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剧《马兰花》的舞台美术创作

2020-10-09 10:04王峥
艺术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马兰花儿童剧

王峥

摘 要:儿童剧的演出具有戏剧演出的一般规律,舞台设计又有其特殊的形式的要求。儿童剧的演出,只有通过它独有的形式特点才能取得以独立剧种的面貌立于戏剧之林的资格。所以在儿童剧的艺术处理中,应当尊重儿童的思维,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笔者主要以2016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演的《马兰花》为例,回顾这部儿童剧的演出,来浅析该剧舞台美术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并浅谈儿童剧和儿童剧舞台美术除具有一般戏剧与舞台美术的要求外,还有其哪些特殊的需求。

关键词:儿童剧;儿童剧舞台美术;《马兰花》

中图分类号:J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8-00-02

儿童剧舞台美术创作的特殊性是由它的服务对象决定的。就儿童剧中的舞台设计的整体效果而言,强调的是动态性和层次感的效果,以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就特殊效果而言,透过灯光、多媒体等手段,可以呈现特定的时空状态、塑造空间和形式、处理舞台画面的组合、突显风格和设定气氛。就色彩的运用,特别强调其鲜艳和对比性,以提升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就材质的选择,运用新奇的材质来表现剧中环境和人物心理,给小观众难以想象的意外惊喜。[1]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于2016年上演的新版《马兰花》就是一部经典的剧情与优美的舞台设计相辅相成的优秀作品。《马兰花》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建院剧目,也是新中国儿童戏剧的代表之作。新版《马兰花》的舞美设计师,是曾担任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舞美总设计、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舞美总设计,为中国儿艺贡献过《十二个月》《小蝌蚪找妈妈》等精彩舞美设计的苗培如。自1956年6月1日首演以来已推出过5个版本,新版《马兰花》在展现了每一个鲜活的剧中人物、讲述经典故事的同时,舞美方面大胆创新,构造了一个极富想象和美幻的空间。让小观众们更加容易随剧情的发展而置身其中。与之前的版本截然不同的视觉呈现让这部承载了几代人美好情感的和几代观众的集体记忆的经典剧目焕发了新的生机。[2]

新版《马兰花》的舞美设计不仅融入了多媒体等现代元素,使得整体呈现更加符合当下审美心理,最主要的突破之一是打破了原剧本中的写实空间。原剧本中场景设置较多,涉及多次场景迁换,但新版《马兰花》只设计了单一的形象元素贯穿全剧——一棵穹顶似的大树从上到下包裹着舞台,表现出山林环境这一整体形象。在不同的剧情中,它可以是剧中人物的家、也可以是森林中的一隅,甚至可以是神奇的马车。除了多种可能性的解读方式之外,这一形象还象征着剧中人物所处的自然家园,表现了用勤劳的双手缔造幸福这一朴素的观念,也反映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舞美设计苗培如用一棵树浓缩了剧中的一个家、一片森林、一个世界。[3]

舞台设计的主体是一棵暗藏机关的大树,由根、四组顶部树枝片、六组放在两侧的树枝叶片组成。除了大树根是固定的以外,其余十组树叶片均可活动,通过舞台吊杆升降组合方式,树干树枝顺舞台中部成弧形延伸至台口上方,不仅形成遮天蔽日的树冠,又可随意升降与树片叶片配合实现剧中场景的转换。使之在有限的舞台物理空间里,给小观众营造一个无限的心理空间、无限遐想的大自然。在传达出《马兰花》反映勤劳、善良和勇敢主题的同時,以独特的手法给予作品更深层次的生态关怀。新版《马兰花》的舞台设计也引发了笔者的些许思考,笔者认为在进行儿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时,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一、对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形象的内涵,舞美创作应该寓情于景。在儿童剧的创作中,设计师经过对剧本的解读,将自身的理解寄予自己所创造具体场景。通过对空间的构架、气氛的渲染与剧中人物相结合,使得小观众在感悟和幻想活动中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悟和艺术体验。

在《马兰花》中,舞美设计苗培如采用一棵大树为 “形象的种子”并将其呈现在舞台上,且以半透明的有机板为舞台的主要造型材料,并用大树的树枝大面积的包裹舞台。被树枝覆盖着舞台,配合布景本身的移动和变化,配以色彩明快、形成大面积色块的灯光营造出奇异的氛围,调动了小观众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了一场梦幻、奇妙的戏剧体验;在多媒体画面的配合下,使舞台环境呈现出绚丽斑斓的画面,实现了剧情所需的场景骤变,使舞台艺术的假定性达到有效地发挥,从视觉上诱发小观众的共鸣,进而促使其联想出假定的戏剧场景。[4]

