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有效实施

2020-10-10 08:29山东省日照市桂林路小学付霞霞
关键词:知识点德育数学

■山东省日照市桂林路小学 付霞霞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周围事物逐渐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如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学生的精神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数学是小学重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特殊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师,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就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出发,对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教学方法做几点分析,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让德育在小学数学课中开花结果。

一、注重德育理念,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生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形式比较单一,教师个人在主观思想上认识程度不足,很多教师以“提高学生成绩”作为全部教学目标,这容易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虽然会背会算,但是遇到较为复杂的例题时,就不知道如何解答。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优秀品质,用实际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产生影响,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强烈好奇心。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孤僻,我们还可以和家长联系,掌握学生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将“德育”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价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这是制订课堂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增进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有效前提。在制订教案的过程中,如果涉及某些理论和知识定义,教师要尽量将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了解其中的科学价值,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粮食的产量、道路的变化、图形的面积”等,都体现出了数学的发展规律。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由于涉及很多生活常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果有9个苹果,小明和爸爸妈妈分着吃,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种有价值的课堂提问,不但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生活意识、道德素质”。有的学生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懂得孝敬父母,便决定和爸爸妈妈每人3个,谁也不吃亏。这时教师还可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学生就可以回答:“因为我想到爸爸妈妈平时很辛苦,我爱爸爸妈妈。”通过这种情感交流的数学课堂,孩子既懂得了平均数的概念,也懂得了孝顺父母的价值和意义。

二、强化德育模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只有“德育和教材”相结合的题材,才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深入,传统的教材已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尝试着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方法融入课堂,给学生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高斯算法”这个知识点时,有的学生刚接触到这类复杂的知识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不放弃对每个学生的教学和引导。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便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经历一个不断发现和积极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我们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与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熟知的多边形,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在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染学生,发挥“言传身教、教以化人”的教学优势。如果对课堂的教学方案有什么疑惑,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共同探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进程。

小学阶段的数学例题比较简单,但这不代表光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就足够了,教师还要以实际的例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帮助其爱上数学、理解数学,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这样一道数学例题:口袋里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球,红色4个,黄色3个,白色2个,教师请同学们随机抽取一个球,根据数学规律,问抽中黄色球、白色球、红色球的概率分别为多少?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不懂得怎样去解决概率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列出比例式,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内涵。

“德育”是各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德育知识的引入只停留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实则不然。数学虽然是一门注重逻辑的学科,但它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核心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挖掘德育素材,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的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远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感受数学魅力。无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注重数学学科目标的实现度,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从教育心理学来讲,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引入德育元素,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基础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训练,通过德育元素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现代教学教材更是日新月异。在讲解数学知识点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科技教学视频,增强学生对时代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比如国内人造地球卫星、高铁、港珠澳大桥、大型风力发电站等实例,都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的学生喜欢玩七巧板,我们也可以扩展教学题材,组织学生游戏活动,探究七巧板的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这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发给每个同学数量不等的教具,看哪一组能率先完成加减法任务。通过这种自己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学生能懂得与人沟通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并提升自己的数学实践技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监督,发掘各种有价值的德育题材,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设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的问题要利于他们理解和解答。如果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有学习压力,问题太简单,又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只有适当的课堂设问,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讲解矩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学会怎样使用公式,并总结出学习规律。在课堂的讲解过后,我们还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其把控好数学学习节奏,避免数学知识点之间产生混乱。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知识的迁移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德育的渗透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而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德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利用各种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强化德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