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新品系“鲁杂1号”的选育

2020-10-10 07:08陈传杰王照红孙景诗顾寅钰
北方蚕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品系桑叶成活率

陈传杰 王照红 孙景诗 顾寅钰 郭 光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烟台 264002)

桑树是多年生经济林木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用于养蚕缫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栽桑养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和人畜争粮问题的日益突出[1-2],省力化以及畜牧业应用成为桑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杂交桑具有生长快、产量好、粗蛋白含量高、抗逆性强、草本化栽植可机械化收获等优点[3-4],适宜规模化养蚕和饲料桑生产,市场应用逐年增加。很多学者深入探讨了桑叶等的活性物质、营养价值、动物饲养效果等内容,研究表明营养与活性物质含量丰富的桑叶作为畜禽饲料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特点,畜禽饲料中添加桑叶的饲养效果优于多种牧草和木本植物嫩枝叶[5-13]。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杭州成功举办了“利用桑叶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桑叶作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

良桑品种的合理选配是杂交桑开发利用的基础环节和根本保障。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展桑树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广东省选育的杂交桑“沙2×伦教109”,广西省选育的杂交桑“桂桑优12”[14],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桑中桑“5801×育82号”[15]等,已在当地广泛应用于养蚕。这几个品种由于地域适应性等原因,不适宜北方蚕区大面积推广。为此,本世纪初,我们开展了适宜北方地区生长的优良杂交桑品系选育工作,经多年的研究培育选出优良杂交桑新品系“鲁杂1号”,该组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北方地区生产。

1 育种目标

以选育优质、高产、强抗逆的杂交桑为目标,选择基因型优良的桑品种为育种材料,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品比调查,获得优良的杂交组合,经定向培育,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2 育成经过

2.1 亲本来源

母本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株系8036[16],其特点为:枝条直立,产叶量高,叶质较优,发芽率高,叶片厚,节间密,产果量较高,葚紫黑色,中等大小,千粒重1.5~1.8 g。父本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农桑14号[17],其特点为:树形直立,发条数多,无侧枝,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叶质优,秋季硬化迟等。两品种花期相仿,可自然授粉。

2.2 选育历程

21世纪初,利用山东省桑树种质资源圃保育桑品种资源中选配20多个杂交组合,人工授粉,当年采集桑种子,同时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沙2×伦教109” 种子,一起播入苗圃,翌年春选出20余个组合建立选育圃进行品比试验,调查了产叶量、性状、抗性等,从中选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2个,“8036×农桑14号”为优良组合之一。2008年进行第2次杂交组合选育,选配杂交组合10余个,经2009年至2011年调查品比,选出优良组合2个,“8036×农桑14号”仍是优良组合之一。两次杂交组合选育中“8036×农桑14号”组合均表现优良,暂命名为“鲁杂1号”,2011年至今进行区域试验示范等,增产效果显著。

3 鲁杂1号特征特性

3.1 群体形态特征

树型直立,叶形以心脏形为主兼有椭圆形、卵圆形,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翠绿或深绿,叶尖短尾状或长尾状,叶缘乳头齿,叶基浅心、深心形,叶面光泽整体较弱,叶面皱折最多,叶序以2/5、3/8居多。

3.2 栽培特性

山东烟台栽培,膨芽在4月中旬,开叶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比对照晚5~7 d,秋季硬化期一般在10月上旬,稍早于对照。发条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栽植第1年外,第2、3年株条数均以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株条长比对照低8.73%,单条长比对照高2.38%,每米条长产叶量高于对照15.84%,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叶梗比高于对照4.2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见表1)。条桑收获时,枝条直径绝大部分在5~8 mm,木质化程度较低,如果合理利用,有望成为杂交桑增加经济效益的亮点。

3.3 栽植成活率

栽植后,连续调查3年成活率,调查结果见图1。两品种成活率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对照品种第2、第3年成活率明显下降,栽植3年后对照成活率仅为85.44%,而“鲁杂1号”第3年成活率依然有96.92%,这可能是条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的主要原因,说明该杂交组合比对照更适于北方蚕区以及高海拔等寒冷地区栽植。

4 产量与叶质

4.1 产量

产量调查结果见表1。选育的杂交新品系条叶增产量随着栽植年份增长而增加,其中建园投产第1年每公顷条叶增产5.72%,第2、3年依次增产14.48%、23.09%,三年平均条叶产量每公顷每季增产2 913 kg,增产幅度高达15.20%。其中每米条长产叶量、成活率两性状表现对条叶产量影响较大。

4.2 叶质

在相同试验环境条件下,1—3龄片叶育,4—5龄条桑育,每区220头,3个重复,调查全茧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等[18],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吨桑产茧量、吨桑茧层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6%、5.8%、5.8%、7.1%,全茧量和茧层率比对照分别提高3.8%和1.4%,表现出叶质优良的特性。

表1 特性及产叶量调查统计表(2009—2011年)

表2 桑叶质量鉴定成绩(2010—2011年)

4.3 桑叶干物重、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

栽植第2年夏,摘取新梢由上至下第5至第6片叶为检验材料。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干物重,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粗灰分测定按GB/T 6438-2007进行,结果见表3。与对照相比,干物重提高3.96%,粗蛋白提高7.15%,粗灰分降低7.14%。

表3 营养成分含量检测表

5 鲁杂1号抗性

当年第3次收获时留取部分继续生长,翌年春季发芽前,调查枝条冻枯率后春伐,连续调查3年。新品系单枝均条长为112.15 cm,冻枯率为9.38%,对照单枝均条长为109.15 cm,冻枯率为46.15%。该品系冻枯率仅为对照的20.33%,抗寒性极显著优于对照,单枝均条长相差不大(见图2),冻枯率可能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2010年夏,偶有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收获后长出的新枝条,无萎缩病发生,未见其他病情。

6 区域试验成绩

2011—2013年,在泰安、安丘、莒县三地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以“沙2×伦教109”为对照,各试点栽植面积为0.133 hm2(2亩),按当地习惯进行田间管理,栽植第2年开始调查,连续调查3年条叶产量、成活率(见表4)。区试条叶产量调查结果表明,选育的新品系在各试点单位面积产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每公顷平均增产18.54%,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3年平均成活率高于对照5.45个百分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7 栽培技术要点

7.1 栽植

在北方蚕区,杂交桑苗宜在春季出圃,经过冬季,大部分弱苗可被淘汰,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成活率高。栽植前平整土地,施足基肥。栽植密度以60 000~90 000株/hm2为宜。用一年生实生苗建园,建议使用苗径在0.5 cm以上的壮苗,苗木栽直踏实,离地5 cm左右定干,浇足定根水。

表4 山东各试点每公顷条叶产量调查(2011—2013年)

7.2 田间管理措施

杂交桑高密度栽植要加强肥水管理,只有肥水充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高产优势。生长期间如无有效降雨,半月须浇水1次。每次收获后施肥,以专用复合肥为主,配施尿素等,生长期间根据抽条情况及时补肥。伐条收获,杂草及病虫害较少,按常规管理即可。

7.3 收获方式

片叶收获或条叶收获均可。如养蚕用叶,小蚕期用叶较麻烦,建议搭配种植些易采小蚕用叶的品种桑;大蚕期用叶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桑叶,条桑养蚕,省力省工。如统一收获,应在枝条长至70~100 cm时、下部出现第1片黄化叶前,从枝条基部以上5 cm左右平茬条桑收获。收获时间,山东地区栽植,春季一般在6月上旬、夏季在8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上中旬,其他地方根据当地杂交桑发育情况,酌情收获。

猜你喜欢
品系桑叶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桂蚕N2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桑叶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