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平安”幸福门

2020-09-29 10:39龙宣辰杨子娇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全乡溪河德军

龙宣辰 杨子娇

秦巴山脉深处,奉节县平安乡关门山。

“通车了!通车了!”

2019年1月22日上午11点,伴随着礼炮声与乡亲们的欢呼声,十多辆小汽车顺着在陡峭山坡上凿出的蜿蜒公路,缓缓开上新落成的关门山大桥。

深山峡谷间,梅溪河水上,关门山大桥如同一条飞虹,讓天堑变通途。

“看到屋,走到哭。”自古以来,平安乡桃树、长坪、向子3个村与平安乡场镇被关门山下的梅溪河隔离开,村民若要到位于平安乡场镇的乡政府办事,需先绕道巫溪县和云阳县。“单边就要走四五个小时!”平安乡向子村贫困户胡宗品说,虽然家和平安乡场镇只隔一条河,但他却不敢去场镇务工,“路上都把精力耗光了,哪还有力气干活”。

如今,胡宗品走路到平安乡场镇,来回只需要1个多小时。

关门山大桥的通车,只是平安乡近些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极其滞后的平安乡,打开了通往平安幸福的大门。

“那水啊,甜滋滋的”

家住平安乡天台村10组的张盛行,回忆起第一次从家中水龙头接到深井水时的情景,满脸都是幸福:“那水啊,甜滋滋的!”

这个场景,出现在2018年7月的一天下午。

在此之前,张盛行每天都要穿过山林间崎岖的小路,往返3次去附近的堰塘挑水吃。

若遇到降水量不足、堰塘蓄水不够时,张盛行只能挑着水桶步行近10公里到梅溪河取水,来回至少半天。

无论是堰塘水还是河水,都充满泥沙和腥味。

若问平安乡为何如此缺水?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溶洞”。

对于许多人来说,“溶洞”是一个景点,但对平安乡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摆脱不掉的困境。

平安乡全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多,水渗透快。再加上平安乡海拔高,唯一一条地表河梅溪河,与平安乡有近500米的高度差。

张盛行在平安乡已经生活了59年。在他的记忆里,因为缺水,平安乡无法种水稻、水果,只能种土豆、红薯当主粮,“白米饭几乎只有过年才吃得上”。

“缺水,产业没法搞,工程也没法开展。”重庆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告诉记者,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将解决平安乡缺水问题放在了脱贫攻坚工作首位。

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日无水。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在入驻后的半年时间内,便为平安乡大半居民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累计投资上千万元,共新建集中供水工程项目70个,整修旧病塘23处,新建水源工程蓄水设施8处。

曾经缺水的“平安槽”,如今实现全乡饮水“户户通”。

张盛行掰着手指头开心地说:“有水后,去年我们家养了十多头大肥猪,再加上其他收入,挣了好几万元。”

除供水外,平安乡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近年得到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平安乡已建成公路140公里,实现“村村通、组组畅、户户有便道”;全乡所有行政村和社区4G网络和光纤覆盖率达到100%。

“因为你,我们才有了新生活”

“作为一个干部,能帮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很满足了。”

说这话的人是平安乡党委组织委员罗德军。他今年35岁,自2009年在平安乡双店村当“村官”开始,他便再未离开过平安乡。

3年前,罗德军在走访平安乡平安社区情况时,发现社区贫困户王忠田和妻子杨明群竟然还住在一间四壁坑洼、屋顶漏光的土房中。

当时,年过六旬的王忠田已瘫痪多年,和他同龄的妻子除了料理家务,还种了几亩蔬菜,以维持两人生活。

罗德军看到这样的状况心酸不已。经过反复询问,罗德军才知道,王忠田一家五口人,儿子王孝奎和儿媳带着不足学龄的孩子在外地打工。

罗德军打电话给王孝奎,希望他能回来一段时间给家里建新房,但王孝奎的回复却让罗德军陷入更深的无奈:“我们在外打工,没钱经常回家呀!”

挂掉电话,看着王忠田和杨明群无奈的眼神,罗德军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老两口住上新房。

为此,罗德军帮助王忠田申请各项补助政策,帮忙选址、请工人、买材料,甚至为他担保借款。2018年9月,新房落成,罗德军帮着两位老人搬进了新居。

2018年12月,王孝奎回家过年。看到罗德军来探访,他感激地说:“谢谢你,罗大哥!因为你,我们一家才有了新生活。”

几年来,罗德军每周都坚持去看望王忠田,并帮他整理房间、做农活,给他宣传帮扶政策、办理医保专项补助。后来,罗德军还帮助王孝奎在平安乡找了一份清洁工工作。由此一来,王忠田一家每月固定收入有2000多元。

为保证帮扶全覆盖,近年来,平安乡遵循奉节县制定的“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原则,对全乡7016户贫困群众按组分片包干到人,221名县乡干部、48名医生结对帮扶贫困户731户。

“现在的日子,以前不敢想”

雨后初晴,家住平安乡文昌村9组的李永菊正坐在家门前的小凳上整理才挖回来的鱼腥草。谈起如今的美好生活,她笑得合不拢嘴。

“我在珍西(重庆珍西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班,一天80元,一年能赚上万元。”李永菊笑道。

但在3年前,李永菊还只能在家种土豆,且土豆仅够自家食用。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靠丈夫在外打工,一年不过两三万元。

“有了产业的带动,才能把扶贫工作做扎实。”龚平郑重地说。

李永菊所在的珍西公司以“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通过流转土地600余亩,解决了平安乡上百农户及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近些年,平安乡先后引进了包括珍西公司在内的24家企业,年营业总收入达1.2亿元。

2019年,平安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46元。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得益于政策补贴,李永菊家建了新砖房,大女儿也在奉节县城找到了工作。李永菊说,丈夫明年也打算在家门口找一份工作,这样家里就能再多养几头大肥猪,搞点小产业。

目前,平安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个,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41家企业实现利益联结,农户入股分红约为32万元。全乡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100%覆盖贫困户,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集体经济100%覆盖村集体“四个100%”,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48%。

猜你喜欢
全乡溪河德军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美丽的泗溪河
美丽的泗溪河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宛溪河矮塔斜拉桥索塔鞍座区应力分析
不走运的“水下幽灵”——德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