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之重奏的艺术特色

2020-10-09 10:11李金波
艺术大观 2020年20期

李金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重奏与独奏并分析《滚核桃》以及《老虎磨牙》两首乐曲丰富的肢体动作、节奏对比、音色处理、重奏曲的地方特色等,去更好地了解民族打击乐重奏曲独特的魅力,结合个人所学知识和演奏积累对打击乐重奏艺术特色展开探讨。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重奏;肢体动作;节奏对比;音色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02

一、重奏的概念

重奏,顾名思义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奏者配合性分声部去演绎同一首曲子,一个人负责一个声部,每个声部都“各司其职”重要地位不相上下,因表演形式多样,重奏表演往往视觉听觉比较震撼,是打击乐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而独奏是一个人完成一首完整的曲子,若一个人在演奏许多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也算是独奏,这种艺术形式要求表演者有高超的专业技巧和舞台的控制表演能力,是对个人艺术的魅力体现。由于打击乐重奏作品相比独奏作品发展历程较短,往往对于重奏作品的认知较浅,忽视了重奏曲本身的特征,下面就作品对比音乐处理手法,演奏要素三方面进行论述。[1]

(一)作品的诠释

重奏是架构在独奏的基础之上,是在表演范畴的最高领域,要求统一均衡,在拥有独奏的能力之上需要团队协作能力。所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只有注重了这些方面才能较为完整地去诠释作品。

(二)处理手法

在重奏当中是集体意识比较强,众多演奏者演绎同一部作品,所以就需要对这首作品达到统一的认知,切不可百花齐放各有主张,各抒己见的形式势必会导致演奏作品的不和谐。独奏形式相比较主观意识比较强,是个人对作品的理解。

(三)演奏要素

重奏作品演奏中需要演奏者不止是在节奏上的准确,更要追求在细节上的一致性。哪怕是一个呼吸点、眼神、肢体的运动轨迹等都会影响参与者的整体配合,这样就要求每位演奏者在分段清晰的基础上要明确段落当中的“主要人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声部。

二、重奏的艺术特色

在民族打击乐重奏曲作为打击乐的一部分。由于其地域的不同,所呈现的音乐风格也不同。每个地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各地方特点显著,比如说福州的十番锣鼓、西安鼓乐、山西绛州大鼓、辽宁鼓乐、潮州的锣鼓等都具有其不同艺术特色。

(一)肢体动作

打击乐在特定的场合有固定化的特征音乐上时而恢宏时而深思熟虑时而活泼生动。演奏者为了配合场景的需要,在击打鼓面基础之上要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这时候往往需要肢体动作的演绎,让试听达到最佳。

1.乐曲表达

在《滚核桃》这首曲目中演奏者们在开头要集体敲打鼓梆去渲染农民晒核桃的情景,此时需要鼓手们动作的一致性,音乐的连贯性,紧接着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的心情,演奏者在此时需要饱满的热情,所有人要注意抬手的高度和落槌的速度,在演奏者第一聲击打鼓面时要很坚定地落槌,用大臂带动小臂发力。

2.美学思想

在中国古典乐论、唱论中涉及很多关于肢体动作的论述。如《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句中传达了不同的感情之外,同时列举了手之舞之足之舞这样明显的运动形态加强表述。

3.演奏方式

民族打击乐一般都是体积较大的乐器,例如排鼓、大堂鼓、云锣、管钟等都是需要演奏者站立完成的。大多数乐器是没有相对确切的音高,只是依照特定的音色、速度与变化的强弱来描绘乐曲的画面。无论是在民族管弦乐队还是在西洋管乐队打击乐总是被安排在最后面的位置,因为声音比其他乐器明显很多。

(二)音色处理

学习打击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打击乐器多张多样常以重奏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初学时就要有合作、协作的意识,在重奏中可以学到独奏的知识,如果单一的学习独奏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那么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便是需要训练重奏能力。在确定完演奏者之后首先第一点要学会分析总谱,统揽对曲目的节奏型、力度变化、强弱分析、演奏技法符号等。

如果一首乐曲某一段落是比较快的速度,在初期练习演奏者一定是达不到的,你可以选择一个很适合自己的速度开始练习,所谓的适合指的是自己能掌握好并且能流畅的演奏,以此为基准在这个速度上以5或者10为一个基准进行递增,当你觉得不能完全控制速度那就进行减速直到演奏流畅再继续往上加速度。同时在练习时必须注意谱面上的标记符号、强弱、力度、呼吸等,最后达到要求的速度才算练习完整。

