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措施

2020-10-09 10:10杨文海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不足

杨文海

摘 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也在日益增大。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特性导致其消防工作较为困难,据调查可知,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缺陷,那么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把握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特性,并明确其在消防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提高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9-0197-02

0引言

城市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城市中可以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增加使得大型商业综合体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的情况,并且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然而,大型商业综合体常会出现火灾事故,严重影响到商业用户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消防监督管理措施来降低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1简析大型商业综合体

1.1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概念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步伐加快,因此人们对于综合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相比于其他商业体来说,大型商业综合体更加的方便、快捷且包含较多的功能,人们可以在此空间内实现高效的工作和生活。大型商业综合体是把商业、办公、居住、餐饮、交通等生活空间中有效的融合三个方面或者更多,并将这些空间维持在相互依存的能动状态下,以此来打造一个包含多个功能可以实现高效工作生活的综合体[1]。

1.2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特点

大型商业综合体包含各种类型的产品和门店,商品货物的摆放较为密集且多为丙类可燃物品,这就增加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荷载。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发生了火灾,那么火灾将会迅速的蔓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容纳的人员数量大,尤其在节假日或者店庆期间举办各种宣传促销活动,一天内进出的人流量大约为几万人次。而且建筑内的人员多为外来人员,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的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等情况不熟悉,再加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体量大、功能复杂,如果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逃生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大型商业综合体一般楼层较高、内部装修豪华且会采用钢化玻璃作为外立面以此来达到美观的目的。然而,据调查可知,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美观效果都会擅自取消部分实体防火分隔墙和使用一些可燃、易燃材料装修。甚至会有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根据商户的要求对门店中的建筑进行修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火灾危险性。因此,对大型商业综合体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消防安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未做相应防火分隔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擅自改变原设计施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火势会沿着外立面迅速蔓延形成立体式火灾,消防救援行动将较为困难。

2 消防监督管理的问题

2.1 内部商户装修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较为困难

现阶段,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都是采用执行、商户联合经营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选择人流量多的黄金地段来吸引商户入驻,并根据利益分配来实现商业商户的联合经营。一般情况下,大型商业综合体会以商户的利润情况作为评估标准来判断商户是否可以入驻,对于一些经营状况不好或者利润较差的商户需要离开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会选择其他的商户进行入驻,这就使得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商户是处于不断变动的情况。而商户在入驻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减少装修的时间以此来实现尽早的营业,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大多数情况下商户都会将装修时间控制在半个月以内,商户在装修的过程中需要向住建部门进行消防设计审查或备案,然而一些商户认为只是进行小范围的装修变动,或者是为了减少装修的时间从而选择不依法申报消防设计审查或备案,导致使用的装修材料不符合消防规范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隐患,使得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2.2 火灾隐患较多

大型商业综合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商业综合体内所包含的商户种类较多。大部分情况下,大型商业综合体都是由服饰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百货、家居等商户组成。而在这些商户中经营商品多为可燃物质,例如服装、布料、塑料以及日用品等,且多有以店代库现象,增加了火灾荷载。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流量较大,经营时间也较长,一般休闲娱乐类的商户都是全天营业的,餐饮类商户每天也需要接待大量的顾客,并且一些顾客会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游玩的过程中抽烟、喝酒,增加了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的危险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使用大量的大功率用电设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用电线路负荷,再加上用电线路选用、敷设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从而增加了综合体内的火灾隐患。

另外,还有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经营的产品属于化工产品,在发生火灾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等可能对商业综合体内的人员造成伤害,甚至可能会出现窒息等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救援的难度[2]。

2.3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

据调查可知,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专业知识以及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这就使得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工作水平不高。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设置专职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认为消防安全工作是由消防部门进行负责的,所以,商业综合体内部的消防安全则是交给保卫科负责的。这就造成在商业综合体运营的过程中,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且专业能力不足,从而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实现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

3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管理数据共享机制

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来说应当采用动态的消防监督管理方式,商业综合体应当将综合体内商户变化、装修改造等情况通过网络申报的方式向消防部门进行备案,从而实现及时更新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目的。同时,消防部门将大型商业综合体动态数据信息与当地住建部门共享,使住建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装修手续办理情况并及时依法进行处理,避免一些商户在进行装修时不主动申报消防设计审查或备案。同时,也有效的保證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内装修工程的质量,确保其消防安全,也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3.2 有效减轻火灾危险性

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火灾荷载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在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快速的扩散,增加火灾事故的危险程度。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商业综合体减少火灾荷载,以此来降低火灾损失和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商户来说可以采用商场与仓库分离的模式,尽可能的避免存在前面为商店后面为仓库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商业综合体内的火灾荷载。

其次,商业综合体需要根据快速消防救援和安全逃生的目的来对商户的经营格局进行优化设计。对于一些可燃物较多且人流量较大的商户可以尽可能的安排在一层或者是地下进行经营,并且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重点强化这些商户的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此外,商业综合体需要重视新入驻商户的装修情况,督促其依法办理装修手续,采用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必要情况下可以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在进行正式的装修工作之前,商业综合体需要对商户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的培训,帮助商户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的要求,避免出现随意调整消防设计的情况[3]。

3.3 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培训

商业综合体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这样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减少火灾事故的危害及影响。商业综合体的管理人可以定期的组织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并且应当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合理的选择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最大化的发挥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作用。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实现定期的消防安全培训,那么商业综合体可以聘请一些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来说,有效的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它会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这也需要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价值,并在大型商业综合体运营的过程中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减少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安全隐患,确保商业综合体内工作人员以及购物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大型商业综合体还应当重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并加强工作人员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和能力,确保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实现快速安全的逃生,尽可能降低火灾事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昳雯.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措施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9(6):248.

[2] 高风贵,陈帆.浅谈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8,186(12):299-300.

[3] 郭航,吴智聪.城市建筑综合体消防安全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17(26):78-79.

猜你喜欢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不足
浅析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监督管理
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餐饮通风的方案规划与系统设计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
关于公众娱乐场所消防监督管理探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