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探索
——基于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调查

2020-10-12 06:15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遗址长征

◇ 罗 眉 王 东 ◇

革命遗址具有政治引导、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历史镜鉴及经济发展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发挥革命遗址的时代价值、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①黄晨:《挖掘和展示云南革命遗址的时代价值》,《社会主义论坛》2019年第12期。四川民族地区是红色资源富集区,也是集深度贫困、生态脆弱、宗教文化浓郁、社会问题复杂于一体的特殊区域,如何通过创新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从“静态展览”转向“活态传承”,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也能切实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近年来政府、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两河口会议遗址在实践中探索的保护与利用模式,值得思考与借鉴。

一、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探索历程

两河口会议(即懋功会议)遗址是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城北面70 公里处,因从西北的梦笔山和东北的虹桥山流过来的两条溪流交汇于此,所以取名两河口。该址原是供奉“汉寿亭侯”关羽的关帝庙,1935 年6 月26—28 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两河口会议”,奠定了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基础,同时也拉开了同张国焘右倾路线斗争的序幕。两河口会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仅次于遵义会议,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探索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抢救性保护阶段(1980—2010)。两河口会议会址关帝庙建于清代,原为四合院为主体的群体建筑,坐北向南。解放后,会址先后被两河小学、小金县二轻局木器厂使用过。1978 年,木器厂拆除会址主体建筑,仅存两座建筑,即后殿一座、观音庙一座。1980 年7 月,两河口会议遗址被确定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保护标志。2006 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将两河口会议遗址确定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 年7月,两河口会议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5 月,两河口会议遗址在汶川5.12 地震中损毁严重,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2009 年5 月,小金县紧紧抓住对口援建的有利契机,将两河口会议遗址修复列入江西省对口援建十大示范项目之一,由江西省政府投资4500 万元对会议遗址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不仅把两河口会议旧址进行了复原,而且还建成了占地面积5401.8 平方米、建筑面积2140.1 平方米的两河口会议纪念馆。纪念馆以“胜利会师 决策北上”为主题,按照红一、四方面军在小金的战斗生活历程为脉络,将展厅分为序厅、会师同乐厅、政权建立厅和两河北上厅;利用声光电多媒体场景还原、雕塑、油画、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艺术形式进行展陈,增强了纪念馆的教育性、知识性和生动性。2010 年12 月,两河口会议纪念馆正式开馆。目前两河口会议遗址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两河口会议旧址和两河口会议纪念馆。①2017年4月1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基地主要包括:两河口会议旧址和小金县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为了丰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又将位于两河口村的小金县革命烈士陵园列入基地的参观学习点。这一时期,两河口会议遗址由小金县文广新局负责保护、管理、修缮、利用,对外免费开放,主要接待单位组织的参观学习与党性教育。由于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自行前往参观的游客并不多。

第二阶段:“活态传承”探索阶段(2016—2018)。革命遗址是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一载体,既增强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又能把红色资源“活化”成红色资本,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2016 年小金县开始探索两河口会议遗址从“静态展览”转向“活态传承”的新模式。阿坝长征干部学院,是阿坝州依托“雪山草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办的全国唯一一所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干部学院,整合了阿坝州委党校、阿坝州行政学院、阿坝州社会主义学院以及阿坝州民族干部学校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于2015 年6 月挂牌成立。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锤炼干部坚强党性,将中华苏维埃制度演变、战略转移场景复延、长征精神还魂铸魂这一系列工程通过典型场馆予以点睛活现,2016 年6 月,长征干部学院在两河口会议遗址挂牌,把其列为学院首批现场教学点之一。长征干部学院与保护单位一起严格考证红军长征时期在两河口镇的活动轨迹,按照“遵循历史、确定边界、明确范围、可圈可点”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切实把好政治关和史实关,确定现场教学由两大块内容组成:馆内教学围绕红军北上抗日的史实展开,就“扬红军魂”打造了微党课《团结北上、凝聚无坚不摧的力量》;馆外教学以“吃红军饭、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尝红军苦、唱红军歌”的体验活动为主,沿当年红军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梦笔山小金境内打造了“雪山红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确定后,长征干部学院主动与“雪山红路”所在的木城村结对,作为对口帮扶项目让全村村民参与培训接待。“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的模式,使得保护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为两河口会议遗址的“活态传承”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第三阶段:“活态传承”拓展阶段(2019— )。早在2010 年国家公布的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单里,两河口会议遗址就位列其中。虽然在地震后完成了两河口会议会址重建、集镇风貌改造等重建项目,但由于两河口会议遗址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加之“静态展览”的形式单一,对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造成了两河口会议遗址在当时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红色旅游市场尚待开发。随着“保护单位+培训学院+ 村民”模式的运行,两河口会议遗址每年接待大量学员前来参访,提高了两河口会议遗址的知晓度和影响力。2019 年5 月,两河口会议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随着文旅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6 月四川省印发《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在六大主要任务中专门提出推动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独特作用,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方案》明确了未来的规划,将实施长征文化线路( 四川段) 整体保护工程,以红军长征在四川路线为基础,确定关联文物点,统一规划标识、统一保护标准、统一配套建设,建高标准长征文化公园,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文旅融合发展给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带来新的机遇,保护主体更加多元化,活化利用拓展的空间更大、惠及人民群众的面更广,但如何在红色旅游市场开发中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深化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还需在保护与利用上探索出新模式。

