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哩哩美的音乐特色与艺术价值

2020-10-09 10:11林琛刘才喜
艺术大观 2020年20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林琛 刘才喜

摘 要:临高哩哩美是海南省临高县沿海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曲,通俗叫法是“临高渔歌”。主要是临高县沿海渔民劳动生活过程中口头创作的劳动歌曲,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民歌中的另一片羽毛。临高哩哩美的出现主要是临高百姓对自我生活、劳动、娱乐等的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是临高人民津津乐道的茶余饭后,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很好的反映了历史长河中临高沿海渔民们的生活表现,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堪称是活的、灵动性的文化史书。

关键词:临高哩哩美;音乐特色;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0-02

临高哩哩美也叫“临高渔歌”,是临高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高哩哩美是对临高渔民生活、劳动的再现。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临高哩哩美从音乐结构到典型节奏型到舞台表演等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歌词民族化、简单、真切、简单的旋律等等很受大众的喜爱,发展至今已经千年的历史。临高哩哩美可以说是渔歌的典型代表,目前,临高哩哩美作为渔民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之一。临高哩哩美的音乐特质影响着部分人的审美,其原生态的表现形式是目前节奏快速背景下人们所追求的,很多音乐创作也开始纷纷借鉴临高哩哩美的创作形式。可以说,临高哩哩美有着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别样的特点。[1]

一、临高哩哩美产生的渊源

哩哩美作为渔歌其形式较为自由,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其发源地是临高,故而人们也称“临高哩哩美”。据可依据的文献记载道:“哩哩美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南宋的绍兴年间。”当时的临高叫临县,主要是依靠打鱼为生,地方也较为重视渔业的发展,在渔业丰收时,临县各处都会想起渔民们的叫卖声,其语言都是当地的方言,在叫卖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韵,如:“卖鱼(雷),大家来买鱼(罗)……”发展到后来,渔民在生活以及劳动过程中遇到高兴的事情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上类似的韵律,进而初步的临高哩哩美主旋律开始出现,诸如:在当时临县人们在赶海、织网等劳作过程中以及婚嫁时候都开始以这个韵律为音乐主题。[2]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的变化,哩哩美也得到了延伸发展,形成一种独特的,临高特有的“哩哩美”渔歌。其内容范畴也开始出现宗教文化、爱情等等。同时,哩哩美也正式成为当地婚礼中的音乐旋律,如:临高新盈渔歌《十轮唱吉》。

发展至今,临高哩哩美经历了千年的演化,仍然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并不断地注入新生的活力。临高哩哩美形式自由灵活、以地方语言体现,活泼的旋律使得经久不衰,成为人们考证临高渔民生活、劳动等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临高哩哩美的音乐特点

(一)创作的原生态化

地域环境是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从环境的角度来说,临高属于是渔业基地,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每天的渔民生活促使了哩哩美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哩哩美成为反映当地渔民生活、劳作的一种形式。哩哩美形式自由,内容多样,即:它是渔民在劳作过程中或者情绪激昂的时候随口唱出来的,有着即兴性。这样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临高哩哩美创作的原生态化。[3]

临高渔民在劳动过程中,以工具作为配合,自然的发出某种劳动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带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这样重复起来,就会形成一定的韵律,产生某种节奏,从而整体而来,这样的歌曲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自然性。

(二)语言的民族化特点

临高哩哩美在创作中所用的语言都是本地的方言,属于地方语言,临高语言是汉族人说的一种完全与中原语言体系相区别而独立的一种语言,有着很强的民族化,其语言特点较为鲜明。一般认为,它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支的一支语言,也有学者认为跟缅甸、越南等语言较接近,是泰汉语的混合物。它是哩哩美创作过程中的主要语言,从某个角度来说,临高哩哩美的产生源自于民间,是渔民们劳作过程中一种自然的情绪表达,通过他们独特的语言来述说人间的美好、喜乐哀愁,别有一番风味。[4]

其特点主要是:从语法结构上来看,它不属于传统汉语的语法结构,说话的语言习惯也是倒过来的,有点像英語语言逻辑一样,喜欢将带有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置放在名词、动词后面,构成倒装的语法结构。如:我们普通话习惯说“那个男人有几个孩子”,而在临高方言中则是“男人——那个——有——几个——儿女”;所有的词汇语言逻辑就会把定语与中心词进行倒装。如普通话习惯说“这只吃饱草的水牛”,在临高方言中就变成了“吃——草——饱——这支——水牛”。

