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法释义奥斯卡?瓦奥的悲剧

2020-09-29 13:32周琴李亚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自我奥斯卡

周琴 李亚

摘  要: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的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以多米尼加共和国遭受的殖民侵略与独裁统治为背景,描写了多米尼青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悲苦的一生。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阐述奥斯卡·瓦奥的悲剧人生,剖析主人公的内心,分析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内因,解析奥斯卡的人物特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他们分别都遵守着自己的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奥斯卡·瓦奥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社会的压力,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命运冲突。

关键词:《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本我;自我

作者简介:周琴(1987.12-),女,汉族,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李亚(1995.4-),男,汉族,山西原平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7--02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所著的首部长篇小说。该作品先后为朱诺·迪亚斯赢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普利策小说奖,使其成为备受评论家关注的当代族裔作家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三个部分从不同视角讲述了在特鲁希略独裁统治背景下,奥斯卡·瓦奥在寻爱之路上的冲突、成长、毁灭的经历。本文将从主人公奥斯卡·瓦奥的自我本我的矛盾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

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概述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都是三段式的构建:心理结构由能够为自己意识到的“意识”、无法意识到的“潜意识”和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前意识”组成;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弗洛伊德提出:“从道德的观点来说,可以说本我完全是非道德的,自我是力求道德的,超我能成为超道德的[1]。”本我相当于潜意识,它是一团混沌盲目的本能欲望,全然不受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只受快乐原则支配,只求满足自己的本能冲动。与本我直接对立和冲突的是超我,它是个体通过教育、内化道德规范、社会及价值观念监督、批判及管束自我行为的意识层次,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因而对本我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居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是自我,它一方面是本我的一部分,为本我服务;一方面它又代表理性,判断和逻辑的力量得到超我的支持和指导,所以它按“现实原则”行事。自我在本我、超我和现实三者之间,起着联络调节和仲裁的作用,在现实与本我之间起到平衡的作用,在寻求本我的欲望得以满足的同时也保护个体不受伤害[2]。

自我是超我和本我的联结地带,也是联结本我和现实生活的导体。有时自我难以协调超我本我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就会导致毁灭[3]。奥斯卡·瓦奥的悲剧命运就是由于主人公人格在自我意识中无法协调而产生的。

2、奥斯卡·瓦奥的性格及其命运冲突

2.1奥斯卡·瓦奥对本我的压抑

朱诺·迪亚斯笔下的奥斯卡·瓦奥总是压抑的。在奥斯卡的潜意识中,他总是渴望爱情,异性的青睐。但是由于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臃肿的身形和内向的性格让他彻底没有女人缘。人是装了假肢的上帝,一方面他是强有力的,一方面又是不幸的,不幸来源于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4]。由于外表以及性格的缺陷,他不得不将本我的欲望压抑着,通过看漫画书、写作等方式暂时解放压抑的潜意识。然而,这些并不能消除他对爱情的渴望。“他的暗恋对象遍布全城,那些身材高大的鬈发女孩子,尽管她们对他这种失意者根本不屑一顾。他却从未停止过对她们的幻想。他的爱——他对周围每一个女孩子倾注爱意、恐惧、渴望、欲念乃至情欲,仿佛每一个女孩子相貌,不论年龄,不论是否可能得到,都对他具有万有引力的力量——每一天每一刻都在破碎他的心灵[5]。”在奥斯卡人生的前二十三年中,他总是爱而不得,痛苦万分。他时常会因为自己爱上某个女孩而哭泣,在减肥失败后沮丧至极,然后重新投入暴饮暴食,最后在自哀自怜中无法自拔。本我对爱情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他迫切地想要获得精神上的释放,改变这种压抑的状态。

在与伊本的爱情中,奥斯卡·瓦奥的本我虽得到了些许的释放,得到了短暂的快乐,但仍旧由于现实的社会压力而无法得到彻底的解脱。奥斯卡·瓦奥终于在二十三岁时,收到了妓女伊本抛出的爱情橄榄枝。这本是他日夜期待的爱情,可当它悄然而至时,他却显得手足无措。甚至在与伊本恋爱的第二天,他一如既往的压抑自己对她难以自拔的爱意,强迫自己在家玩了整整一天的游戏才去找她。此时令奥斯卡·瓦奥压抑本我欲望的原因是家人认为他不应该寡廉鲜耻地爱上像伊本这样声名狼藉的妓女;他的外婆更是认为“连神明也不可能爱一个妓女[5]”。在接下来与伊本相处的日子里,他遇到了释放爱意的最大障碍——伊本的情人,特鲁希略独裁政府权势滔天的“上尉”。在他第一次吻了伊本之后,就被“上尉”的两名属下拖去甘蔗地毒打了一顿,若不是出租车司机克里夫斯相救,恐怕就已命丧黄泉了。遭到“上尉”的阻挠后,由于家人的极力劝阻,奥斯卡暂时离开了伊本。奥斯卡对伊本的感情再次被克制在本我深處。

