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2020-09-26 09:41赵文平鄯子钰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双高计划

赵文平 鄯子钰

[摘要]办学定位主要是回答“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它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明晰的办学定位对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可以从服务方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和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进行梳理,进而从设计方法、内容蓝图和实践路向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理性构思。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学校;办学定位

[作者简介]赵文平(1984-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鄯子钰(1995- ),女,山西阳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在读硕士。(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学徒制中的企业课程标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JX19-011,项目主持人:赵文平)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8-0013-07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等文件精神的指示,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10月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此批次“双高计划”,其中,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双高计划”目的是支持基础条件良好的高职学校和专业优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示范校。本文在分析入选的56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尝试探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

一、办学定位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的意义

通俗地讲,所谓定位就是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方向。笼统地说,办学定位就是为学校确定位置和方向,它主要回答“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具体来说,办学定位是指基于对学校办学条件和现状等因素的分析,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学者将办学定位解释为“定地位、定方位、定品位”①,定地位主要是明确学校在国家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定方位主要是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定品位主要是明确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也有学者指出:“办学定位是指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做出方向性选择,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统领、引导的作用。”②还有学者认为,办学定位主要包括“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发展目标的定位、办学类型的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办学规模和层次的定位、办学特色的定位”③。综合上述观点,结合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办学定位分解为学校服务方向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办学规模定位、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五个维度,依此考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学校服务方向定位主要是指对学校服务的区域或行业的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主要指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高职学校,如哪些方面知名、哪些做法可以作为示范;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指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办学规模定位主要指学校办多大规模;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主要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什么样的明确特色。当然,学校办学定位的这五个维度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对某一具体定位的探讨离不开对其他定位的分析。因此,对学校办学定位问题,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

明晰的办学定位对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职学校发展模式,需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高職学校经历了“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工业4.0、5G时代、人工智能等种种浪潮的推动下,高职学校该何去何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到底是什么样水准的学校?如何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进行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如何超越传统高职学校的发展模式?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晰新时代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此引导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方向。其次,明晰的办学定位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如何在办学服务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体现出中国特色、高水平?这一问题是否明晰,将关系到如何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工作。比如,只有搞清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进一步有效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匹配的课程体系。再如,只有明确了学校服务行业的定位,才能在学校专业建设中找到聚焦的方向。总之,只有明确了办学定位,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有依据和方向。最后,明晰办学定位是发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示范引领作用的指南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实施“双高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④,这实际上明确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总体发展思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对其他广大高职学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其办学定位引领广大高职学校发展的方向。

二、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现状梳理

选取教育部于2019年10月24日公示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中的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通过登录这些学校的官网,搜集每所学校的“学校简介”“办学历史”“办学章程”“十三五规划”“信息公开”等栏目中的相关数据,从中寻找每所学校的服务方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和办学特色定位等信息点,统计其信息,建立“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信息数据库”,依此梳理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现状。

(一)入选学校的服务方向定位情况分析

高职学校的服务方向定位主要指高职学校服务的区域或行业定位。学术理论界和教育管理一线已普遍形成共识,即高职学校应定位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学校服务区域定位分布情况可以从所服务的地级市区域、省级区域和城市群区域等方面考察,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入选的56所高职学校中,有52所明确说明该校的学校服务区域定位,占92.86%。其中,明确将学校服务定位于地级市区域的占41.07%,明确将学校服务定位于省级区域的占48.22%,明确将学校服务定位于像京津冀这样的城市群的占3.57%。受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城市群区域发展格局的引导,相应区域的高职学校积极服务于城市群区域发展。另外,23.21%的入选校明确服务定位辐射全国。可见,学校所服务的区域以学校所在的省市地区为主。

高职学校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外,还应服务于行业发展。一般来说,一所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应有明确的行业服务定位。就服务行业定位而言,主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行业进行考察,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41.07%的入选校将制造业作为主要的服务行业,35.71%的入选校将服务业作为主要的服务行业,16.07%的入选校将交通运输业作为主要的服务行业。总体上看,所服务的行业也以学校的特色或主要专业为主。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位于开封市,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依托水利,服务河南”,形成了“以工为主、以水为特”的专业体系。

(二)入选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情况分析

高职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主要指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高职学校。总体上看,入选的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均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具体主要围绕特色发展、世界发展水平、国内发展水平、省域发展水平和社会满意五个方面,详见下页表3。

