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产品检验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0-10-10 02:54王宇刚
工程质量 2020年8期
关键词:量具延伸率含水率

王宇刚

(怒江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云南 泸水 673199)

0 引言

建筑材料是指各种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总称。通常包括有建筑用砖、钢筋、水泥、防水卷材、玻璃、非金属矿物及其制品、玻璃纤维等。在日常的建筑材料产品检验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合规性。本文通过对建筑用砖、钢筋等产品检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抛砖引玉,希望为同仁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建筑用砖产品

1.1 尺寸偏差检验

1.1.1 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用砖尺寸偏差检验中往往忽略量具的精度要求,一把钢卷尺(一般精度为 1 mm)就能检所有类型的砖。建筑用砖主要检验方法标准对尺寸偏差项目的量具要求为:GB/T 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中规定“4.1 量具:砖用卡尺,分度值 0.5 mm”[1],GB/T 4111-2013《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中规定“4.1 量具为钢直尺或钢卷尺:分度值 1 mm”[2],可见 GB/T 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对量具精度要求更高,使用钢卷尺(精度为:1 mm)无法满足使用此标准检验的要求。

1.1.2 处理建议

检验人员在开展检验前要掌握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中对尺寸偏差检验项目量具的精度要求,根据标准规定合理的选择量具,量具精度不得低于标准要求,同时在原始记录中也要注明量具名称和精度。

1.2 混凝土实心砖样品标记

1.2.1 存在的问题

GB/T 21144-2007《混凝土实心砖》标准中强度等级与密度等级是相互关联的。标准中条款规定“6.4.2 要求密度等级为 B 级和 C 级的砖,其强度等级应≥ MU15;密度等级为 A 级的砖其强度应≥ MU20[3]”。如果砖密度等级为 A 级,强度最低必须达到 MU20。企业如果不能给出正确的样品等级标记,就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判定,如某企业样品密度等级检验结果为:2 200 kg/m3;强度等级平均值:23.6 MPa,单块最小值:19.2 MPa;报出不同的样品等级出现了不同的判定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的样品等级标记结果影响表

1.2.2 处理建议

由表 1 可见样品等级报为 MU20 A 则产品合格,报为 MU15 B 则不合格,因此建议企业在样品送检前应根据密度等级测定方法,先确定样品的密度等级值,再根据密度等级确定强度等级,这样才能给出合理的样品标记,防止因为样品等级标记不正确给判定结果造成影响。

1.3 烧结普通砖名称书写

1.3.1 存在的问题

烧结普通砖民间俗称“红砖”,是以黏土、页岩、煤矸石和粉煤灰、建筑渣土、淤泥、污泥等为主要原料,经成型、高温焙烧而成的砖。工作中发现很多检验机构报告中烧结普通砖产品名称书写不规范,出现了“烧结黏土砖”“页岩砖”“烧结页岩砖”“黏土砖(烧结)”“普通砖(页岩)”等不同产品名称。

1.3.2 处理建议

根据 GB/T 5101-2017《烧结普通砖》中规定“烧结普通砖按主要原料分为黏土砖(N)、页岩砖(Y)、粉煤灰砖(F)、建筑渣土砖(Z)、淤泥砖(U)、污泥砖(W)、固体废弃物砖(G)[4]”。由于在抗风化指标中不同的砖种类标准值不同,所以必须合理地标示出砖种类,才能对抗风化指标作出正确判定。以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为 MU15 的黏土砖为例,产品名称应写为“烧结普通砖”,样品等级应写为“N MU15”,砖的原料种类应在样品等级处体现。

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和含水率

1.4.1 存在的问题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检验中,标准GB/T 11969-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规定“试件要在含水 8 %~12 % 下进行试验,如果含水率超过上述规定范围,则在(60±5)℃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5]”。对含水率低于 8 % 的情况,标准未给予明确处理方法。而在实际检验中遇到样品含水率基本都低于 8 %,这给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4.2 处理建议

