表出来;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教学技巧的钻研, 是他始终如一没有丝毫懈怠的工作; 凡是找沈老师指导的教学同仁, 哪怕不是他工作室的成员, 哪怕不是语文教师, 他也从不推辞,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 他谦和儒雅, 待人接物非常和气, 从不在晚辈面前居高临下摆架子, 而且说话非常风趣幽默, 使身边的人如沐春风。 从一位老高中生成长为语文教学专家, 沈老师付出的艰辛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是可想而知的, 他的成功又给年轻老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为热爱, 因为执着, 成功是必然的。

猜你喜欢
沈老师特级教师名师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名师简介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我的竹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