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附在山石老树上的“花中西施”

2020-09-30 01:44陈博君
课外语文 2020年26期
关键词:花中硫黄映山红

⊙陈博君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小红军潘冬子的母亲一边为儿子纳衣,一边深情地哼唱着动听的歌谣。于是,春风来了,满山的红花开了。在漫山红遍的山岗上,两个充满灵气的小男孩儿激动地奔向踏着红花迎面而来的红军。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部经典儿童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著名场景,潘冬子红扑扑的脸蛋和那红艳艳的映山红一起,牢牢地印刻在了整整一代人记忆深处。

不过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并不是这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花杜鹃——映山红,而是另一种与之同科同属的黄花杜鹃——硫黄杜鹃。

百变杜鹃

有些花卉,因为深受人们喜爱,早已经与某些地方密切地融为一体,成为一种地域的象征,就好比提起金达莱会想到延边,提起格桑花会想到西藏,提起山丹丹会想到陕北,提起映山红就会想到江西革命老区。但是,你也许并不知道,金达莱、格桑花、山丹丹还有映山红,这些大名鼎鼎的植物其实都是同一种花,那就是杜鹃,它们只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种而已。

全世界的杜鹃品种多达800种,其中中国独占鳌头,有600多种;在北半球的温带各地,几乎都有杜鹃花的分布。在我国,也是从雪山到草地、从高原到平原,到处都能见到杜鹃的身影。杜鹃是典型的酸性土壤植物,因此不光在土壤肥沃的江南大地枝繁叶茂,在土壤贫瘠、缺水少雨的陕北黄土高坡,照样能扎根繁衍,表现出了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杜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非常适于在庭院和公园绿地等园林中栽种应用,再加上其遗传基因又特别丰富,便于通过杂交繁育出新的品种,因此在19世纪,欧洲植物学家竞相来中国猎取杜鹃资源,带回欧洲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了大批色彩艳丽的大花型杜鹃,这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利时杜鹃”或“西洋杜鹃”。从此,形象百变的杜鹃又在欧洲的庭院之中呈现出了另一番艳丽炫目的姿态,引得英国人夸张地感叹:“没有中国的杜鹃,就没有英国的园林。”

花中西施

香山居士曾盛赞杜鹃:“闻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在杜鹃面前,连美艳多姿的芙蓉和芍药也相形见绌,成了丑女。于是,“花中西施”就成了人们对杜鹃的一种最高赞誉。

杜鹃的品种繁多,花色也极为丰富,红的、黄的、白的……应有尽有,其中,花色鲜黄亮丽的硫黄杜鹃,是杜鹃家族中特别出色的一个园艺品种,堪称“花中西施”的杰出代表。

硫黄杜鹃为常绿灌木,株型矮小,高度通常为30~150厘米,其小枝非常密集,表面被鳞片,并常有刚毛。其叶片革质,先端圆或钝,具小短尖头,基部钝或渐狭,叶形从倒卵形、卵形、椭圆形到披针形都有,叶面有光泽,亮绿或暗绿色;叶背密被鳞片,灰白色。硫黄杜鹃的叶柄粗壮,顶生伞形花序,有花4~8朵;花萼深5裂,裂片卵形至长圆形,膜质,黄绿色,外被鳞片;花冠宽钟状,5裂,呈鲜黄、亮黄或深硫黄色,偶有绿中带橙的;裂片近圆形,上方有橙黄色斑点,花管长0.8~1.1厘米,外被鳞片;花柱短而粗壮,有鳞片。硫黄杜鹃盛开的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当春回大地,这种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的美丽花卉就透过盎然的春意迎风怒放,黄花绿叶,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野生的硫黄杜鹃仅产在云南的西部、西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与一般的杜鹃品种不同的是,硫黄杜鹃是一种浅根类附生植物,常附生于海拔3000米的云铁杉、苍山冷杉及常绿落叶阔叶林的老树上,也有附生于峭壁、石岩或漂砾上的。由于其根系较浅,易于移植,常被制成盆景供观赏。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硫黄杜鹃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当时硫黄杜鹃被称为“山石榴”“山踯躅”等,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为“中国三大名花”,其中硫黄杜鹃位列其首。

濒危保护

如今,被人们视为珍宝的可不仅仅是“五宝绿珠”这个品种,整个硫黄杜鹃的家族全都成了渐危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树种。不过,作为优良的园林花卉,硫黄杜鹃的人工培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不少地方,硫黄杜鹃被广泛栽植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或散植在疏林下,修剪出各种形态,成为花篱的良好材料。

阅读练习

1.文章开头引用《闪闪的红星》中的歌曲开头有什么好处?

2.文章画线的句子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中的“香山居士”指的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 。

4.野生的硫黄杜鹃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5.面对濒危的硫黄杜鹃如何去保护呢?

(参考答案见79页)

猜你喜欢
花中硫黄映山红
映山红又红
这里年年映山红
文登开遍“映山红”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映山红的故乡
金蝉花中5种核苷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UPLC-MS法同时测定玉簪花中3种成分
基于对硫黄素T诱导的DNA G-四链体抑制作用检测银离子
不溶性硫黄预分散胶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酸气中烃含量对硫黄回收的影响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