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思考

2020-10-09 10:52陈锦帛
青年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大学生

陈锦帛

摘 要:当前,高校和学生家长对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重视程度不一,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方式和平台较为单一,制度化、规划化、常态化的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未能形成。因此,高校和学生家长要加强对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重视程度,高校还要抓住新媒体机遇拓宽家校沟通联系的路径和方式,深化改革创新传统家校沟通联系机制。

关键词: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大学生;新媒体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04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溝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和“95后”“00后”这一愈加彰显个性的大学生群体步入大学校园,使得高等教育体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特点,大学生教育管理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交融,家庭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而高等院校要构建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形成教育管理合力,使良好有序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高校构建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必要性

(一)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家庭是高校学生入校前的主要生活环境,对高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主要是“95后”“00后”,其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一直享受着家长给予的过度的关注和呵护,进入大学校园后,其身心成熟程度不一定能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发展节奏,容易被大学和社会中各种现象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时光是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只有珍惜韶华,才有可能全面健康成长成才。这就要求高校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给予学生帮助,并对其进行监督。只有家校共同关注大学生成长,构建完善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才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新媒体平台发展的需要

传统媒体平台下,高校家校联系多采用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这种联系方式较为单一,且联系频次较少。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家校沟通联系建立了新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桥梁。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会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这为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提供了新机遇。只有顺应科技发展、利用新媒体技术,高校才能最大限度突破家校联系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家校合作途径,提升家校合作能力。

(三)特殊情况家校配合的需要

面对一些特殊情况,如休学学生的追踪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高校良好的家校联系沟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校合作疏导,学生的身体健康管理需要家校合作督促,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家校合作监督,因此,高校应尽快构建长期的、可操作性强的家校沟通联系育人机制,提升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家校沟通联系深入程度。

三、当前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不足

相较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高等教育阶段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稍显薄弱,也更容易被忽略。目前,我国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育管理者对家校沟通联系机制重视程度不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能认识到高校家校联系机制的意义,但不同高校对该机制的重视程度不一。有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家校联系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应建立高校“家校联盟”作为学生管理的新辅助阵地。有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需要家校沟通联系的机会少,因而不重视家校沟通。还有个别教育管理者认为,家长的参与会影响高校的相关决策,甚至干扰教学秩序,所以不愿与学生家庭建立长效沟通联系机制。

(二)开展家校沟通的联系方式单一

高校开展家校沟通联系易受空间、时间等因素制约。很多高校只建立了浅层次的高校沟通联系机制,联系方式以电话、短信等传统方式为主,不利于形成长效的沟通联系机制,也很难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在迎接新生时,部分高校以新生家长见面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信息,但由于见面会次数有限、受众面不大、交流信息有限,未能形成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三)学生家长对家校沟通联系的认识不一

目前,只有少数家长会主动跟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沟通学生情况,大部分家长只会在发现子女异常时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家长沟通意识缺失,认为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的责任,导致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存在沟通不畅、动力不足、深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部分家长频繁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甚至刻意隐瞒子女与学校联系,这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也给高校教育者带来工作负担。因此,学生家长作为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另一主体,不仅要树立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而且要懂得如何参与。

四、关于完善高校家校沟通机制的思考

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是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构建完善的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有助于高校深入开展学生工作,有助于学生家长深入了解子女的在校动态,更有助于高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结合上文,笔者提出关于完善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认识,重视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

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高校和学生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深化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对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学生教育不仅在于大学教育本身,而且应考虑教育的连续性和学生家庭教育,及学生发展成长规律。另一方面,高校要广泛听取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广泛开展高校家校协作育人机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的作用和力量。

此外,高校要构建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就要在战略上注重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协作育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让高校家校沟通联系有章可循。同时,高校可以成立相应高校学生家长协作育人组织,如学生家长联合会,定期召开现场会议或视频会议,为学生家长和高校的联系搭建桥梁,以提升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充分發挥家长在督促学业、帮扶生活、调适心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高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抓住机遇,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家校沟通联系路径

第一步,建立完善的信息库。高校要建立信息库,以便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家长的联系信息等,并由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更新,这是高校家校沟通联系的基本桥梁。第二步,因校制宜。根据学校情况建立有特色的家校沟通联系互动平台,如设置学科专业介绍、就业创业信息、学科竞赛情况、考研升学情况等板块,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帮助家长及时关注、有效督促学生的学习。第三步,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高校可通过家校互动论坛等板块了解家长对子女考研就业和其他情况的意见,及时解决学生的家庭问题。

(三)深化改革,创新传统家校沟通联系机制

当前,高校开展家校沟通联系的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深层次的、长效的沟通联系机制。除了利用新媒体平台,高校应深化改革,创新家校沟通联系机制。第一,高校可以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通过发放宣传单、调查问卷等,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家庭结构组成、心理状况、家长期望等信息,并邀请积极性高的家长加入学生家长联合会等家校协同育人组织,为后期开展家校沟通联系奠定基础;第二,学生在校期间,高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校沟通联系,如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等需重点关注的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电话沟通,并由辅导员、班主任建立追踪管理台账;第三,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开展学生家访活动,真正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困难,以加深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感情交流;第四,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每学年向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学生所在专业班级情况、就业情况、考研情况等信息,这种书信沟通方式会令家长倍感温暖,由此提升参与高校家校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秀英,罗毅.论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新机制的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85-88.

[2]徐蕾,郭智芳.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2(2):93-95.

[3]李大庆.家校共同体: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6(24):8-10.

猜你喜欢
新媒体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