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牛奶和鸡蛋中雌二醇纳米金比色检测

2020-10-10 07:07孙涵颖
农业机械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比色吸收光谱雌二醇

王 欣 孙涵颖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上海 200093)

0 引言

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是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雌激素。近年来,一些养殖户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和繁殖而频繁使用雌激素。雌二醇化学性质稳定,在动物体内没有特定的代谢系统,极易在畜、禽体内滞留,进而通过食物链扰乱人体及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加强对可食性畜、禽产品中的E2残留水平的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1]。

传统的色谱技术可对雌二醇进行检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2-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6]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检测结果易受干扰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雌激素靶向检测技术和方法,以便对可食性畜、禽产品中的E2残留水平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核酸适配体能与靶标发生类似抗原-抗体反应,且比抗体和酶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亲和力及稳定性,故而在各类高效、快速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其中,核酸适配体与纳米金(AuNPs)粒子相结合形成的比色分析技术具有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靶向性强的特点。目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传感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金属离子[8]、生物毒素[9]和小分子[10]等污染因子。目前研究大多基于文献[11]首次筛选得到的长度为76 mer的E2的核酸适配体进行。文献[12]设计了E2的核酸适配体比色传感器,可对河水中的E2进行快速分析,但检测限较高,为36.7 nmol/L。文献[13]基于相同的适配体设计了针对尿液和唾液中E2检测的核酸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器,其灵敏度较高,检测限为0.2 nmol/L。文献[10]比较了3种长度的适配体(75、35、22 mer)对比色传感器检测E2效果的影响,认为长度为35 mer的适配体对牛乳中E2的检测具有较好效果。文献[14]应用35 mer的适配体设计了比色传感器,可对尿液中E2进行有效检测,检测限为0.2 nmol/L。针对食品体系中E2的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检测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方法适宜的检测条件和对不同食品的适用性及稳定性。

本文以牛奶和鸡蛋作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以建立简单、灵敏的雌二醇快速分析技术为目标,以纳米金比色分析为基础,以雌二醇特异性适配体为传感探针,对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雌二醇纳米金比色传感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分析对牛奶和鸡蛋中雌二醇检测的可行性,以期为动物食品样品中雌二醇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UV-9100 D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JEOL2100F型透射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173plus型动态光散射仪(美国Brookhaven公司);PWC254型分析天平(武汉艾德姆衡器有限公司);SynergyH4型多功能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KQ-50DE型超声波清洗机(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涡旋混合器(德国IKA公司)。雌二醇适配体(5′-GCTTCCAGC TTATTGAATTACACGCAGAGGGTAGCGGCTCTGCG-CATTCAATTGCTGCGCGCTG-AAGCGCGGAAGC-3′)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11]。柠檬酸(99.5%)、氯金酸(48%~50%)、二水合柠檬酸钠等(99%)、雌二醇(98%)、双酚A(>99%)、甲基睾酮(98%)、己烯雌分(99%)、黄体酮(99%)、甲醇,购自麦克林试剂有限公司(上海)。纯牛奶、鸡蛋样品购于本地超市。

1.2 试验方法

1.2.1纳米金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在文献[15]的基础上修改,在烧杯中准确加入25 mL去离子水,110℃恒温水浴搅拌条件下准确加入350 μL 20 mmol/L的氯金酸溶液及300 μL 100 mmol/L 二水合柠檬酸钠,继续搅拌15 min直至溶液变红,表明生成纳米金粒子(AuNPs),冷却至室温(20℃),4℃避光保存备用。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uNPs的形貌。具体步骤如下:将AuNPs分散液滴在覆有碳膜的铜网上,自然干燥后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测试加速电压为200 kV,选取代表性部位进行拍照分析。

采用动态光散射仪测量AuNPs的平均水合动力学直径及多分散系数。具体步骤如下:将AuNPs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 min后,进行2倍稀释,在100 μL样品皿中准确加入65 μL分散液样品,在25℃、折光率为0.331、pH值为7的条件下进行检测。以水在25℃的粘度和折射系数为参照,散射光以90°的固定角度进行采集,扫描15次,直接读取并记录仪器测得的平均水合动力学直径和多分散系数,导出散射光强度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绘制粒径分布曲线。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AuNPs溶液在400~700 nm的吸收光谱。将AuNPs分散于离子水中,超声分散3 min后,进行1倍稀释,在100 μL光程为1 cm的比色皿中准确加入65 μL分散液样品,在波长400~700 nm范围内进行紫外吸收曲线扫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AuNPs的浓度,公式为

A=εbc

(1)