由表3可知,入选学校对本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主要立足于办学特色或特色专业,以建成更高质量或更高水平的高职学校。50%的入选校明确了特色发展的定位,明确中国特色、特色鲜明、某一行业特色等方向的发展。53.57%的入选校明确了世界一流或国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这可能与国家的文件政策导向有关。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⑤。48.21%的入选校明确了国内一流或领先的发展目标,7.14%的入选校明确了省内一流或示范的发展目标定位。此外,还有7.14%的入选校明确了社会满意度高或企业满意度高的发展目标。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明确提出继续发挥国家示范与行业骨干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满意高、国内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示范名校”。也有学校将发展目标定位按照未来发展的时间分步骤明确,如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明确“近期目标是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示范、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中长期目标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铁路高职院校”。

(三)入选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情况分析

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回答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入选的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均在学校简介或学院章程中对本校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说明。尽管人们通常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技能人才,但我们研究发现,入选的56所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表述存在差异,具体见表4。

由表4可知,各学校对培养目标定位的表述大致分为以下几类:57.14%的入选校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6.07%的入选校明确提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没有提到“高素质”一词),7.14%的入选校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没有提到“技术”一词),10.72%的入选校明确提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没有提到“技能”一詞),另有8.93%的入选校用其他词语来表述定位,如艺术人才、职业人才等。从入选的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此外,无论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是技术技能人才或高素质技能人才,不少学校使用复合型或创新型等词语来限定其特质,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应当说,高职学校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但培养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可能需要各学校结合社会需求进一步明确。

(四)入选学校的办学规模定位情况分析

高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定位主要是对学校办多大规模的定位,本文主要从学生数量规模和专业(专业群)数量规模两方面来考察办学规模。表5显示了学校在校生规模分布情况。

按照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第七条规定,“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规模,应依据批准的办学规模确定。建设规模按办学规模和相关学校类别分类”,该标准将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规模分为5000人、8000人、10000人三个档次,体育艺术类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规模保持在1000人、2000人、3000人三个档次。由表5可知,入选的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规模在15000人以上的占35.71%,10000~15000人的占39.29%,10000人以下的占25%。

同时,笔者也统计了56所学校的专业规模分布情况,见下页表6。

由表6可知,从专业规模的分布区间看,拥有41~50个专业的学校有17所,占学校总数的30.36%;拥有31~40个专业的学校有11所,占学校总数的19.64%;拥有51~60个专业的学校有10所,占学校总数的17.86%。从一些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学校专业数量规模与学校的服务区域定位、行业定位有极大的关系,所服务的区域处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所服务的行业在社会上相对需求量大,那么专业数量规模一般较大。这也进一步说明学校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应根据自身所服务的区域定位、行业定位及专业特色等综合确定学生招生数量和专业数量。

(五)入选学校的辦学特色定位情况分析

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主要指在人才培养中形成什么样的特色。“办学特色是指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⑥对办学特色的考察,并不单指该校的特色专业(群)、特色学院,还包括该校的特色文化、特色教学方式、特色实践等方面。由于特色文化、特色教学方式、特色实践等方面的数据获取受限,本文只关注其中的专业特色方面。入选的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有21所专业设置相对综合、全面,但专业特色不明显,占37.5%;其余35所学校均能从学校的服务定位出发,形成相匹配的特色专业格局。例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按照“专业建在汽车全产业链上”的办学思路,结合汽车产业战略目标及人才需求,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对应汽车产业链,紧紧围绕汽车这一特色构建专业群,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汽车工程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汽车服务与贸易五大专业群,构建了“一链五群”专业布局。

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构思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是新时代我国赋予广大高职学校的新定位新使命,是一个统揽全局的宏观描述。对所遴选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如何决策和构筑,综合前文的内涵分析和现状梳理,本文提出以下理性构思要点。

