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题学生”治顽疾

2020-09-29 07:04袁淑青
家长 2020年25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主任家长

□袁淑青

反思对小发长期的心理辅导过程,我深有感触: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学校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建设班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关心的问题。面对几十个个性不同的学生,作为教育者要全面科学地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研究其心理特征。特别是针对“问题学生”,尽管他们有很多的表象,如无心向学、懒做作业、成绩差、思想散漫、调皮捣蛋爱闹事、对老师或家长的教育听不进去等,但并不是不可救药。如果选准角度,倾心注情,将心血化为春雨,便会催开桃李满庭芳。

时刻“备战”的“问题学生”

14岁的小发是初一学生,应该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上一任班主任将新生名单交给我时特意嘱咐:这孩子头脑聪明,有影响力,可惜没用在学习上,受其父影响,特别讲哥们儿义气、不懂规矩、目中无人。第一次见面小发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个子不高,消瘦但很健壮,配上一身档次不低的休闲服,可以说眼前的男孩还蛮帅气的,只是那大大咧咧的样子,尤其额前那绺染黄的头发让人觉得他不像个求学的孩子。

开学后,短短几天发生的事就证实了我的担心:小发爱动、散漫、没有规矩,课上45分钟很难安静下来,时常在课堂上故意搞笑,值日不参加,还不许同学告诉老师。打饭即使最后一个去,也能霸道地插队,抢在别的同学前面最先吃上。最糟的是一次课间,因为听到外班的同学在背后议论他,不问青红皂白地冲上去就给了人家两拳……

小发的行为明显地表现出了一个不良少年的特征:以自我为中心、武断霸气、做事不计后果。在他的头脑中,是非曲直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唯我独尊,而且特别相信拳头的力量。对老师和同学存在逆反心理,很多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而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找准“病因”是关键

小发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任性、易冲动,这种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受家庭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走近小发的家庭,接触他昔日的同学和老师,我发现,形成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家庭教育粗暴不当。通过了解得知,小发的父亲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因为能打架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了别人不敢惹的“地头蛇”。由于拆迁,家里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在父亲不良行为的耳濡目染下,小发相信拳头的力量,从而导致幼小的心灵逐渐扭曲。

学校教育软弱无力。据同班同学说,小发小学一至三年级时成绩还不错,光荣榜上时常有他的小红花,可是随着他身上毛病的增多和成绩的下降,班主任跟家长联系,母亲无力管教,父亲又经常不在身边,老师的说教在小发看来都是耳旁风。尤其是有一次与外班的同学发生口角,小发吃了亏,他父亲赶到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教训了人家的孩子,那场面让老师也瞠目结舌。此后,害怕管教导致家长报复的老师便对小发失去了信心,放任不管后的小发很快就成了“双差生”。

实施“拯救”计划

面对小发,我脑中回响着上任班主任的话:“他将是你工作中的一大障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是,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愿望.我开始了对小发的“拯救”计划。

用爱心唤起真我。从心理学角度讲,很多事情小发自己都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帮他指明人生正确的方向是拯救他的首要工作。开学第一周的周末,我们师生便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谈话。我首先肯定他的聪明、活泼、有悟性,并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他根本不在意的小事,如大课间跑步最快、篮球打得特别好等,让他了解自己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明白打架、骂人等行为跟守纪、文明相比是丑陋的。那次谈话对他来说,我相信是最长也是最真诚的一次。从他的脸上,我感到以前那种顽劣不羁的表情黯淡了,我的说教他也用心听了。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跟他聊天,并有意在其他同学面前夸他的优点和进步。在他对自己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我又帮他自检自查存在的不足,使他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毛病,真正明白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用期望代替批评。每次谈话,我都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你的潜力非常大,相信你一定能成为咱班优秀的一员。”一次,他又因一件小事与同学争吵起来并动了拳头。当他来到我面前时,还像斗架的公鸡一样,我只好让他站在一旁冷静一下,想一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钟过去了,看到他渐渐平静下来,我说:“其实,你能保持四天没与同学打架,老师觉得你有很大进步。如果今天这件事没发生,你就创造了一周不违纪的最好纪录了。”接着我用商量的口吻,让他把打架这件事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再对他指明切实可行的改正错误的做法。对于小发来说,他非常愿意接受这种“三明治”式的批评方式。渐渐地,我对他的期望在提高,他也在我的期待中改变了许多,进步很快。

家校联手共努力。通过进一步家访,我了解到小发的父母也为儿子的现状着急,为未来担忧,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我告诉家长,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懂得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培养不出好孩子。为了让夫妻俩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专门给他们推荐了几本家庭教育的书籍。通过一系列沟通和说教,我跟家长达成共识:一定要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除了家访,我们还经常电话沟通,我时不时地在微信中给小发的妈妈发喜报,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与老师一起激励孩子进步。

“问题学生”更需三个“多一点”

反思对小发长期的心理辅导过程,我深有感触: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以下是辅导小发过程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给“问题学生”多一点关爱。“问题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获得关心和爱抚。他们所表现出的自卑、戒备、逆反等,说明他们的心理比一般学生更脆弱。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应多站在“问题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和家长倾诉心事,只有这样才能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鼓励他们告别昨天,面向未来。

给“问题学生”多一点尊重。尊重学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问题学生”也有极强的自尊心,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如果老师能从内心尊重他们,便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维护“问题学生”的人格,语言忌讽刺,态度忌粗暴。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就能增强“问题学生”不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给“问题学生”多一点机会。发现问题不要急于求成,要多一些“冷处理”,让“问题学生”多一些自我反省的机会;多设一些台阶,多一些循序渐进的机会;要多开一些通道,多一些另辟蹊径的机会;要多搭一些舞台,给他们多一些展示自我和才华的机会。

现在的小发,虽说不守纪律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但事后都能较自觉地承认错误并改正,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可以说,我凭爱心找到了小发心中的“琴弦”,并弹奏出一曲优美的“和弦”。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