目前对于含水率低于 8 % 的情况,个别实验室用湿气养护(人工加湿)的方法增加试件含水率或者直接让试块吸水饱和后,根据试块测干密度时的烘干质量反推含水 8 %~12 % 时的样品质量,在(60±5)℃ 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强度试压块,含水率越低砌块强度值则越高,同一批次试压砌块含水率趋于 8 % 和含水率趋于 12 % 的两种情况强度实测值有很大差异,甚至会直接影响结果判定,上述两种加湿方法无法避免人员因素造成的干扰。因此建议在今后标准修订时能明示样品含水率低于 8 % 的处理方法。

2 金属材料产品检验

2.1 钢筋检验结果修约

2.1.1 存在的问题

在按 GB/T 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热轧带肋钢筋进行拉伸试验项目检验时,检验人员对拉伸试验检验结果修约不规范,出现修约标准选择错误、对结果不进行修约、选择作废标准进行修约(按作废标准 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进行修约)、修约错误(修约有效数字不正确)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检验人员对标准理解不透,标准更新后培训宣贯工作不到位,导致未能合理地选择修约标准。特别是检验结果处于合格与不合格地临界值时,不正确的修约将会出现不同的判定结果(见表 2)。

表2 钢筋(HRB400E)不同的修约依据对结果影响表 MPa

2.1.2 处理建议

钢筋产品拉伸试验检验结果修约应该遵循以下规则:如果产品标准中对检验结果修约有规定的按产品标准执行。产品标准中没有对检验结果修约进行规定的,按标准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进行修约。如 GB/T 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标准规定“8.6 数值修约: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与检验结果应符合 YB/T081 的规定”,故报出值修约应按 YB/T 081《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执行而不是按试验方法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进行修约。同时实验室质量管理者应做好标准查新更新及新标准宣贯培训工作。

2.2 钢筋最大力总延伸率的计算方法

2.2.1 存在的问题

GB/T 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标准于 2018 年 11 月 1 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删除了附录 A《钢筋在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测定方法》,故钢筋的最大力延伸率Agt(%)按 GB/T 28900-2012《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进行手工测量,见式(1):

式中:Agt为最大力Fm总延伸率;Ag为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Rm为抗拉强度实测值。

实际应用中发现此公式未给出最大力塑性延伸率Ag(%)的计算方式,仅描述Ag是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应以一个 100 mm 的标距长度进行测定。而在 GB/T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中给出Ag(%)的计算方法见式(2),经实践发现计算公式有误,正确见式(3)。

式中:Ag为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L为断后的距离;L0为试验前同样标记间的距离。

2.2.2 处理建议

同一规格等级钢筋在按式(2)和式(3)得到的Ag分别计算最大力总延伸率Agt时结果有很大差异。如:热轧带肋钢筋(Φ16mm HRB400E),在测定最大力总延伸率时L0为 100.00 mm,L为 116.02 mm;Rm为 590 MPa。按式(2)得到的Ag为 14.1 %;按式(3)得到的Ag为 16.3 %,可见两种计算结果明显差异。因此建议标准制定者在今后的标准修订中能明确给出Ag计算公式,让计算有标可寻。

3 其他检验中存在问题

3.1 单位书写不规范

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实验室的原始记录、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等规范性文件中存在单位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作为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加强计量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知识学习,避免书写错误的发生(见表 3)。

表3 常见单位书写错误表

3.2 温湿度符号书写问题

检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温湿度是一项重要工作,有时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在记录表格中发现温湿度书写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温度:5 ℃~50 ℃”写为“温度:5~50 ℃”“湿度:10 % RH~80 % RH”写为“湿度:10 %~80 %”。细微处往往反映出一个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这些问题在工作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4 结语

检验工作人员必须以数据说话,为保障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合规性、检验结果可追溯性,检验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要做到科学严谨,实验室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引起重视。通过此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对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同仁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量具延伸率含水率
平整机前后张力辊辊径与轧制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630MW机组石膏高含水率原因分析及处理
昆明森林可燃物燃烧机理研究
冷轧平整恒轧制力对SS400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冷轧镀锌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模式的解析与优化
不同介质下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模型构建与仿真
量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连退线平整机延伸率控制技术应用
球面检测量具的开发
浅谈提高心盘弹簧座量规精度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