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答题

2020-09-26 10:57申水源
考试周刊 2020年79期
关键词:答题应对策略错误

摘 要:学生化学“错误”答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文章通过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案例提出问题,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应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答题?最后从教师的角度指出了对待学生“错误”答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错误”答题;高三化学复习;应对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现在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学生能进行有效学习。在高三化学复习课当中,在各类作业与考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错误”答题,而学生的“错误”答题是高中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皮亚杰的学习原理认为订正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需的。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反思、分析错因,逐步纠错的过程。“错误”答题可以反馈出学生的知识缺陷,让学生做到自我调节学习,减少“题海战术”,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错误答题”是学生学情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复习策略的调整。研究表明,对错题进行积极的反思,是查漏补缺的重要形式,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许多研究都指出了错题研究的价值,但是广大学生对于“错误”答案的认识以及实施效果不够理想,需要教师做出进一步的指导工作。要挖掘错题的价值,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文章从“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答题”这一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二、 案例分享

高中“化学平衡”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因此文章以化学平衡复习过程中的例子。在复习化学平衡的时候,我选用了高二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中的一个题目:

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O2(g)CO2(aq)

CO2(aq)+H2OH2CO3(aq)

H2CO3(aq)H+(aq)+HCO-3(aq)

HCO-3(aq)H+(aq)+CO2-3(aq)

如果海水略显碱性,则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纯水高还是低?解释原因。

如果我们老师一看上去,典型的电离平衡知识,不难,常规思维或者按照编题者的答案应该是比纯水要高。但在课堂上,当我一问学生是高还是低呢?这下可让我大为吃惊!无论是化学成绩好的还是化学成绩差的学生,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比纯水要低,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马上叫两个成绩有差异的同学分别回答高还是低的原因,他们的理由是都是:因为海水略显碱性,其中的OH-与CO2溶于水生成的H+结合,导致c(H+)减少,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同的结论,偏低的同学认为,这样海水中已溶解的CO2减少了,所以要低,不是没道理;偏高的同学认为这样空气中就会有更多的CO2溶解在海水里,理所当然浓度会偏高,也有道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细想此题确实存在歧义,谁对谁错先别说,产生这样答案的原因是可以肯定的,即每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有了不同的结论!其实不只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我们不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吗?由此,我想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尤其高三复习中,经常有老师这样埋怨:这学生真笨,讲了四、五遍,还有一半多人不会,真是没法教了!等等!难道这么多学生,真的很笨吗?难道真的没法教了吗?不可能。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就是因为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不同而已,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错误”答案,其实有可能他的答案也是正确的,甚至老师的参考答案是错误的。因此,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随意去评价学生,尤其在科学越来越发达,新教材和新教改日益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如此。那么在平时的高三教学中,为了尽量减少学生出错,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老师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呢?

三、 应对策略

(一)备考中,要时刻注意自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

我个人认为对学生心灵世界有着全面的理解和比较深层次的把握,经常用自己的心态和学生的心态去比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这样去备课。于是,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就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比如,在基本概念获基本理论的讲解时,如能注意提出关键字词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事半功倍。比如:我在讲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时,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观察,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喷泉实验的原理:利用烧瓶内外的压强差!重点突出压强差,然后我提了3个问题:(1)NH3能否换成其他气体?(2)水能否换成其他液体?(3)在本实验中,如果我将装置1改成装置2(如下图),你能否引发喷泉?

当时学生反应积极,回答的有板有眼,尤其在第(3)问中,答案有很多种:1. 打开止水夹,用手将烧瓶捂热;2.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3. 打开止水夹,用冷毛巾讲烧瓶冷却;4. 打开止水夹,在烧杯中加一个装置将水压上去等等。先不管操作是否可行,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学生对于喷泉实验形成原理的掌握情况可想而知了;其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平时复习中允许学生出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的一个特点。课堂上回答问题错了,老师一般不会责怪,反而更合老师的心意。我认为,学生答错题很正常,关键是错了以后能否再错。而在课堂上,答错题的同时也暴露了一部分同学的想法。如果这时候,老师能趁机与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分析错误,不仅是帮助了一个同学,而且辅导一批同学,何乐而不为呢?记得有一次我在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我们老师都知道,这是学生书写中最容易丢三落四的地方,当時讲完以后,举了一个例分别叫了4个同学(成绩都属于中下水平)上黑板书写,最后的结果正如我所料,五花八门,并引来了班上同学的阵阵笑声,和平常一样,后来我与其他同学一起谈论帮助这4个同学纠正了其中的错误,还进行了书写热化方程式的总结,以后在什么样的考试或练习中,我统计过关于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情况,发现我的学生几乎全做对了!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答题

学生答错一个题,甚至几次犯了同一个错误,我想老师千万不要首先批评学生,甚至错误地评价一个学生,应问:“你为什么这么想?”找到症状所在。有可能结果会让你惊喜。否则,你可能就会让一个学生避而远之,更有可能让这个孩子一辈子蒙上阴影。曾记得,我在高三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一题问:氨气分子的结构是什么?当时有一半多同学答案是三棱锥。我很吃惊,然后问兄弟学校情况,几乎与我的学生类似。在高二我们不是讲的很清楚,是三角锥形嘛!(我查过的化学资料显示都是三角锥形),记得当时上新课或平时的测验,学生也没有什么异议啊!这时,我拿出这个问题与数学老师探讨,数学老师一看,毫不犹豫地说是三棱锥,并且说在数学上是没有三角锥的概念。后来我又了解到,高二第一学期初学生未学立体几何。因此这个问题的“错误答案”,难道这也是学生的错吗?尤其我们化学实验更是存在许多奥妙,记得我在讲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行时,当时有一个学生私下地将苯加入酸性高錳酸钾溶液中,发现也褪色了,这时,他马上站起来向我提出了这个发现,我也感到很奇怪,建议同学们都演示一下,结果确实如此,课堂上一下子安静了,同学们都望着我!难道这个结论真的有问题?还是试剂有问题?(前面几届老师和实验员都没提起药品有问题)这时,下课的铃声也响了。我马上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一组同学上网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另两组同学分别去图书馆和化学实验室,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得出结论:实验室的药品确实有问题!尽管虚惊一场,有这样的学生,难道你不感到高兴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或复习中经常对容易出错的概念、误区、易错点用“问题讨论法”,通过几位同学的讨论让大家知道哪里容易出错、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从而避免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重蹈他们覆辙。

(四)引导学生建立纠错本

研究证明,建立纠错本能够帮助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突破知识盲区,避免做大量的新题,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复习中,我们老师都知道,假如学生对于自己讲过的或者曾经做错过的题目都会,我想我们的备考肯定是非常成功的!在考试题目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是考试热点,而且比重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不也正是在探究“教”与“学”吗?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高中化学错题本的建立,可以根据错因分为三种:知识错误、方法错误、实验类错误。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错题的重要性,避免出现敷衍做纠错本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桐恺.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的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8(2):77-78.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余彦利.巧用高中化学错题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新课程·中学,2015(2):93.

[4]翟变利,王文泉.国内外错题管理研究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2):140-143.

[5]符爱琴.错题管理:从一道经典易错题谈起[J].化学教育,2008,29(12):39-41.

[6]李瑶.高中化学错题记录与错题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9,6(33):193-195.

作者简介:

申水源,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答题应对策略错误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在错误中成长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