(三)地方色彩与艺术融合的音乐美

临高哩哩美出现的背景促使其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随着临高哩哩美音乐的发展,作为音乐范畴,开始不断地融进艺术元素,如:出现一定的音乐结构、演唱方式、旋律叠加等。将原有的比较单一的哩哩美趋向于多层次的音乐形式展示在人民眼前,增强其艺术性和表现力。而这些多层次音乐的出现也就代表着哩哩美的正式形成。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将地方色彩与艺术相融合体现。如:哩哩美开始拓宽其演唱方式,独唱、对唱、齐唱等等都可以。歌词方面更是注重对传统赋、比、兴的运用的接受和融合,并出现地方性的语言作为衬词,诸如:哩哩美、乃马哩等等。如:临高哩哩美《在哪有,在哪生》无论从音乐结构还是衬词都体现了地方色彩和艺术的相融合,颇受大众的喜爱。[5]

三、临高哩哩美的艺术价值

(一)临高哩哩美作为渔歌的历史价值

临高哩哩美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是对临高渔民生活、劳作的历史再现,被人们称之为“活的、灵动性的文化史书”。为渔民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临高渔民以渔业为生,长期的渔民生活使得他们创作出丰富的民间渔歌,朗朗上口的旋律、独特的音乐结构形式、地方特色的语言等等,使得其像一朵鲜艳的奇葩傲立于渔民文化丛林之中,经久不衰的传承和发展。随着哩哩美的不断发展和完成,促使它成为渔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性的音乐形式。而后期的音乐创作更多人开始借鉴传统的哩哩美音乐创作,同时,不少音乐家在考证渔歌、渔民文化时,都开始倚重哩哩美。发展到现在,临高哩哩美成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

(二)临高哩哩美的审美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核心的艺术价值在于审美。任何音乐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的即是审美价值。现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日益剧增,使得大多数人们厌倦了城市生活,开始向往和追求自然。希望通过自然的形式来找到心灵的寄托。临高哩哩美虽然久经千年,但是其原生态的创作一直没有改变。这样一来,哩哩美正好能够补缺人们的心灵需求,尤其,哩哩美典型的音调顽固性、民间性、质朴性等等都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也是大众较为喜欢和欣赏的音乐口味。

哩哩美的创作源自临高的民俗习惯、生活特点等等,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其原生态的民间唱法和民间风貌特点,加之,其曲调优美、调式自由、唱词贴近生活,对现代音乐甚至现代艺术的发展对后期的音乐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而这一切都源于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如:著名作家吕远为搜集电影《西沙儿女》的音乐素材,来到新盈渔村,被“哩哩妹”优美旋律所陶醉。后来他为影片《西沙儿女》创作的插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中就参照了“哩哩妹”旋律。歌曲的开头“哎罗……”就具有浓郁的临高“哩哩妹”渔歌的特色,高亢、悠扬。

(三)临高哩哩美的教育价值

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现如今已经不再新鲜,临高哩哩美作为传统文化的范畴,同样具有教育作用和价值。哩哩美作为渔歌,是最直接、最朴实且最能够体现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音乐艺术,其中不少的道教文化、娱乐文化、劳作文化等等都体现在渔歌中。而在哩哩美的發展和传承过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当地人民的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取向等等都有着很强的影响作用。现如今,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的“草根”“教育,草根的贴近生活和易接受性能够潜移默化的渗透某种理念。哩哩美在临高的影响较为深广,在教育方面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临高哩哩美作为渔歌范畴、特殊的音乐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临高地区历史文化沉淀的音乐表现。受临高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风味并发展千年,其艺术价值和特点是不可言喻的,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探究,进而为临高渔民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贵章.临高渔歌“哩哩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2]乔建中.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3]李群山.海南临高渔歌的社会生态及音乐特点[J].人民音乐,2010(02):56-59.

[4]汪高武.临高话声调的声学学研究[C].厦门大学.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厦门大学:福建省语言学会,2005:161.

[5]张星,马英.海南临高话[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01):44-66+85.

[6]梁敏.“临高话”简介[J].语言研究,1981(00):264-299.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结合中国画教学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及大学的功能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