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路径构建

2020-09-26 13:18乔晓永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青少年

关键词 青少年 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

作者简介:乔晓永,中共襄城县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4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还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其法律素质,增强其法制意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会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健康成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网络、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渠道日益通达,开阔了广大青少年的视野,但也有一些信息及网络游戏充斥着色情、暴力、违法犯罪等不良内容,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团体化、暴力化、突发性、智能化、涉毒犯罪等方面发展。本文拟从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要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探究中得出结论。

一、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自2017年至2019年期间,我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9件41人。

(一)年龄

有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的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至17岁年龄段,其次是15至16岁年龄段,14岁至15岁年龄段属个别现象。

(二)性别

青少年犯罪以男性为主,占比例为90%,属绝大多数。女性占10%。

(三)涉案罪名

有关数据显示,我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主要涉案罪名集中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犯罪,其中有11件涉及寻衅滋事罪、6件涉及故意伤害罪、4件涉及盗窃罪、3件涉及抢劫罪、2件涉及诈骗罪、2件涉及交通肇事罪。其中寻衅滋事罪占26.8%、故意伤害罪占14.6%、盗窃罪占9.7%,抢劫罪占7.3%,其他占14.6%。

(四)身份情况

青少年犯罪的犯罪主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小学文化占比较大,达到80%。在校生2名,其余38名均为非在校生,占总数的93%,该部分人员基本属于辍学学生,流落到社会。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呈现成人化、群体化犯罪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多采用共同犯罪形式,采用群体殴斗等形式实施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成人化、群体化犯罪趋势明显,区别个体犯罪的特征。

(二)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的占84%,高中以上学历占16%。很多未成年人由于学习成绩差早早辍學务工或游手好闲,社会阅历浅,对待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淡薄。

(三)犯罪动机简单,易冲动不计后果

青少年喜欢群居生活状态,且知识少,阅历浅,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做事情往往考虑不全面,犯罪意识的产生极具随机性。他们往往逞强好胜、好勇斗狠、讲究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如: 2017 年孙某某寻衅滋事一案,因孙某某的朋友姚某某酒后与他人发生口角,姚某某遂纠集孙某某等五人在县城希腊神话KTV 对面紫云大道上将他人打致轻伤二级。

(四)不良风气影响,犯罪类型多元化

2017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如:常见类型有寻衅滋事、盗窃、抢劫、抢夺、故意伤害等罪名,还有诈骗、交通肇事、聚众淫乱等犯罪也时有发生。

(五)家庭教育缺失,少女犯罪率增加

一些少女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或者辍学无业,或者生活在特殊家庭(父母离异、死亡)中,未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必要的监护,意气用事,成为校园暴力实施者。也有一些未成年女性生活态度轻浮、虚荣心强,往往为了贪图享乐而陷入卖淫团伙,自己成为受害者,再成为害人者,一旦跨入就难以自拔。

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自身因素——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多数处于叛逆期,性格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遇到纠纷或者外来刺激容易冲动,做出不合理的过激反应。同时,受一些报刊、书籍和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能抵制不良诱惑,易被同伴教唆和怂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交友不慎,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与社会不良青年混迹一起,极易沾染一些恶习,在初次违规行为未及时得到纠正和遏制时,侥幸心理促使其多次尝试,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因素——父母监管责任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不少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把子女留给年迈的父辈去照顾,或者是离异家庭,在这些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造成孩子心理失衡、孤独、自卑、焦虑、失望等心理阴影,渴望结伴生活,一旦交友不慎,在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下,很可能会误入歧途;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现不听话、厌学、早恋等问题时,缺乏沟通技巧,不是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而往往是棍棒相加,如此说教,不但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会导致孩子更加叛逆,更难管教,甚至发生亲子冲突。如:于某某、郭某某盗窃罪一案中,于某某家人长期在外务工,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郭某某因父母离异,更是无人管教,两个家庭教育都不健全的孩子长期在一起生活,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又没有一技之长,整日混迹网吧,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学校因素——教育理念未能贯彻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二家庭,但不少学校对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健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不足。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实行多年,但仍有一些学校还是热衷于应试考试,单纯抓升学率,把班级分成快、慢班,把差生视作包袱,成绩差的学生受到歧视,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辍学。这些“问题少年”步入社会后很难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在此情况下,由于学校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重视不足,造成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是非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更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最终很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社会因素——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部门对日益丰富的文化市场缺乏监督检查,对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缺乏进一步的监管,导致黄赌毒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滋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二是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很多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暴力、犯罪、色情等不良信息,再加上未成年人自制能力差,好奇心强,不能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同时,各种网络游戏使青少年沉迷其中,荒废了学业,极易沾染上不良习气。

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要原因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法制教育。

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预防的措施有很多,但关键的环节是加强法制教育。为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并以外因带动内因,促使广大青少年加强自我教育,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遠离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一)家庭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言教不如身教,因此,作为父母要自觉学习《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本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为孩子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学校教育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作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不仅要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而且要将法制教育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法制法律,遵守法纪,把个人的需求与自己的权利义务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因此,学校要切实做到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掌握与“法制教育”课程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接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

(三)社会环境是影响法制教育的重要因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人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重要影响。因此,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比如,有关部门可以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法官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并组织开展专场“巡回审判”“法治教育基地”开放日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宪法和法律,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法治氛围;“互联网+”的功能特点正在得到充分体现,运用新平台、新技术开展普法教育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因此有关部门要着力打造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充分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普法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四)加强自我教育是落实法制教育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虽然说家庭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社会环境是影响法制教育的重要因素,但它们都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因素,要想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唤醒并激发广大青少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广大青少年才能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做到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办事,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远离各种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总之,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势,社会、学校、家庭应动员起来,共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其法治观念,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长,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任啸辰,吕厥中.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与消解[J].中国青年研究,2016(6):103-108.

[2]金文玺.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36-38.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