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2020-10-09 10:47宫佳雯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宫佳雯

摘要: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艰苦奋斗是民族先辈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精神价值内涵。通过分析艰苦奋斗的内涵和当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面临的挑战,客观阐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并提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途径,即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从多方面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拼搏奋斗的精神。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奋斗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17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艰苦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总书记的这一理念也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引,同时也是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高校应该紧扣主题和时代发展的特征,全面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奋斗精神的践行者。

一、奋斗精神的内涵分析

艰苦奋斗精神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培育出来的传统美德,它有四个含义:

一是勇于奋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坚信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成功的关键在于勇于奋斗。勇于奋斗是艰苦奋斗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同时也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起点。勇于奋斗就是要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敢于奋斗,面对困难要表现出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不轻易向困难低头。

二是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青年提出了坚持不懈奋斗的期望,嘱咐青年要敢于放飞梦想,要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的决心。不懈奋斗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也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者。

三是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经历真正的艰辛就没有真正的奋斗。”艰苦奋斗要求人们敢于吃苦、乐于吃苦,要有苦中作乐的积极乐观心态[2]。同时也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勇于面对艰难困苦。

四是团结奋斗。团结奋斗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精神,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奋斗,团结是为了将力量凝聚在一起,让人们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面临挑战

当前大学生在精神面貌上大多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信仰弱化、意志薄弱的问题。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够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部分大学生思想存在误区

认识是情感和行为的驱动力,一些大学生对于奋斗精神存在认识误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在本该挥洒热血的青春时光选择了安于现状。首先,“奋斗过时论”仍然存在于一些大学生的认知中:他们认为,只有在战争和革命时期才存在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形成的,在新时代应该坐享其成,认为在新的市场经济社会下,奋斗精神已失去作用。其次,一些大学生相信“奋斗无用论”。因为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他们对于社会资源配置、阶级固化等问题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并不能摆脱所面临的现状,从而丧失奋斗的信心,思想上产生懈怠。

(二)责任担当意识薄弱

首先,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过多保护和溺爱,存在自私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不为他人考虑。其次,唯分数论的教育导向和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只注重成绩,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利己主义”色彩比较浓厚。此外,在大学时期学生开始接触社会,容易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三)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一些大学生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影响,不考虑自身家庭承受能力,推崇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观念,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浮躁的心态,以取得全额学分顺利毕业为主要目的,逃课、旷课,甚至于沉迷于网络[3]。一旦面临生活、学习的压力和困境,极容易产生挫败感,缺乏勤于钻研、锲而不舍的可贵品质。

(四)缺乏拼搏进取动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学生在生活和竞争的压力下找不到人生目标,加之社会中各种亚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转而崇尚“佛系”,甚至于追求“顺其自然,不争不求”的理念,在实践中也经常不作为,缺乏拼搏精神,更谈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艰苦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

三、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途径分析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奋斗精神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拼搏奋斗的精神。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

目前,部分大學生对奋斗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对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强化奋斗精神的理论阐述

正确的认识能够为行为提供合理的指引,只有在真正掌握和正确认识某一个事物时,才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从而产生正确的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阐述艰苦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新时代下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彻底解开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为什么要奋斗,如何奋斗的疑问。让大学生真正明白,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奋斗精神的内涵也发生着改变,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并不是“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也不是全面否定物质利益。培养奋斗精神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并以此为指引,走上正确的奋斗道路。在大学生日常的专业课学习及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渗透奋斗精神的内涵,针对大学生当前所存在的“奋斗无用”“奋斗无望”的思想,要据理反驳,逐步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情感、价值等各个方面对培养奋斗精神的认同感[4]。

2.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奋斗精神需要坚定的理念信念来支撑,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才能找到正确的奋斗方向。奋斗精神与理想信念两者相互依存;离开奋斗精神,理想信念也将成为空中楼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理想信念,坚韧不拔地奋斗、探索、前进;要不断为大学生补充精神之钙,以信仰的力量铸就大学生挺拔的灵魂。理想信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5]。

(二)營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具有指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的积极作用。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中不断渗透奋斗精神,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1.在校园组织管理环境中体现奋斗精神

通过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成立相应的联动组织体系,在组织管理中不断渗透奋斗精神,围绕奋斗精神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讲座、选修课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征文、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活动来渗透艰苦奋斗精神,在培养的形式上要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对于课堂外的奋斗精神教育也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在整个校园内部营造出处处讲奋斗、人人讲奋斗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以奋斗为荣。

2.以校园媒体为主,强化立体宣传

为了进一步明确奋斗精神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罗列更加清晰的任务清单,并明确具体分工,充分利用微信、校园网络、微博、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媒介形式加强奋斗精神宣传,让整个大学校园聚焦奋斗话题,让校园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环境、网络环境、宿舍环境中营造培养奋斗精神的氛围,让大学生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奋斗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以此来实现奋斗精神教育目标的拓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宝贵人才,新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更多的机遇;大学生是否具备可贵的奋斗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新时代下,高校应该利用习近平青年观作为基本指引,引领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从理论和道德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奋斗精神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周娜,崔征,池晶.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现实价值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9(1):12-15.

[2]李宝芳,徐晓琴.延安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例[J].汉字文化,2019(14):108-109+111.

[3]岳孝娟.大庆精神融入龙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2):112-115.

[4]李通.基于实践育人视角下涵养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43(10):101-104.

[5]金世红.以长征精神涵养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内在自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1):82-8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