意境的展示不仅是形象的、直观的,又是意会的、内涵的。虽然儿童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直观形象,从形态、颜色、声音等来判断事物、认识世界的,但他们的想象力也是远超于陷入固有思维的成年人的。儿童剧的舞台设计中必须注重意境的营造,既要满足小观众的视觉需求,又要提供可以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多元空间。舞美设计苗培如善于辩证地认识和处理艺术同生活的关系,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艺术加工、提炼和总结,所以其作品在意境的营造上尤为出彩,这样的特点在他的其他儿童剧的设计中均有体现。

二、形象的联想

形象的联想是指对剧本内容全面掌握,对角色情绪充分记忆和储存后,在头脑中显现的形象化意念。深刻的形象联想对舞台的最终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培如对于舞台形象的联想和确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没有单纯停留在对剧本描绘的直观联想,而是提炼出具有剧中环境的隐含寓意和象征人物性格的艺术形象,进而深化主题。

笔者在观看《马兰花》的过程中,在被剧作中人物的遭遇所感动的同时,深刻理解了舞美的艺术形象的立意,这棵大树正是符合剧中人物精神世界并且具有强烈象征性的形象种子。设计师以大树的艺术形象来贯穿全剧,在深刻的刻画出剧中的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加强了舞台样式的内涵,更是深化了主题,给小观众以哲理的启示。

三、写实与写意的融合

艺术形象要忌直贵曲,但又不能隐晦费解。艺术形象的准确不在于是否采用写实的表现形式,而取决于艺术形象传达的准确性。《马兰花》的布景样式的写实与写意的结合越紧密,其艺术感染力也就越大。所以该剧的演出也体现舞台设计虚实结合又以虚为主的浪漫主义手法。

如果按照《马兰花》剧本提示的描述,将其完全再现,搬上舞台有限的空间,则很容易变成写实形象的堆砌,无法完全激发小观众的想象力,更不能引起小观众内心情感上的共鸣。《马兰花》的舞美设计恰恰是采取写意与写实结合的创作原则,用浪漫、象征的手法处理舞台环境和表现形式。象征剧本内涵和人物精神世界的大树形象是写意的,而说明场景转换的小道具是写实的,把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与外部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并将其贯穿整个演出,对舞台呈现而言,既明确了戏剧环境转换,又增强了表现力度,从而使舞台空间更加的充实与生动。

四、单一的艺术元素表现多样的戏剧空间

以单一元素作为主体造型元素表现多样的戏剧空间,在苗培如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千帆相竞为背景造型的《卡莱多尼亚号启航》,三座样式相同门楼不同组合的《乞丐与王子》,以建在转台上一幢欧式房舍为主体的《豆寇镇的居民和强盗》,多层条屏幕升降、位移的《少年周恩来》等剧目,都充盈着苗培如对现实生活提炼与加工。单一造型元素的运用不仅使舞台空间更加整体,而且能够有力地突出演员的表演,使观众能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身上;舞台造型元素的单一处理也可以使得舞台的主体形象更加突出,增强舞台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造型方式对于剧作的诠释也更为明确。

五、情绪的连贯性

舞台美术“是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的动态关系,它是把画面与活的演员联系起来的活动艺术。”换景是很多戏剧演出不可避免的环节,未经设计的换景很容易破坏演出的连贯性,有损整部剧目的整体性。相较于成人,儿童的注意力更加容易分散,在儿童剧中,尤其要避免换景对剧情连贯性的影响。《马兰花》的演出过程中,在开幕以前、换景、中场休息时的布景都体现舞美设计的想法。从走进剧场的那一刻到散场为止,都使小观众们处在感受演出的过程之中,是可以作为不说台词的“角色”参加演出的。演出过程中通过枝干和树枝翻动去表现不同环境,春夏秋冬不同的森林以及河边等。这棵大树不仅是景,也可替作幕,每场通过多媒体影像不同的图案组合来移动换景,避免了换景打断演出。使舞台更具动态且节奏更为紧凑,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换景时,仍旧在让观众们看到的是一台少有的没有去追求现实环境的逼真性的舞台形象,仍在持续调动小观众们的想象自由。

六、结束语

回溯儿童剧舞台美术在中国的发展,乃至中国舞台美术的发展在时间的洪流中,因每个时期的实验精神,而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传统”,也许是过去的“前卫”“革命”或“挑战”;而当今的“主流”“经典”,也许是过去的每一时期阶段性发展的趋势所汇聚而成。综上思考,后续将继续在儿童的思维、儿童的想象、儿童的语言、儿童的心理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儿童剧舞台美术呈现和价值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程析.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特色研究[J].音乐创作.2016(06):115-117.

[2]马亚琼.中国儿童戏剧研究现状与问题探究[J].湖南科技學院学报,2016(03):28-31.

[3]陈丽芬,汤志红.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趋向[J].四川戏剧,2015(11):20-22.

[4]丁小倩.在比较中看我国儿童剧《马兰花》中的“自然与教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3):48-51.

猜你喜欢
马兰花儿童剧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浅析剧院管理中对儿童剧演员培养的必要性
儿童剧不能“站着写”
马兰花
打虎跳
马兰花
马兰花
我和马兰花的单亲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