(一)如何定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的设计方法

从方法的角度来看,究竟如何科学设计办学定位?这是每所学校确定自身办学定位前应明确的规则。从办学定位现状来看,部分学校在定位上存在雷同和跟风情况,这其实反映出学校没有充分研究确定自己的定位,盲目照搬照抄定位。事实上,办学定位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决定,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方约束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一是政府主要以政策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例如,2012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两个文件直接明确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后来一大批高职学校在设计培养目标定位时均以此为主导。二是社会主要以人才需求来规约学校的定位。例如,某一区域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那么必然需求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此时当地高职学校服务行业的定位之一必然是汽车产业,其特色专业群建设也必然围绕汽车领域开展。三是学校主要以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优势和特色积淀来制约学校的特色定位。例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溯源于1866年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而今形成了以航海技术和安全技术与管理两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龙头,特色鲜明的海、陆、空、轨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专业集群发展体系。四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和决定培养目标定位。生源特点决定了我们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研究学生的特点便于确定适切合理的定位进而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往高职学校的主要生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中职毕业生及社会人士,他们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生源的这一变化也改变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着眼点和具体培养工作的重心。总之,要从政府政策导向、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学生学情特点四方互动的关系中研究确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二)什么定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的内容蓝图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到底是什么?可以从综合定位和分项定位两个层面分析。所谓综合定位是总体上用整合性的简短语言对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做相对宏观的描述,所谓分项定位是在具体维度上对一所学校的各方面定位做相对具体的描述。

综合定位其实主要从宏观上回答要办成一所什么样的高职学校的问题。“中国特色高水平”就是一个综合定位,这是我国所有高职学校的理想目标,每所高职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综合定位。这需要从宏观上考虑高职学校的新超越与新使命,如从传统的规模数量发展定位向内涵特色发展定位转型。有研究者指出“高职教育职能由服务社会发展向支撑引领社会发展转变,理念由工具理性向人本理性转变,发展战略由追随借鉴向中国方案转变”⑦。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三个服务、五个定位、一个率先”的战略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深圳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民终身教育学校与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深圳模式”,这就是一个综合定位。

分项定位可以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服务方向定位、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办学规模定位、学校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展开。这些分项定位虽然是不同的分项点,但它们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如为某一行业或某些行业服务的定位,将关系办学特色定位和办学规模定位。因此,对各分项点的定位要统筹起来进行设计规划。就学校的服务方向定位而言,首先应考虑其区域服务导向,不仅要满足区域人才需求,还要在技术革新与研发等方面引领区域发展;服务的行业不一定“大而全”,但要结合自身办学历史积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就发展目标定位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不是以达到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为根本目的,而是以培养社会满意或企业满意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就培养目标定位而言,紧紧抓住新时代我国各行各业所需劳动者的素质特征,如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发展,有些专业领域对数字化素养、复合型素质、创新型能力等要求尤为突出。就办学规模定位而言,需要对照学校服务区域和行业的需求情况而定,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重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规模的区域调研,形成差异化的区域性优势。”⑧“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区域性,是指专业设置的客观依据,其内涵包括区域内专业布局相对地方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专业设置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专业规模相对地方行业或企业的需求性等。”⑨就办学特色定位而言,需要凝练和坚守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专业设置格局、人才培养方式和个性化学校风貌。究竟如何定位学校的办学特色?潘懋元教授主张应做具体的研究分析,“要考虑自身所处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要考虑当前以及之后一个时期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在办学过程中评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⑩。

(三)落實定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的实践路向

如何落实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首先,明确好高职学校的功能。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高水平高职学校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功能,同时“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重要贡献”11 。在服务好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方向。其次,专业设置应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注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重点发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相一致的专业,构建对接产业的专业群。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间的协同与集群效应,2019年对以专业为单位的教学机构进行了优化重组,将原机电学院、电信学院相关专业与资源融合,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能源与汽车工程学院。同时,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优化专业群布局,重点打造了家具设计与制造等7大专业群,如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群,服务传统制造业向绿色节能制造业转型。再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产教融合落地生根。“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将行业动态发展细化到每个实际岗位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1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研所面向产业的人才需求特征,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推进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最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打造好“双师型”教师团队。重在提升教师的企业技术实践能力,为教师创设好赴企业实践的平台,将企业技术实践能力融入自身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我们无法用一句话或一个终极性结论来进行定义,这不仅因为定位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也因为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情况因而难以简单框定。希望借本文抛砖引玉,促使大家进一步思考“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校发展的方向以及高职学校如何或从哪些方面探寻自身的办学定位,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郭秋平.大学办学定位的理性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1(5):50.

②王广谦.关于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四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18.

③⑥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59-60,60.

④1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0-05-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4)[2020-05-07]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

⑦潘海生,周柯,王佳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2.

⑧⑨邓光,杨晓燕.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规模的区域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80,80.

⑩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8):37.

12 周春光,李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4):51.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双高计划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计算机信息化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钢琴二重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