二、“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模式的实践成效

“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的模式,构建起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新格局,尝试解决了“保护什么”“谁来保护”“如何保护”“如何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不仅维护了红色文化遗址本体安全,而且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维护了红色文化遗址本体安全

长征干部学院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锤炼干部坚强党性”为办学宗旨,因而在这一模式中切实发挥了“扶本固正”的作用,从教学内容到形式上整合了保护单位、村民的资源,维护了红色文化遗址本体安全,不仅保持了历史真实、风貌完整和文化延续,而且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红色文化“亮出来”“走出去”“活起来”。在内容上,深入挖掘革命遗址文化内涵。两河口会议是红一、四方面军两军会师召开的一次极为重大的会议,是党中央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做出的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正确抉择,解决了两个方面军会师后所要面临的紧迫和至关重要的问题,明确了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否定了张国焘的右倾退却主张,为实现我党我军北上抗日奠定了重要基础。遵循历史,长征干部学院与两河口会议纪念馆联手深入挖掘了革命文化内涵,以还原两河口会议为开端、俄界会议为尾的党内“北上南下之争”历史场景为主线,以两军会师后因战略方向之争而产生的两种判然不同的结局为例,打造了一堂告诫全体党员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加强党的团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主题的精品课程《团结北上、凝聚无坚不摧的力量》,并先于2016 年7 月完成了对这门微党课的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在形式上,长征干部学院不仅要求培训学员“吃红军饭、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尝红军苦、唱红军歌”,而且按照馆外教学活动体验要求指导、规范参与接待的村民提供“红色服务”(餐饮、解说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厚的培训教学使学员在重温“红色岁月“中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在体验“红色文化”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在缅怀先烈英模中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来自金川县的干部苏伯科在这里接受培训后感言:“长征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以后更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

(二)扩大了“革命遗址品牌”社会效益

红色文化遗址是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的模式,推动了两河口会议遗址“建、管、用”融合发展,把红色革命资源转化成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载体,转化成开展干部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打造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革命遗址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17 年4 月,两河口会议遗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2016 年激活两河口会议遗址这一载体开始,截止到2019 年底,两河口会议遗址接待的参观人数共计306000 人(详见表1)。

表1 两河口会议纪念馆参观人数统计表(2016-2019)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也因这一模式的运行成功而声名远扬。2017 年,长征干部学院被列为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党性教育基地;2018 年,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列为全省党员教育示范基地;2019 年4 月被中央组织部列入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目录。目前,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送培的学员不仅来自四川省内,还有从山东、广东、浙江、福建等23 个省市自治区慕名而来的。2019 年4 月,四川省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专家在小金县、马尔康市调研长征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后特别指出,要学习长征干部学院利用革命文物开展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加强革命文物利用的尝试,提升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三)带动了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

馆外体验教学线路“雪山红路”途经木城村,该村地处两河口镇的最北端,距镇政府驻地26 公里,平均海拔3800 米,全村共两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数50 户202 人。木城村是纯牧业村寨,也是典型的贫困村。2010 年,阿坝州州委、州政府出台《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当地政府给木城村投入资金545 万余元,帮助该村完成了游人水泥嵌石便道、游客中心房屋修建、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基础建设工程。虽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但2016 年前该村尚未参与接待服务。

2016 年长征干部学院与村两委结对,作为扶贫项目,让村民全员参与培训接待。由学院负责提供培训班、培训人员,制定接待标准,村两委负责提供培训接待场地、接待午餐,并利用餐后学员休息间隙兼卖土特产。2016 年木城村接待培训班39 个,2017 年接待培训班143个,2018 年木城村接待培训班171 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详见表2、表3)。

表2 长征干部学院扶持木城村集体经济情况统计表(2016-2018) (单位:元)

表3 木城村村民增收统计表(2016-2018) (单位:元)

“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的模式,探索出一条干部教育培训与民生发展互融互促、整体发展的新路子。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介质和物质基础的,革命老区的群众本身就是红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在革命老区亲身经历或亲眼见证了革命过程的老一辈已为数不多,但生活在革命老区的群众对这片革命先辈们挥洒热血的革命圣地有着特殊的情感。参与接待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也在参与过程中耳濡目染体会到红色精神的伟大价值,再次激发他们内心的红色情感,感党恩、思发展、保稳定的愿望更为迫切。当地群众红色素养的提升,既有利于提升现场教学活动的效果,也巩固了革命遗址文化保护传承的群众根基。

