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圈理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与价值分析

2020-10-09 00:38李安然王燕余铮培
新一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安然 王燕 余铮培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宏观的全球性战略,是对当前国际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本文以三圈理论为基础,以“价值、能力、支持”作为分析框架,构建六大关系区域对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战略分析,对相关国际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到其实施过程中缺乏的关系要素,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与内涵,从而汲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提供案例储备,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圈理论;国际事件评价

一、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分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爆发,并逐渐蔓延至全球,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并提供物质、精神、政治支持[1]。中国则持续公开透明的报道抗疫最新信息,积极研发新冠疫苗,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前往伊朗、意大利等国,不断对外分享防控经验,助力全球抗疫。事实证明,团结协作是取得全球抗疫胜利最有力的武器,此次疫情也再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共促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

当前,我国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多次详细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推动亚投行的建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以实际行动推动其建设发展,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积极回应,但是当前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多元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某些全球性问题的应对与认同的不一致影响了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过程。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与内涵

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绝不是凭空产生。它的提出是为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地区间的军事冲突问题、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问题、政治秩序问题、文化冲突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即其核心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可认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从“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的共同体”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2]。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其中蕴含的多种价值观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滋养,一是“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观,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就传达了和睦相处,尊重差异的交往理念[3];二是“包容互惠”的交往观,例如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庄子·秋水篇》)就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三是“天人协调”的生态观,例如“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就表明了尊重自然的和谐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浓厚中华历史文化沉淀,从而提高了其国际认同感。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不仅仅吸收与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还结合了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趋势进行发展与创新。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为领导的党中央结合当今世界和时代背景,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创新,对当前国际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新体现。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许多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科学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样的世界”这一时代之问[4],为世界的和平與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基于“三圈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分析,根据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体现程度对相关国际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国际事件评价中汲取经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的发展积累相关经验,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进而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让世界人民共享美好未来。

四、基于“三圈理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分析

三圈理论用于制定一项公共政策或者实现一种战略计划时,使政策或战略的决策者能与外部环境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政策或计划实施的合理性,并且获得外部支持,该理论广泛运用于对公共政策的案例分析。本文将三圈理论引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中,首先是确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的三个关系要素,通过关系要素具体情况对该国际事件进行关系区域划分,利用关系区域特点进一步分析相关政策措施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要素,然后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一)确定“三圈理论”关系要素

在三圈理论中,制定一项公共政策或实现一种战略计划时,必须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是“价值”(V)即政策方案的目标是否能带来公共价值,是不是以公共利益作为政策方案的最重要诉求,第二是“能力”(C)即必须考虑达到政策目标的人力,财力,物资资源条件是否具备,第三是“支持”(S)即必须考虑政策方案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意见,能否获得各个方面的认同与配合。成功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是组织者在这三个要素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的结果[5]。

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圈理论研究中“价值”(V)因素是相关国际事件创造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利益;“能力”(C)因素是世界各国在相关国际事件中的责任担当的总和;“支持”(S)因素是各个国家对相关国际事件的态度与意见。例如,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价值”因素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为参与国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能力”因素为参与国具备建设“一带一路”经济通道的资本与能力;“支持”因素为参与国对“一带一路”这一经济建设战略的支持度。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六大关系区域划分

利用三圈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进行关系区域划分时,根据三要素绘制韦恩图,根据各因素的体现情况,对三要素构成的韦恩图进行六个区域的划分:耐克区(V+C+S)、梦想区(V)、梦想实现区(V+C)、风险项目区(V+S)、别人的梦想区(S)、噩梦区(C+S)。

(1)耐克区(V+C+S):三个圈重叠的部分,同时具备三个关系要素,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某种共同利益、世界各国的能力总和可以满足共同利益实现的要求、世界各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与意见。

(2)梦想区(V):价值圈不与另外两个圈交叉的区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共同利益,具有价值意义,但是由于缺乏实现价值的能力与其他国家的支持,只能作为一种梦想或假设,停留在梦想阶段。

(3)梦想实现区(V+C):价值圈与能力圈交叉但不含支持圈的区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共同利益,同时各个国家的能力总和足以满足共同利益实现的需求,但是缺乏世界各国的统一支持,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受到阻碍。

(4)风险项目区(V+S):价值圈和支持圈交叉但不包含能力圈的区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能带来公共利益,同时还有世界各国的支持,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责任能力的总和不足,从而导致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时具有风险性。

(5)别人的梦想区(S):支持圈不与其他两圈交叉的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国际事件不能带来公共利益且世界各国责任能力的总和缺乏实现能力,该区域说明仅有相关国际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难以实现共同价值目标。

(6)噩梦区(C+S):能力圈与支持圈交叉但不含价值圈的区域,即各个国家责任能力的总和有实现能力且获得了各个国家广泛地支持,但是由于策略价值丢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最终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素分析

在全球抗击疫情这一国际事件的背景下,全球防疫措施的關系要素有:全球防疫、减少各方面损失的共同目标、世界各国有迅速防控疫情的能力,即具备价值(V)因素和能力(C)因素,虽然一些国家积极支持全球防疫工作,但是由于仍存在部分国家不支持的情况导致支持(S)因素的体现程度不足。因此可以找到在疫情期间全球防疫措施的三圈理论关系区域为梦想实现区(V+C)。分析梦想实现区(V+C)的特点可知:在本次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造成疫情扩散,难以防治的主要因素为一些国家没有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支持全球抗击疫情的工作,导致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实施期支持(S)因素不足,从而拖延了全球抗击疫情措施的实现。从这次全球抗击疫情的客观事件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国家的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知程度还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为一些国家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心的相关国际事件的支持度不够。

因此,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各个国家应迅速响应相关防疫号召,积极支持相关疫情防控,使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处于耐克区(V+C+S),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核心,迅速防控疫情,为全球防疫作出贡献,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带给人类社会的损失。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者,应用实际行动来让世界人民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知程度,使其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解决全球突发事件、全球环境问题以及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利益核心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各国理想目标的实现提供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国际事件中,运用三圈理论对其进行客观分析能够清晰地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要素,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问题的分析,提前预知其所缺乏的关系要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为人类社会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与突发性事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圆翕,吴斯佳.抗“疫”反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公关世界,2020(10).

[2] 邵发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04):1-8.

[3] 曲洪波,金梦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统文化因素解析[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27-35.

[4] 温祖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J].对外传播,2019(11):38-40.

[5] 曹俊德.“三圈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决策方法论意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1):37-41.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