式中A——吸光度ε——摩尔吸光系数

b——光程,取1 cm

c——AuNPs的浓度

1.2.2反应条件的优化

(1)适配体和NaCl浓度

适配体原液:开盖前先将E2适配体离心(4 000 r/min,30~60 s),再开盖加入100 μL去离子水,充分振荡混匀,得到100 μmol/L的适配体原液,-20℃储存备用。

适配体溶液:以适配体原液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使适配体浓度分别为0.825、1.24、1.65、2.06 μmol/L。

反应过程:向含有100 μL 0.15 nmol/L的AuNPs溶液的离心管中准确移加100 μL不同浓度的适配体溶液,使检测体系中AuNPs与适配体的浓度比分别为1∶5 500、1∶8 250、1∶11 000、1∶13 750,涡旋振荡15 s,室温孵育30 min后,再向体系中分别加入1.25、2.5、3.75、5、6.25、7.5 μL 1 mol/L的NaCl溶液,使体系中NaCl浓度分别为6、12、18、24、30、36 mmol/L,涡旋振荡15 s,孵育5 min,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并用酶标仪测量其在400~800 nm的吸收光谱,计算A650/A530(A650、A530分别表示650、530 nm处的吸光度)及其变化量。分别以AuNPs溶液和不添加NaCl的体系为对照。

(2)适配体与AuNPs孵育时间

向含有100 μL 1.65 μmol/L 适配体原液的离心管中准确加入100 μL 0.15 nmol/L AuNPs溶液,使体系中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11 000,涡旋振荡15 s,室温下分别孵育0、15、30、45、60 min后,加入5 μL 1 mol/L的NaCl溶液,使体系中NaCl浓度为24 mmol/L。涡旋振荡15 s后,孵育5 min。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并用酶标仪测量其在400~800 nm的吸收光谱,计算A650/A530。

1.2.3检测方法的性能分析

(1)工作曲线

E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6 g E2,置于烧杯中,加入20 mL体积分数99.99%的甲醇,25℃水浴超声处理30 min,使其充分溶解至澄清,再定容至100 mL,即得0.022 mol/L的E2标准溶液,现配现用。

E2工作溶液:将E2标准溶液倍比稀释配制浓度为5.4、6.5、7.6、8.7、9.7、10.8、12、15.2 nmol/L的E2工作溶液。

向含有100 μL 1.65 μmol/L 适配体原液的离心管中准确加入100 μL 0.15 nmol/L AuNPs溶液,使体系中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11 000,涡旋振荡15 s,室温孵育30 min后,再加入5 μL 1 mol/L的NaCl溶液,使体系中NaCl浓度为24 mmol/L,涡旋振荡15 s,孵育5 min后,向反应体系中分别移加10 μL不同浓度的E2溶液,使体系中E2浓度分别为0.25、0.3、0.35、0.4、0.45、0.5、0.55、0.6 nmol/L。室温下反应5 min,观察体系的颜色变化,并用酶标仪测量其在400~800 nm的吸收光谱,计算A650/A530,以E2浓度为横坐标,以A650/A530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方法的灵敏度

在确定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向检测体系中加入10 μL去离子水作为空白样品进行分析,用酶标仪分别测定20个空白样品在400~800 nm的吸收光谱,计算A650/A530及其标准偏差,方法检出限(Limitation of detection,LOD)[16]计算公式为

LOD=SNSD/SL

(2)

式中SN——信噪比,取3

SD——标准偏差

SL——线性斜率

(3)方法的特异性

参照上述E2工作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浓度分别为0、0.2、0.4、0.6、0.8、1 nmol/L的甲基睾酮、己烯雌酚、双酚A和黄体酮溶液。用建立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用酶标仪测量其在400~800 nm的吸收光谱,计算A650/A530。

1.3 样品的检测

以牛奶、鸡蛋为实际检测样品,参照文献[17-18]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先将蛋清与水以体积比为 2∶1进行稀释,获得蛋清溶液,使牛奶体系中E2的浓度为0.5~0.9 nmol/L,蛋清溶液体系中E2的浓度为0.3~1.0 nmol/L。取4 mL牛奶或蛋清溶液于烧杯中,再加入2 mL 10%三氯乙酸和2 mL氯仿,涡旋振荡1 min,超声15 min后,以1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再以10 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按照1.2.3节的方法进行检测,测量其在400~800 nm的吸收光谱,计算A650/A530,绘制工作曲线,计算LOD。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在牛奶和鸡蛋样液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E2标准溶液,使牛奶体系中E2的浓度分别为0.5、0.6、0.7 nmol/L,鸡蛋样液中E2的浓度分别为0.3、0.6、0.9 nmol/L,每个添加水平平行检测5次, 计算回收浓度、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均设置3次平行,3次重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A650/A530的影响。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用Origin 8软件进行绘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原理