2.2本我与自我的斗争

奥斯卡无疑是忠贞不渝地爱着伊本的,但现实把他逼上了绝路,他不得不离开伊本。这是他本我和自我的冲突。

奥斯卡对伊本的深情是毋庸置疑的。在遇到伊本之前,他始终被异性排斥。女生一见到他走过就会厌恶地转身离去,在电影院中遇到他,就会立即调换座位[5]。奥斯卡甚至自卑地认为自己会蜕化成地球上最糟糕的人,余生将与游戏卡、漫画书为伴。伊本和其他女性不一样,她没有排斥奥斯卡·瓦奥。前两次见面她对他微笑,第三次见面就主动和奥斯卡·瓦奥说话。这是奥斯卡·瓦奥从未经历过的,他觉得自己成了幸运儿。他燃起了对伊本炽热的爱。当伊本与他谈起自己被迫以卖笑为生的不堪往事时,奥斯卡·瓦奥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更加的包容伊本的乖戾的脾气。在奥斯卡·瓦奥外祖母及母亲告知他伊本的身份是为人不齿的妓女时,奥斯卡·瓦奥也极力为她辩护。他没有俯首听命,而是果断扛起长辈、世俗给与的压力,继续与伊本维持着恋爱关系。奥斯卡·瓦奥本我对伊本的爱意战胜了现实的自我。

在战胜了家族反对的压力后,等待奥斯卡的是“上尉”毁灭性的一击。在与伊本相恋几个月之后,奥斯卡·瓦奥与伊本的关系也渐入佳境。然而,当他还沉浸在初吻的快乐中时,“上尉”就毫不留情地给了他当头一棒。但此时的奥斯卡·瓦奥完全由本我对伊本的爱意支配,继续与“上尉”抗争。最终他彻底激怒了“上尉”,被带到了甘蔗地,险些丧命。奥斯卡·瓦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鼻梁断裂,颧弓碎裂,第七根颅神经严重受损,三颗牙齿折断,脑震荡。身体上的伤痛让奥斯卡·瓦奥逐渐意识到横在他与伊本之间的现实困境。当他看到伊本带着满身伤痕来探望他时,他毅然决定听从家人的劝诫,回到美国,离开伊本。他对伊本的爱也暂时被压制到本我中,他暂时放弃了对伊本的执念。自我在受到外界的干扰时,就努力把这种影响施加给本我,用现实原則代替快乐原则在本我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奥斯卡·瓦奥自我的抗争,他压抑了本我中对伊本的爱意,做出了对现实生活有利的决定。这两种意识在奥斯卡头脑里斗争,然而被阻止的欲望并非总是会安分守己的被压抑,当潜意识因压抑而变得愈加强烈之时,它就会冲破意识,变得无法控制[4]。

2.3本我的爆发

在奥斯卡·瓦奥被“上尉”毒打离开他深爱的伊本之后,他潜意识深处依然渴望着伊本的爱,渴望与她长相厮守,但当时“上尉”和家人的反对都是难以忽视的。他的本我与超我一直在不断抗争。离开伊本的奥斯卡一开始本想如同一个艺术家一样,以他特有的禀赋和才具把压抑的愿望升华为艺术作品,从而不仅使压抑得以控制,而且还能提高其审美品格,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于是,回到美国后他不断地阅读、写作,以期用这样的方式来压抑自己对伊本的爱恋。但自我未能使现实与本我之间达到平衡。

当人的愿望受到压抑不能实现时,这时他通过空中楼阁式的白日梦,用幻想的生活,求得虚幻的快乐和满足[4]。这就是为什么奥斯卡回美国后两次梦见甘蔗林的原因。第一次梦境中他看到自己的家人在甘蔗林中挨打却哭喊着逃走了,说明他担忧自己和伊本在一起,“上尉”会伤害自己的家人,所以他选择用逃走的方式来避免看到家人的受伤的惨状,从而实现在梦境中与伊本在一起的愿望。第二次梦境中,他没有逃离,而是鼓足勇气凝神谛听挨打的声响。这个梦预示着奥斯卡决定直面“上尉”的淫威,接受一切后果。这次梦境是奥斯卡在寻爱路途中的成长,也是他决心遵从本我,追求本我快乐,走向毁灭的开始。

此时,自我与本我的冲突达到极致,奥斯卡的人格平衡被彻底打破,本我的欲望在压抑中迸发而出。他决心彻底放弃自我的约束、控制,只求本我的快乐。这是他明知在特鲁希略独裁统治的社会背景下,他与伊本的爱情注定是无果之花,还是毅然如飞蛾扑火般踏上归途,去找伊本的原因。在追求快乐的本我这种“原始之力”的驱使下,他与心爱之人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二十七天。这次没有了自我的压抑,他全然失去了理性:不顾家人的劝诫,朋友的忠告,“上尉”的威胁。自我与本我的矛盾平衡被打破了,奥斯卡·瓦奥在满足本我的欲望时,全然不顾个体安危。所以,当他在最后的时刻被带到甘蔗地时,他没有了前一次的挣扎呐喊,而是从容的迎接死亡,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潜意识里自我的放弃。

3、结语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主人公奥斯卡·瓦奥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内心冲突,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在人格和意识统一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环境的融入,人格与自我本我的对立冲突的矛盾,注定了他悲惨结局。朱诺·迪亚斯塑造了奥斯卡·瓦奥这样一个悲剧形象,在本能欲望和社会的冲突背后,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是对特鲁希略独裁统治的讽刺。奥斯卡本能的欲望驱使着他去追寻自我价值,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江世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麦克白》悲剧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第3期.

[3]王淇, 王勇. 用精神分析法释义苔丝的悲剧[J].产业科技论坛,2017年第16卷第十六期:204页.

[4]李思孝. 简明西方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5]朱诺·迪亚斯.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M].吴其尧译,译林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自我奥斯卡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