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导小学生朗读之策略

2020-09-26 09:41李德聪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一环。从学生预习课文到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归纳中心思想都离不开朗读。读是为了解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好的朗读胜于讲解。用响亮、充满情感的声音朗读文章,通过声音再现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受感染,会自觉体会其味,不通过教师的讲解,也会明其理。好的朗读有助于字词的理解。一文章的字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很重要,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字词也不难,只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理解,就能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好的朗读有助于句子、内容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生动的文章、诗词,只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就会格外体会其中的优美滋味。朗读有助于段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过渡段,如问:“这一段与前后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便能回答出:“承接上自然段,引出下一自然段,即承上启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朗读便明白了。好的朗读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改中的一个新的内容。好的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二、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有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对于小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慈母深情》中“要钱买书”一节时, “要钱”这一部分,朗读时,要语气要低沉,断断续续,突出“我难以开口要钱但又想要买书的矛盾心理。朗读母亲的话时,语速可以稍快点,突出母亲急于干活赚钱的心理。”我一边利用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动情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情境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喊出“爱母亲!”“妈妈辛苦了!”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人点,这切人点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其中当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课文句子是“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的声音,你平时惊喜时,又会怎样说呢?学生纷纷想到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哇”“呀”“咦”等等,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惊喜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因此,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五、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还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

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人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此外,通过角色扮演,人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总之,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应因文而异。

四川省什邡市洛水慈濟小学 李德聪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感情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最好的感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感情工作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