比色传感器由于其简单、高灵敏度而受到广泛关注。AuNPs由于具有极高的消光系数和很强的粒子间光距效应,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比色指示剂[19],因此可利用AuNPs这种光学性质进行靶分子的定量分析[20]。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E2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E2的原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of gold nanoparticles colorimetry assay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17β-estradiol based on aptamer

一般情况下,AuNPs粒子表面呈负电性的柠檬酸盐离子通过静电斥力使体系稳定分散,当溶液中

存在NaCl时,AuNPs表面的负电荷被溶液中的阳离子中和,导致AuNPs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减小而引起聚集,溶液颜色相应地发生改变[13]。当核酸适配体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AuNPs的表面时,可以增强AuNPs在NaCl中的稳定性,使AuNPs粒子在高盐浓度下呈游离状态[21-22]。加入目标物后,由于目标物与核酸适配体之间具有更强的亲和力,故核酸适配体从AuNPs表面脱落,导致AuNPs在NaCl的作用下发生聚集,溶液颜色发生变化。AuNPs的颜色变化与其最大吸收峰也紧密相关,随粒径增大,其最大吸收峰波长增大,一般可用530 nm和650 nm处的吸收峰代表游离和聚集的AuNPs的相对数量,基于此,可通过分析A650/A530随目标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标准曲线,实现对体系中目标物(E2)的检测。

2.2 AuNPs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由图2a的透射电镜结果可知,所合成的AuNPs颗粒的直径约为40 nm,分散状态较好。紫光吸收光谱结果(图2b)表明,AuNPs体系在波长530 nm左右处有明显的金的吸收峰,吸光度为0.51,已知AuNPs摩尔吸光系数ε=6.7×109L/(cm·mol)[23],应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可知AuNPs的浓度为0.15 nmol/L。动态光散射可以测量AuNPs的水合粒径(图2c),反映AuNPs的聚集情况[24]。AuNPs的平均粒径为44.44 nm,大部分粒子处于分散状态,说明AuNPs粒子的分散性良好,AuNPs 的粒径分布较均匀,可用于比色传感器的构建。

图2 AuNPs的表征 Fig.2 Characterization of AuNPs

2.3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1适配体浓度和NaCl浓度

由于本方法是基于E2和AuNPs竞争结合适配体的原理来实现对E2的检测,因此,适配体浓度、NaCl浓度与方法的稳定性、灵敏度及检测结果的重现性密切相关[25]。

一般情况下,当AuNPs发生聚集时,其在530 nm左右处的吸收峰强度将相对降低,而由于聚集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发生了红移,将在650 nm左右处出现新的吸收峰[26]。图3a对AuNPs、AuNPs+ NaCl(24 mmol/L)、AuNPs+Apt(1∶11 000)及AuNPs+ Apt(1∶11 000) + NaCl(24 mmol/L)4种体系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

图3 适配体及NaCl对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颜色及ΔA650/A530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aptamer and NaCl on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colors and ΔA650/A530 of system

图3a表明,当在AuNPs体系中加入NaCl(24 mmol/L)时,体系在530 nm处的吸收峰显著下降,且在650 nm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吸收峰。溶液颜色由酒红色变为蓝灰色,说明AuNPs发生了明显的聚集。与AuNPs+Apt组(Apt是指雌二醇的适配体)相比,AuNPs+Apt+NaCl试验组在530 nm处的吸光度变化不明显,溶液颜色仍为酒红色,这说明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AuNPs表面的适配体增强了粒子的稳定性,阻止盐诱导的AuNPs聚集,使AuNPs维持了游离状态。

将不同适配体浓度及离子强度下AuNPs体系的A650/A530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知,当体系中NaCl浓度为零时,在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0、

1∶5 500、1∶8 250和1∶11 000时,体系的A650/A530无显著区分,表明AuNPs呈良好的分散状态;而当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13 750时,体系的A650/A530显著高于其他系列,说明此时体系中的AuNPs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团聚。总体来看,随体系中NaCl浓度的增加,各体系的A650/A530均相对增大,其中未加以适配体保护的系列,即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0时,体系的A650/A530变化最为显著,在NaCl浓度为6 mmol/L时,体系的A650/A530已显著增大至0.878±0.013,且在NaCl浓度为24 mmol/L时,体系的A650/A530则进一步增大至1.000±0.015。比较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5 500、1∶8 250及1∶11 000的3个体系的A650/A530,可以发现1∶11 000系列对AuNPs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NaCl浓度为24 mmol/L时,其A650/A530为0.804±0.002,显著低于其他适配体浓度的系列,说明此体系条件下,有利于保持AuNPs相对稳定的状态。

