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常规结果分析*

2020-10-09 06:35张启科李青芬魏小芳冯友繁
甘肃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骨痛血常规白细胞

张 军,张启科,李青芬 ,魏小芳,冯友繁

(1.康乐县人民医院,甘肃 康乐731500;2.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甘肃 兰州 73000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0%,居血液系统肿瘤第二位[1]。MM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可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感染、发热、凝血功能异常等多种临床症状[2],导致患者初诊于临床多个不同的科室,造成疾病的误诊或延误诊治。据刘洁等[3]统计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率达55.13%,其中骨骼疼痛相关的运动系统疾病占38.16%。因此,寻找不同临床表现的MM患者相关特征,对减少MM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对6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血常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3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初诊MM患者(其中65例患者由首诊科室骨科、疼痛科、风湿科等转入血液科,仅18例首诊血液专科,误诊率达78.3%)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同时排除严重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感染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对患者血细胞数值影响较大的疾病,最终有61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60(40-84)岁。患者骨痛累及多个部位,其中腰痛33例(54.1%),胸背部疼痛11例(18%),骨关节疼痛7例(11.5%),颈肩部疼痛5例(8.2%),四肢疼痛4例(6.6%),全身疼痛不适1例(1.6%)。

1.2 观察指标

收集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初次治疗前的血常规资料,包括白细胞 (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观察61例患者初诊时的WBC、Hb、PLT的变化情况,以及血常规三系组合变化特点,比较三系各指标异常患者存活率的差异;应用COX风险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血常规三系各指标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随访资料判定为:总生存期(OS)时间定义为患者初次诊断时间至死亡时间或最后随访时间。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1月。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和比较采用Kapian-Meier法和 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61例MM患者血常规三系变化特点,其中以血红蛋白(Hb)降低所占比例最大,约占3/4,白细胞(WBC)和血小板以降低和正常为主,其中均以降低患者偏多,无1例血红蛋白或白细胞升高患者。(见表1)。

表1 6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血常规三系变化特点

2.2 MM患者血常规三系变化组合情况分析

分析显示二系减少患者最多,约1/2,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组合最多见,三系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8例,占1/6,而三系正常或仅表现为一系下降患者人数较少,所以对于单一的血常规一系指标异常患者,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排除MM诊断可能,以免遗漏诊治。(见表2)。

表2 患者三系组合变化特点(单位为例数)

2.3 分析血常规三系指标对MM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血红蛋白降低的MM患者较血红蛋白正常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如图1所示),而血小板及白细胞异常的MM患者生存分析未见显著差异(P>0.05)。(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对MM患者血常规三系指标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三系及二系减少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一系减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和0.019,均<0.05),而三系减少患者和二系减少患者的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P=0.971>0.05)(如图4所示)。

图1 MMHB累积生存分析

图2 MMPLT累积生存分析

图3 MMWBC累积分析

图4 MM三系减小分析

2.4 进一步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血常规三系指标进行COX风险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Hb为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WBC及PLT对MM患者预后无明显意义(P>0.05)。(见表3)。

表3 单因素分析血常规三系指标与MM患者预后关系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4]。异常增殖的浆细胞及其分泌的M蛋白产物导致MM患者出现一系列靶器官功能异常和多种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肾功能损害、贫血、高钙血症等[5]。其中骨痛是M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69.4%,病变可累及肋骨、胸椎、腰椎、骨盆不同部位的骨骼,以腰骶骨疼痛最多见(38.7%)[6]。患者一般首诊至骨科或疼痛科,易与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相混淆,造成疾病误诊。因此在临床中,对于非血液专科的医师,寻找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来及时发现MM患者疾病的蛛丝马迹对降低MM误诊率至关重要。

鲜有关于MM患者血常规特点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基于此出发点,对6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61例患者中以血红蛋白(Hb)降低最多见,尚未观察到白细胞或血红蛋白升高的患者,这与文献报道[4]贫血症状为MM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是一致的。CaravitaT等[7]发现MM患者的贫血类型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异常增殖的骨髓瘤细胞侵入骨髓,导致正常造血受抑;MM导致肾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8-9]。本研究中61例MM患者血常规三系组合变化特点结果分析显示,二系减少34例,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以血红蛋白(Hb)和白细胞(WBC)减少组合最多见。三系减少8例,一系减少16例,其中仅有1例患者Hb减低伴血小板(PLT)升高。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血常规三系指标对MM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提示Hb降低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Hb正常患者,而PLT和WBC 异常患者的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三系及二系减少MM患者预后较一系减低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COX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为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这与杨建柱等[10]及Smith D[11]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以骨痛为初诊的患者,当患者血常规指标有如下变化时,应进一步完善MM相关检查,以免漏诊,误诊。①:血常规一系异常,尤其仅表现为WBC减低或PLT升高;②二系异常,表现为Hb减低伴PLT升高;③三系异常,Hb和WBC减低而PLT升高。血常规作为一种廉价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可作为非血液专科医师发现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检测指标之一,但因患者病例数较少,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血常规指标在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中的特点、预后等相关研究尚需更大样本量来进一步发现,可以为减少MM误诊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猜你喜欢
骨痛血常规白细胞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骨痛贴膏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蒙药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临床研究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