三、对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融入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随着文旅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6 月四川省印发《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在六大主要任务中专门提出推动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独特作用,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旅融合发展给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带来新的机遇,保护主体更加多元化,活化利用拓展的空间更大、惠及人民群众的面更广,红色品牌传播力更强,同时也对如何在红色旅游市场开发中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深化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出挑战。总结“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模式的成功经验,对融入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新模式探索能给予一定启发。

(一)明确战略目标,统筹革命遗址融入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

“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的模式成功经验之一:目标明确。这一模式围绕着“为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服务”的目标,由长征干部学院牵头做好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规划,组建师资,保护单位提供两河口会议遗址作为现场培训教学点,村民参与培训接待服务,共同打造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品牌。因此,推动革命遗址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首先应明确战略目标,统筹革命遗址融入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四川民族地区是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区,也是集深度贫困、生态脆弱、宗教文化浓郁、社会问题复杂于一体的特殊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是适应民族地区实际的一种最优发展模式,不仅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从省级层面看,为了加强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2019 年四川省提出了实施长征文化线路(四川段)整体保护工程的重点任务,开展长征文化公园(四川)建设,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强调加强革命遗址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从州级层面看,阿坝州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禀赋,有各类革命遗址413 处,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要分布在阿坝州。阿坝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契机,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打造、整合促销”的思路,将规划打造以黄河、大草原为代表的红军过草地红色文化景观,以大渡河、大雪山为代表的红军过雪山红色文化景观,以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碑园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核心展示景观,以岷江大峡谷为代表的红军过藏羌村寨文化景观,努力将这些红色景观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走廊。从县级层面看,小金县两河口景区已于2019 年底成功创建为4A 级景区。景区由“一馆、一址、一园、一镇、一沟”组成,包括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两河口会议会址、红军长征烈士陵园、两河口集镇和虹桥沟,面积1.2 平方公里。由此可见,两河口会议遗址未来活化利用的空间很大,统筹革命遗址融入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是前提。

(二)整合多方资源,完善多元主体参与保护利用的制度体系

“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的模式成功经验之二:制度保障。这一模式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保护利用的格局,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准则,把对两河口会议遗址的保护作为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不仅严格遵守《四川省文物保护条列》,还制定《现场教学管理办法》《教师业务工作量认定及标准试行办法》《长征干部学院学员守则》等制度进行管理,通过制度解决了“保护什么”“谁来保护”“如何保护”“如何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不仅维护了红色文化遗址本体安全,而且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动革命遗址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的加入使得保护主体更加多元化,如何建立新模式的运行管理机制,规范、引导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如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如何建立社区治理机制,打造游客和居民均满意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制度建设是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的关键。

(三)提升产品品质,打造革命会议遗址红色旅游的特色品牌

“保护单位+ 培训学院+ 村民”的模式成功经验之三:品牌效应。这一模式通过深入挖掘革命遗址文化内涵,从教学内容到形式整合了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三方的力量,打造了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品牌和革命会议遗址品牌。因此,推动革命遗址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的开发与一般旅游不同,它具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革命会议遗址是红色旅游开发的资源,其所承载的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和精神是红色旅游开发应当依托的根本。将革命会议遗址的保护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对革命会议遗址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找到历史资源与当前社会的结合点,促进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与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风光有机融合,为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是一种旅游形式,除了突出其“红色”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和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内容到形式提升产品品质,是革命会议遗址红色旅游特色品牌打造的核心。

(四)培养专业人才,夯实革命会议遗址红色旅游的人才支撑

“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模式成功经验之四:人才支撑。这一模式主要依靠长征干部学院提供的专业化师资和服务接待队伍。长征干部学院除了整合本院教师资源外,还聘请了以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为学校名誉副院长、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思想政治、国史党史等方面的专家为客座教授,并与国内省内一批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整合和充实人才队伍,如从2018 年4 月起至2018 年11 月,与四川旅游学院联合举办《阿坝州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培训班》数期。因此,推动革命遗址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应着力解决旅游目的地缺乏专业的从事红色文化宣传、保护和利用的从业人员的问题。可以探索委托培养模式,委托长征干部学院或省内高校对基层红色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定期举办红色旅游讲解员、导游员培训班,规范党史的介绍和解说,将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培养专业人才,是革命会议遗址红色旅游人才支撑的保障。

结 语

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模式的实践探索,为四川民族地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从“静态展览”转向“活态传承”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不仅增强了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且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保护单位+培训学院+村民”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为四川民族地区推动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遗址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辽上京遗址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