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船长看上世纪湘江老帆船

2020-09-26 14:25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衡阳木工湘江

“11根竹子正好做一套风帆杆,再把帆船布缝好,第19艘老帆船差不多完工了。”9月2日,长沙市开福区网船班小區,头发灰白的王芳德整理着手中刚上好第二遍油漆的细长条竹棍,饶有兴趣地说道。迈入古稀之年的他,想打造一个“湘船文化博物馆”,让后辈更加直观地了解湖南船舶演变及水运发展史。

每天清晨7时左右,王芳德便会走进工作室,开始一天的手工劳作。约10平米的工作室,挂满了锉刀、凿子、锯子等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落地扇有节奏地摆动着。

王芳德与船的缘分,或许要从出生那天开始说起。1950年冬天,王芳德出生在湘江上的一艘小驳子木帆船上。12岁时,王芳德开始帮着父母拉纤、撑篙、摇橹,以人力推动帆船在无风时的航行;15岁,他成为长沙市木帆船合作社的一名学徒,后来成为一名船长,在湘江流域运送货物。

2009年,王芳德站在湘江边,萌生了造船模的想法。“万事开头难。”尽管王芳德造的第一艘船是从小在上面生活过的衡阳小驳船,但没有木工手艺,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只能凭借着脑海中对儿时记忆以及女儿各处搜罗到的影像资料,还原船体结构。经过不断修改、打磨,8个月后,终于完成了1.8米长的衡阳小驳船模型。

浏阳秋船、宁乡乌江子船、衡阳小驳船、益阳七板子船……11年,19艘湖湘老木帆船模型,大功告成。他最满意的还是“航海号”内燃机拖轮,那是毛泽东在1957年和1959年畅游湘江时乘坐的第一艘内燃机“航海号”拖轮。

(摘自《三湘都市报》9.3)

猜你喜欢
衡阳木工湘江
湘江魂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把麻烦挂在树上
湘江渡
朝雨闻雁感时
美丽岳麓,我的家
黄木工
黄木工
快乐“小木匠”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