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自主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2020-10-09 10:36刘春雪
新一代 2020年19期

刘春雪

摘 要:打造自主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读文本,依文本特点理解其中妙处,找到恰当角度在课堂上呈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用语文独有的人文性魅力吸引学生,用赞许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师精神的浩瀚去激发学生的的精神的成长。鼓励学生阅读得法在课内,得益在课外,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自主高效;细读文本;平等交流;鼓励阅读

现代语文课堂要求自主学习,课堂高效,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品质。细读文本,表里求索,左右勾连。平等交流,让教学语言的表达能激励学生、富有情意;鼓励阅读,让学生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努力打造充满生成性的大学堂。

一、细读文本——我们还可以读到些什么

文本是一片沃土,但是愿意精耕细作的人,有时间和精力精耕细作的人就不是很多了。以解读古代散文为例,解读时不仅有陌生的字、词、典故的困扰,熟悉的词还有古今语义差异造成的误读。读懂了字词,也不见得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奥义。古代散文多是形式美与内容美兼具的,但用现代的议论文文体特点去进行解读,不但难以理解其妙处,恐怕还会解错、解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满足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的解读,更要涉足立意、论证特色方面的规律,让学生学一篇进而通一类。如韩愈的《马说》,作者通过以马喻人,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愤懑。论证特色上,所谓“韩如潮”,纵向的跌宕起伏,巨大的落差以及横向的一泻千里,最后将愤懑抑郁之情推向高潮。如果我们把这些在课堂上相机向学生传授,辅之以诵读指导,读出韩愈情感的如潮气势,就不会再出现阅读戴名世的《鸟说》时,学生理解为“对摧残小动物的愤怒”了。教师解读文本的高度、深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深度。小处优美,大处壮阔。引学生入文本之胜是我们的责任。

现代文中的一些经典文章已被许多老师上过,也不乏经典课例,如何突破?形式重要,但丰满的内在是必须追求的。特级教师刘祥说:“要想洞悉文章真相,就要学会在文字的缝隙深处捕捉意义,要能够并善于读出文字中的那些省略。”意在言外是许多优秀文章的内在特点,不能读出意外之意就不能算是深入扎实的阅读。这样的表述:“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某种以上说,教师读的状态、教的状态也是她生活的状态。

二、平等交流——学生有期待的眼神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关注往往是不够的,仅仅以“好”、“请坐”等词语简单化处理,其实学生能勇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势必是能力与勇气的结合,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至少也有迅速的整合能力,而老师此时能做的远不是得到反馈,以确认自己教学的有效性,或是为了显示这是所谓的“学堂”而不是课堂,把学生当做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真正应该做的,首先起码是让学生放松下来、积极思维,更应该是把它当做师生交流的契机,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予以点拨,表扬鼓励,深化提升,而我们的评价语言也要是多样性的、丰富的、对学生有启发的或是补充的,美丽的点评语言能激发学生更美好的表达。在执教《窗》一课中,对远窗病人当学生答到他也是热爱生活的、对美好事物有追求的,我意识到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我适时鼓励称其有辩证思维,学生而后的讨论就更热烈了;结尾处我说道: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心灵之旅,你在这次旅行中有哪些收获?学生的讨论很多元,涵盖方方面面,让人惊喜不已。表达的美好不及赞美的美好,哪怕你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学生那里也许就是一片丰美的天地。我不再他们的老师,而是师友,我参与到他们的表达中去,俯下身去,你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三、鼓励阅读——学生是课改的促进者和受益者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是没有时间让学生好好读书,教师大量的精力着眼于“教”,学生阅读的太少,造成学生缺少语文功底。一节语文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只有十来分钟,大部分时间被分析、提问、讨论所占用,越到高年级学生越要很被动地跟老师赶进度,也只能是两眼不看书中事了。这种重教轻读的教学方式不改变,语文教学就永远走不出困境。“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使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苏霍姆林斯基)所以,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大容量的阅读是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所谓“得法在课内,得益于课外”。对于课外阅读,要深入思考。给自己设置几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怎么写的。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精彩段落、篇目要摘抄下来,甚至熟读成诵。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凭空出现的,作家没有几千册藏书,写作也是没有底气的。学习前人的笔法、章法,不同风格文章的大量涉猎,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读书时对于一些作品难以理解怎么办?我想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先作一定量的推荐,用自己的读书收获去感染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书目展示给他们看,讲一讲自己的读书故事,我就曾经利用PPT让学生浏览了我的读书篇目,因为网上购书留下书单很容易,也比较图文并茂,当时学生就被震撼到了,极大激发了他们的买书、读书兴趣,纷纷来向我借书的人也很多,我也乐于分享,因为这不仅是书籍的分享,也是读书兴趣的分享,更是师生情感的增进。学生如遇不能理解的文章或难以引发兴趣的文章,也不勉强,在以后的具体写作及生活阅历的增长中去慢慢地发现材料的价值。这样做,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保护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积累得轻松、愉快,课外阅读才会有坚持的可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学生真正做到读社会、品人生。课外作品由于广度大,选择权又在学生手上,自主阅读促成了高效阅读,学生眼界的开阔使其在作文中能联想和运用到的材料更丰富、更动人了。课外典范阅读成了他们学习语文強有力的支撑,一批爱读书、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