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20-10-09 10:47刘潮欣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马克思启示

刘潮欣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这将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全方面发展。通过研究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生态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述,探讨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伦理思想 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20-02

在马克思的时代,生态问题还没有那么尖锐,因此,马克思没有对生态伦理问题做出完整系统的论述。但是在马克思的众多著作中仍然蕴含着生态伦理的智慧,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仍具有非凡的指导性,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

一、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纺织业为开端、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众多大型工厂快速崛起,聚集于城市之中,大工业体系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与此同时也给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工业废气随意排放,废水废渣倒入河水中,河水发臭,鱼类生物不能存活。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劳动人口的不断涌入和膨胀,大量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处理,工业污染再加上随意堆积的生活垃圾,人类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对英国泰晤士河的水污染现象进行了分析,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已经意识到了工业生产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除此之外,大量的穷人被资本家带到大工厂里来工作,居住条件恶劣,生存状况甚至连动物都不如。资本家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限度上的利润,完全不考虑工人的健康,让工人在设备陈旧、充满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不提供任何安全防护,给工人们的身体及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生态环境被破坏,使人们解决生态危机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二、马克思生态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1.肯定自然的价值

马克思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承认自然先于人而存在,认为是在自然产生之后人类社会才得以出现,人类是以自然作为自己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依赖于自然而存在,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也拥有自己的价值。马克思认为,有了自然界才有了人,自然界如果不复存在,那么人类将无法获得生存资源,最终也将走向灭亡。自然界同时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来源,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在自然界中进行的。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对人类的活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自然界,人们将无法去创造。

2.重视人的主体性地位

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人与自然产生了相互活动,自然在实践的作用下成了人化的自然,表明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也体现出了人的价值。马克思认为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马克思还通过将人与动物进行对比来阐述人的主体性,指出动物是单一的仅通过本能去改造周围世界,这表明人与动物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自然在人类历史上不仅是外在的自然,也是人化的自然。

3.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具有能动性,可以掌握并利用规律进而改变自然。随着人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加强,因此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也就更严重。人可以改变自然却无法脱离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就肆意地改造自然,掠夺自然。我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历史事实证明,人类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最后必然会自食恶果,受到自然的惩罚。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生态危机

1.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错误的自然观产生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们无法形成正确的自然观,无法合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观已经发生了异化。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家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向自然索取。在这种制度之下,人们看不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认为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乏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人自认为是自然的统治者,自然只能对人类臣服,这种错误的自然观念使人们只看到从自然取得的利益,却忽视了利益背后自然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

2.資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客观的生产条件之间存在矛盾

资本主义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为目的的,为了获得最大收益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其中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及劳动力成本。大工厂的扩建,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加大。这一方面导致原材料价格攀升,为了节省成本只能加大对自然的索取,例如大量砍伐森林,污染河水等;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给劳动者提供简陋的住所,居住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废水环绕。工人们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伤害,不可避免地患上各种疾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与客观生产条件发生了矛盾。

(三)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在指出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问题时,也提出了人类克服生态问题的基本途径。第一,要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人类对自然的蔑视,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只有改变当前的社会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二,要有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的态度,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有保护自然的意识,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把保护自然放在第一位,利益放在第二位,要遵守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生态观,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第三点,马克思指出,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更有效、更科学地利用自然界,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很多生态危机。例如,许多化学工业生产后的废水废渣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回收利用,做成肥料或者原材料。对于无法回收的可以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对农业的生态保护,马克思也有了初次构想;他认为在农业的发展中可使用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依靠科技的力量采用先进的方法提高土地的肥沃力,或者科学开发不同的地质,使废弃土地可以重新耕种,这样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增加土地的作物产量,这样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业生产。

三、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启示

(一)要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加强对公民的宣传教育,要将保护环境意识渗透到公民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掌握关于生态和环境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明白生态问题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构成,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发开展各种生态保护的主题教育活动,吸引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学校也可以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各种公共媒介像电视、广播、微博等也都应当承担起宣传义务,要提供给公民更多的引导教化,把更多绿色、正能量的观念传递给公民,加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以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漠视,摒弃陈旧观念,提升人们在精神和行动上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树立公民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规范大家的行为,引导公民重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统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才会更加敬畏自然、身体力行地爱护周围的环境。此外,对于资源和能源,应该合理利用,提倡绿色消费。公民出行可以多乘坐公共交通,降低小汽车私家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只有对公民环保行为进行不间断的引导教育,社会环境与社会氛围才会得到改善。

(二)推进生态伦理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法治体系,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我国已出台有关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环境的更多法律也应尽快推行。通过出台相关法规积极引导社会群众的力量,有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面对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的行为,引导群众依靠法律手段解决。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要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人在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后对自然的改造要适度。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承担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这是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仅需要治理现存的环境污染,还要注重污染的预防,不能只治理不预防。同时,要深化法律的执行力,加强惩罚力度,严惩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环境保护的执法机构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严格执法,对从事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关的企业要加大检查的频率,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责令其快速整顿,规范行为,不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对自然造成破坏。有了相关的立法,还要对生态环保进行监督,重视公民的监督和社会环保组织的监督。

四、結语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我国在处理生态问题时必须坚持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指导,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社会和个人的努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张馨慧.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J].黑河学刊,2019(5):180-181+184.

[2] 王蓉,渠彦超.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导刊,2019(8):76-81.

[3] 刘紫瑶.探析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义理及意义[J].法制博览,2019(11):275+277.

[4] 方熹,汤书波.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伦理精义及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18(6):28-33.

[5]刘雯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文教资料,2016(7):81-82+8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马克思启示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