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再探析

2020-10-09 10:47吴宪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本现实意义儒家

吴宪

摘要:民本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对人民群众关心和重视的政治学说。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对民生的重视、对民力的体恤、对民众的教育、对民意的顺从、与民众的同乐,以及得到民众的信任几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的精髓部分,要求我们将“以民为贵”作为所有工作的先决条件,尊重、关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完善社会主义民主,采取保障民生的各种措施,从根本上实现儒家民本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儒家 民本 核心要义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32-02

民本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古代治国安邦的重要理论根本,强调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心与重视。自古以来,儒家的政治学说一直被视为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的指导思想,而民本思想也随之被继承与发展,顺理成章地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本思想不单是治国理政的观念,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对普通民众抑或是历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现如今,进一步深入了解儒家民本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

作为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民本思想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其核心要义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民生的重视

历史上很多统治者,都把民生问题当作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一旦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解决,就会埋下社会安定团结隐患。因而,古时提倡历代君王必须“制民之产”[1],让普通民众能够得到相对稳定充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民群众不为日常生活担惊受怕,君王的统治才会坚如磐石,进而使社会获得长久的团结和安定;相反,如果没能保证普通民众稳定的生活所需,甚至普通民众生存都成问题的话,他们就会为生活所迫揭竿而起,反抗君王、反抗统治,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也会风雨飘摇、动荡不堪。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2]加强对民生的重视,施行合理的民生举措,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

2.对民力的体恤

维持古代国家的物质基础,是通过赋税和徭役实现的,然而赋税和徭役的轻重直接影响着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纵观历史,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出于爱民,倡导轻徭薄赋的治国理念,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还会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倡在向民众征收赋税和徭役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切勿横征暴敛、竭泽而渔,这样才能使社会各方面的生产顺畅、有序。取之无度只会导致民众的愤慨和政权的颠覆。因此,必须建立起符合人民群众接受度的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负担。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和日常生活得到了保证,才会使国家正常征税,使社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

3.对民众的教育

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对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重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证,还离不开良好社会风气。良好社会风气的传播和普及,对良好社会秩序的确立,以及整个社会积极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恪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遵从社会的各项伦理道德纲领,用礼仪规范他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进而培植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基本道德水平,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果没能对人民群众进行应有的教育,简单粗暴地用强制性政策及法律约束他们,就会间接地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无穷隐患。

4.对民意的顺从

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民意是人民群众心声的体现,也是衡量国家统治政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那些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举措,都是值得人民群众肯定和支持的;相反,那些不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并且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举措,也一定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否定和排斥。因此,在制定政策法规等各项举措的时候,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遵从人民群众的广泛心声,符合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以此为依据,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得到人民群众心甘情愿的支持和拥戴,社会生产生活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5.与民众同乐

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争取到民心才是达到“人和”境界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争取民心呢?答案是统治者必须关心民间普通百姓的疾苦,忧百姓之所忧,乐百姓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真心支持和真心拥戴。由此可见,与民同乐是获得民心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儒家民本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的无数史实告诉我们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统治者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脉相连的。与民同乐,百姓就会与统治者协力同心,进而达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与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3]的境界;相反,脱离百姓的獨乐乐不会长久,而且会成为众矢之的。

6.得到民众的信任

众所周知,“仁义礼智信”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五常”[4],而五常之一的“信”,自古以来一直得到尊崇,成为立国之本。历史上无数的政权更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失信于民,一旦百姓都不再信任自己生活的国家,相当严重的信任危机就会爆发,导致国家衰败,甚至走向灭亡。统治者必须在治国理政中坚持公平无私、依法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获得百姓实实在在的信任,进而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顺利开展,政权才能够稳定长久。

二、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1.将“以民为贵”作为工作的先决准则

儒家民本思想中的“民贵君轻”思想,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推崇、遵从;一旦违背,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重视民心是有关国家能否发展、政权能否维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牢记“以民为贵”的思想,只有把人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群众的要求,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5]

我们党一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用行动去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只有时刻坚守这一初心和使命,善待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甘情愿地成为人民的好公仆,才能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尊重、关心、满足人民

世界是人民的世界,人民群众构成了国家和社会。儒家的民本思想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实现他们渴望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尊重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付出的辛苦劳动,认可他们在工作、奋斗中获得的各种成果,用心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需求,创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这与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有让人民由内而外地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尊重,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民本思想即以民为本,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为此,我们党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探索出了很多民主举措,如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这些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延伸,人民当家做主得以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观念,在保证每个公民享受到民主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公民意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们要严以律己、洁身自好,做到秉公执法、刚直不阿,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4.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政权的更迭。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倡“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同时也要“爱民、利民”,这就要求我们将注意力放到民生上来。要关心人民群众中的弱势群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弱势群体不再弱势。要加强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设,例如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等,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让人民有依靠感和归属感,进而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如今,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关注民生问题,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重視,并且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全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结语

民本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一直以来,我们党都特别重视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在执政过程中合理地借鉴儒家民本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始终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定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愿景。

参考文献:

[1]张可荣,刘奕汝.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探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

[2]吴玉梅.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3]林甘泉.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价值[N].光明日报,2006(10).

[4]姚婕,张敏,杨云华.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教育思想[J].兰台世界,2015(8).

[5]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J].求是,2004(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民本现实意义儒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兜底治疫
知命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茶道
试论洪遵的生平和著述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