(三)地方特色

例如福州的十番锣鼓,它在锣鼓段、锣鼓牌子基础下与丝竹乐段轮换为基本特色。在当地人们命名为“吹打”或者是“苏南吹打”。主要盛行于江苏省南部地带,以苏州为中心,上海、南京、常州以及其他区域也很流行。西安鼓乐也不例外,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以及相邻地域的鼓乐,到目前来说在我国发掘并保留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滚核桃》,这首作品是由我国杰出的作曲家王宝灿和绛州鼓乐代表人郝世勋一起完成的作品,该曲在第一次公演就取得观众的无数赞赏,经由后期不断表演,汲取、完善得以形成现如今经典的打击乐重奏曲目。这首作品是绛州鼓乐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而绛州鼓乐是盛行于山西省新绛县汾河流域一带的。它蕴含独有的艺术表演特征,使传统民间锣鼓乐发扬光大。它原取自《厦坡里滚核桃》,“厦坡”指山西南部地区的方言,意思是瓦房的房顶。在众多大小堂鼓的演奏下乐曲想要传达的是:在秋收的季节,喜悦的农民把采摘的核桃放到了房顶晾晒,微风拂过在房顶上晒干的核桃,核桃掉落并伴有响声。一片生机盎然,深刻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简单的劳作下却透出的顽强活跃的生命力。这也正是它广为大家爱好的原因,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2]

(四)技法特点

在作曲方面,列举上述所说的两首代表作品。《滚核桃》这首曲子采用了曲式结构中很常见的主题、展开段、主题再现的方式,在开头段的主题部分每一颗堂鼓的递增式的进入,速度也由慢渐快直至把乐曲推向展开段,不同的演奏者敲打着不一样的节奏,两组节奏可以把人均等分成两组去演绎,有的是在鼓面上敲击,有的是在闷击,诠释了晒干的核桃正从房顶上掉落。紧接着展开段使用了“花敲鼓”的技巧,演奏者们要用深厚的功底配合整齐的动作去传达老百姓硕果累累的喜悦之情。接下来乐曲的再现段,演奏者进一步对之前的形象进行强化,让全曲得到了再一次的生华。

《老虎磨牙》是一个二段式的打击乐曲目,作曲家为了使音乐的表达更加的完整,在配乐方面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更加富有张力,多组曲技法使得音乐更加的饱满。乐曲的开端是一段由大鼓和大锣层层深入拉开了一段很长的序幕,中间夹杂着木鱼和双云锣的声音,大镲的出现也为烘托寂静的山林增加了氛围。紧接着渐强之后进入到第一段慢板,左手握住鼓槌右手手掌击打鼓面发出“坡坡”的声响,与小镲随声附和由远及近力度同时强渐弱,好似老虎在丛林中踩着枯叶行进。紧接着进入第二段急板,此刻需要给观众带入强有力的氛围中所以运用滑奏的大镲、木鱼的十六分音符、强击的大锣和拍板共同促成紧张的音乐情绪,好似猛虎的咆哮。正当情绪达到最高点时金属乐器戛然而止,木鱼和拍板仍然保持,大鼓的演奏将全曲推向最高潮,将老虎在丛林间觅食的神态表达的似在眼前。[3]

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民族打击乐重奏曲始终是一大亮点。近年来随着西方音乐不断地涌入中国,使得中西音乐碰撞产生新的元素,在保留传统民族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基础上更好地融入了西方音乐的优良部分,让这一特色更加日趋完善。本文先简述了重奏与独奏的定义,进而从作品、音乐处理、演奏上进行了解析。主体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民族打击乐重奏曲的艺术特色,首先从肢体动作入手从乐曲的内容、音乐的美学思想、乐器的编排和演奏方式进行分析。接着从节奏及音色处理引出重奏训练,结合笔者在本科阶段所学,在日常排练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平日的打击乐基本功练习进行阐述,最后举例两首经典作品剖析其地方特色和作曲特点,更直观的突出民族打击乐重奏曲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伟伟.民族打击乐重奏艺术特色之管窥[J].戏剧之家,2015(05):71.

[2]崔琨.節奏在演奏、重奏中的作用探析——以打击乐重奏作品《牛斗虎》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2):196-197.

[3]易大鑫.民族打击乐重奏艺术特色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