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推行离不开契约精神

2020-10-09 11:05麻爱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契约精神现代学徒制

麻爱松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联手培养,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质量。目前,试点过程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探讨用契约精神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双主体育人 契约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是职业教育在经验总结中探寻新路径的一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模式——校企双主体育人。

“招生招工一体化”、“双导师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要求与标准,实际上就是职业院校教书育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对接。就职业教育现行政策而言,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或承担社会培训的优惠或支持力度有限,直接导致“剃头挑子一头热”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就当前校企合作模式而言,更多的是职业院校向合作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参与课程開发、教学标准、考核评价等育人环节积极度有限。现代学徒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对各方权责进行了明确,也让我们看到了阻碍校企共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症结所在。

现代学徒制,其核心在于企业、学校、监护人、学徒四方协议的签订,在契约规定范围内履行应尽义务,享受各自权利。对企业而言,学生的高流失率比技术技能的脱节更令人头痛;对学校而言,单方面的人才输送与企业的热情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监护人而言,孩子的发展规划与当前就业实际形成强烈落差;对学生而言,专业对口的需求和基本权益保障是其选择实习企业的基础。当实际情况与各方期望值出现不一,或其既得利益不能达到预期要求时,校企生关系就面临矛盾或濒临瓦解,这也是为何实习指导教师苦口婆心,却始终无法阻止企业实践学生的流失的原因。四方契约的缔结,并能良好的履行契约约定,是现代学徒制推行下去的关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用人单位,而是从招生起即参与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校企共同招生即招工的开始,学生入校即上岗。对待自己的员工,不但要有技术技能上的培养,更应有权益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固定员工对待,用有限的培养来赢得无限的感恩和回馈,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学校承担育人义务。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在校期间,除了技能培养,更应关注孩子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一方面为学生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奠定理论和专业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能够获得优秀的员工,提供素养和道德支撑;同时,为双方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搭建沟通的桥梁。作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转换钮”,学校应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坚定的立场,推动契约的有效履行。

监护人充分授权。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自我中心的呈现、传统精神的缺失都对其个人发展造成了阻碍,这与监护人的溺爱和不肯放手不无关系。四方契约的缔结,应让监护人明白,孩子不再是单纯的家庭成员,而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一个可以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成年人。在校学习的过程,不是保姆看孩子,而是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只有监护人正确看待“学徒”身份,并能予以拥护,才能让校企联合放手去做。

学生遵守合同约定。曾经有调查表明,高校毕业生工作稳定时间为毕业后8年,这是“中国特色”高跳槽率的直接体现。奋斗目标的不明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偏颇,对工作环境的不满、工作时间的不满、工作性质的不满,甚至个人恩怨都会导致盲目跳槽。让学生入校时即明白契约的内容,并能够自愿遵守契约规定,履行应尽义务和责任,是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也与企业良好的责任态度、学校合理的育人设计和监护人明确的培养观念密不可分。

诚然,现代学徒制要想在中国的大地播种开花,并收获丰硕的果实,契约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近期无意中浏览到一则视频,一名“外国友人”自导自演模仿了中国18个省市居民,同时也暴露了诸多的“中国特色”,用剧中高频出现的表述——“Only in  China”。看完后内心非常复杂,“中国特色”曾经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是共产与和谐的代表,现如今却因契约精神的丧失、诚信的衰退而演变成一个怪异的词语。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契约精神的培养、缔结和传承至关重要,希望现代学徒制的提出和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能够让育人者、受教者、各方利益相关者履行契约规定,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契约精神现代学徒制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大学生契约精神如何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
融通古今中外智慧,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