AuNPs与加入不同比例适配体和不同浓度NaCl体系的A650/A530差值记为体系的ΔA650/A530。ΔA650/A530越大,说明AuNPs的聚集程度越大。反之,则AuNPs的聚集程度越小。图3c为不同适配体及NaCl浓度下体系的ΔA650/A530变化情况。

由图3c可知,不同的适配体浓度下,体系的ΔA650/A530有所区别。例如,当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13 750,NaCl浓度为零时,ΔA650/A530为0.098,说明此时AuNPs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聚集,这与表1中A650/A530的变化相符。相比之下,在体系含有一定浓度的NaCl时,各AuNPs-Apt体系的ΔA650/A530均为负值,证明适配体的引入有效增强了AuNPs体系的稳定性。其中,当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11 000时, 在不同的NaCl浓度下体系的ΔA650/A530均相对较小,当NaCl浓度为24 mmol/L时,ΔA650/A530为-0.196,说明体系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AuNPs-Apt粒子呈良好的分散状态。综上分析,可选择AuNPs与适配体浓度比为1∶11 000、NaCl浓度为24 mmol/L进行后续检测条件的优化。

表1 不同适配体浓度及离子强度下AuNPs体系的A650/A530Tab.1 A650/A530 of AuNPs under different aptamer concentrations and ionic strength

2.3.2孵育时间

AuNPs与适配体孵育时间会影响AuNPs-Apt聚合物的形成程度[27]。将AuNPs与适配体孵育室温孵育0~60 min后,在NaCl浓度为24 mmol/L的条件下检测各体系的吸收光谱(图4a)并分析A650/A530的变化(图4b,图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由图4a可知,当孵育0 min时,AuNPs在530 nm处的原始吸光度降低,而在650 nm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相应地,图4b中该体系的A650/A530最高,为1.06,说明不经孵育,适配体难以通过静电作用有效吸附于AuNPs表面,无法维持AuNPs粒子的稳定性,造成AuNPs在NaCl的作用下发生粒子的聚集。随着AuNPs与适配体孵育时间延长至15 min,体系的A650显著降低,A650/A530相对减小,表明随着适配体在AuNPs表面的吸附,其对AuNPs的保护作用增强,使AuNPs呈良好分散状态。其中,孵育30 min,体系的A650/A530较小,为0.80,说明孵育30 min可使适配体充分吸附于AuNPs表面,从而起到保护AuNPs的作用。因此,选择AuNPs与适配体孵育时间为30 min。

图4 AuNPs与适配体孵育时间对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A650/A530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incubation time of AuNPs and aptamer on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A650/A530 of system

2.4 灵敏度及标准曲线

为评价该检测方法对目标物(E2)的响应度,在以上确定的检测条件下,对浓度0.25~0.60 nmol/L E2体系进行分析,各体系的吸收光谱及A650/A530的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E2浓度对AuNPs-Apt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A650/A530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E2 concentration on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A650/A530 of system

由图5a可知,随着体系中E2浓度的增大,其在650 nm出现吸收峰,肉眼观察可见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由红色变为紫色后变蓝,当E2浓度大于0.50 nmol/L时,溶液颜色变化肉眼可见。图5b中的A650/A530相应增大,当E2浓度为0.25~0.60 nmol/L时,体系的A650/A530与E2浓度间呈良好线性相关 (R2=0.915)。进而计算可得到该方法的检测限(LOD)为0.233 nmol/L。

2.5 方法的特异性

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是反映其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本方法对E2及4种内分泌干扰物(甲基睾酮、己烯雌酚、双酚A、黄体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 6a所示,图中不同颜色柱间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颜色柱间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图6 不同干扰物对NaCl聚集纳米金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检测E2的特异性分析Fig.6 Selectivity of colorimetric aptasensor for E2 detection based different foreign substances

图6a表明,当检测浓度(0.2 nmol/L)低于检出限(0.233 nmol/L)时,E2及4种内分泌干扰物的A650/A530无显著差异,而当检测浓度高于LOD时,如0.4~0.8 nmol/L时,总体而言,目标物(E2)体系的A650/A530显著高于其他4种内分泌干扰物,己烯雌酚和双酚A体系的A650/A530均相对较低,而甲基睾酮和黄体酮体系的A650/A530相对增大。这可能是由于适配体与靶标是基于构象进行识别的[12],如图6b所示,甲基睾酮、黄体酮和E2均具有环戊烷及多氢菲环结构,这使其与E2具有类似的结构特征,故甲基睾酮和黄体酮与E2适配体间存在一定的亲和度[19]。而双酚A、己烯雌酚与E2的分子结构区别较大,故与E2的适配体的亲和度较小。该方法虽然对浓度为0.8 nmol/L的目标物也有较好的特异性,但因为超出了线性检测范围,故E2的检测结果与0.6 nmol/L时的结果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本方法在线性检测范围内可以实现对E2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

2.6 加标样品的检测

以本方法对牛奶和鸡蛋的加标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不同检测体系E2的标准曲线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Fig.7 Calibration curves for E2 in different systems and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图7a表明,当对牛奶体系中的E2进行检测时,当E2浓度为 0.5~0.8 nmol/L时,体系的A650/A530与E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0),计算可得方法的检出限为0.183 nmol/L。由图7c可知,对鸡蛋中的E2检测而言,在E2浓度为0.3~0.9 nmol/L时,体系的A650/A530与E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20),方法的检出限为 0.185 nmol/L。此外,当牛奶体系中的E2浓度高于 0.8 nmol/L,鸡蛋中的E2浓度高于0.6 nmol/L时,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颜色变化。牛奶、鸡蛋体系中E2的加标回收率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E2在牛奶、鸡蛋体系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6%~105.4%和97.97%~115.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较高,准确性较好,可用于实际牛奶、鸡蛋样品中E2的检测。

表2 牛奶和蛋清样品中E2的加标回收结果Tab.2 Recoveries of E2 in milk and albumen samples

2.7 E2常用检测方法对比

表3[2,4,10,12-14,28-34]列出了目前部分E2的检测方法。包括检出限、检测线性范围、检测对象、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等信息。由表3可知,在对水体系的雌二醇进行检测时,与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本方法的LOD为0.233 nmol/L,这虽然比文献[28]高,但明显优于文献[2]的LOD。而在检测牛奶中的雌二醇时,本方法较液质联用方法更为灵敏,回收率更高。与基于76 mer核酸适配体的雌二醇检测方法相比,虽然文献[34]所采用的电化学法对E2进行检测时,LOD为6×10-5nmol/L,比本方法的LOD更低,灵敏度更高,但该方法的检测对象为尿液。在对河水及废水体系中的E2进行检测时,本方法的LOD则小于荧光法、三联体传感体系及文献[29](比色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虽然有研究认为使用长度较短的适配体有助于提高纳米金比色检测的灵敏度[15,21],但目前研究中应用广泛,识别效果优良的仍是长度为76 mer的E2核酸适配体。本方法中应用长度为76 mer的适配体也得到了与文献[13]相当的LOD,也证明了该适配体具有较好的E2识别能力。总体而言,本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E2快速分析方法。结果可靠,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尤其是当前利用核酸适配体检测畜、禽食品中的E2的报道还较少,而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于牛奶和鸡蛋中E2的快速检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表3 E2常用检测方法性能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E2

3 结束语

作为一种典型的雌激素,雌二醇易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探索简单、快速、灵敏的雌二醇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雌二醇纳米金比色检测方法。当纳米金粒子与核酸适配体浓度比1∶11 000、室温孵育30 min后,可使核酸适配体与纳米金粒子充分结合。检测E2时,在NaCl浓度为24 mmol/L的条件下,水体系的A650/A530与雌二醇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15),检测的线性区间为0.25~0.60 nmol/L,检测限(LOD)为0.233 nmol/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对牛奶和鸡蛋样品中的雌二醇进行检测时,该方法的线性检测区间分别为0.5~0.8 nmol/L和0.3~0.9 nmol/L,检测限(LOD)分别为0.183 nmol/L和0.185 nmol/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101.6%~105.4%和 97.97%~115.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雌二醇纳米金比色分析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于实际畜、禽食品中的E2检测。

猜你喜欢
比色吸收光谱雌二醇
沼灌土壤17β-雌二醇专性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
钌–生物质碳人工酶的制备及在比色检测杀虫剂毒死蜱残留中的应用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钢铁冶金分析实验室的应用
髓腔内漂白术对死髓变色牙漂白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估
基于AuNP—AuNP—UCNP三联体结构的传感体系高效检测环境雌激素双酚A和雌二醇
基于对Fe3+—H22O2—OPD体系荧光和比色信号的增强检测多巴胺
不同时间VITA 3D—Master比色板2M2比色片数码颜色差异性的研究
金负载木基顶空固相微萃取—热脱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水中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