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土地资源和资产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探讨

2020-10-12 14:11张洪涛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管理

张洪涛

摘要:集约化经营与管理,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充分挖掘其使用价值,从而提升土地收益。本文通过分析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内涵与作用,了解其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来提出相应的策略,确保土地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和资产;集约化经营;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土地资源和资产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出来。完善土地资源配置,确保其利用的高效合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集约化经营和管理,能够促进土地资源与资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将其作用充分开发出来,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管理内涵

所谓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就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中,进行合理的投资和生产,通过高效先进的开发管理,使得该区域内的土地能够得到最高收益的经营方式。我国对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十分重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加大了社會对土地的需求量。为了确保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我国进行了专门的立法,同时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开发利用,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

土地是主要的是生产要素,要想保障其高效的利用率,可以将土地进行合理流动。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就能够通过土地的流转来实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将土地有专业的经营单位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其合理流转。通过将其所有权进行明确,确定其承包权,充分利用经营权,来确保土地的有序流转。将土地传统的分散经营进行转变,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推行集中经营。在进行土地资源配置时,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采用市场配置比例。通过有偿流转的方式,将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并实现其利用的高效性。

二、土地集约化经营与管理的作用

(一)促进土地商品化,优化土地配置

通过有效的经营与管理,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将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实现土地资产的商品化。在我国体制下的经济体系中,一般是通过出让或是划拨的方式,来决定这土地的使用权。这一方式过于有着较大的缺点,由于缺少相应的竞争力,同时容易出现人为的操作,导致其失去了一定的公平和公正性。加上部分土地资源的收取较少的出让金,使得国有资产出现严重的流失现象。因此,如果土地需要采取出让方式获得增量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以此来提升其商品化。如果土地是采取招标或是拍卖的形式进行出让,则需要确保其公正与公开性,拒绝使用协议的方式,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将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体现出来。同一块土地资源如果采取不同的使用途径,如住宅、商用或是工业用地等,其最终所产生的价值将会出现较大区别。因此,为了确保土地使用的最优化,应确保其使用的合理性。不仅如此,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也能有效促进土地向二、三产业配置进行转换,从而改变传统的配置模式,来满足经济改革的需求。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我国虽然地面辽阔,但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集中,很多地区的土地资源都非常有限,这也导致了土地资源和资产成为了该地区中比较稀缺。据统计,从人均占有土地的角度分析,我国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3,部分地区甚至更为严重。因此,将有效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就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集约化经营和管理,能够打破传统的土地固定性以及长久利用性,将土地价值充分挖掘出来,采用合理的配置与开发,现实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完善经济结构

通过集约化的经营与管理,将土地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完成产业结构的改进,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完善。土地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关系土地本身的经济性,更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现代化的集约化管理,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土地的社会效益,确保土地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提高集约化程度,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将土地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为社会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结构的完善。

三、当前土地集约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推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对我国的土地使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土地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与土地供应的不对称,以及开发模式落后导致利用率低等现象,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着集约化的发展。

(一)土地资源比例不协调,后备资源不足

集约化管理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协调管理、优化配置,但当前大部分地区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导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人地矛盾,从而出现土地资源比例不协调的现象。这也直接引起了建设用地资源相对较少,同时后备资源的不足使得土地的操作空间大大缩小。不仅如此,由于土地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土地资源的集中性差,分布不均匀,使得其利用率大大降低。而有些土地资源所处的位置相对较偏,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洼地、丘陵等情况,严重限制了其开发利用,降低了其开发的空间。

(二)经济发展与土地供应的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和资产通过合理的内部挖潜,并进行良好的整治,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过快的经济发展导致有限的土地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使得当前的供需出现严重的不协调。在进行土地的开发和使用中,有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建设项目,由于没有合适的土地供其开发,导致项目被搁浅。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招商引资,但缺少了土地资源的支撑,使得各项目不能进行顺利的投产。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供应,但供应上的不足使得其发展不够协调,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三)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利用率低下

土地资源的使用需要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土地资源的经营管理中,政府招商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在需要用地时进行申请,再通过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但这中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把关过程不够严格。从而出现土地使用通过审批,但没能进行及时的开发利用,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审批土地面积大大高于实际开发土地面积,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荒废现象,使得利用率低下。加上城镇规划不够科学,使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如马路设计过宽、过多地建设公园、广场等现象,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区域的产业链不够完善,也会降低投资兴趣,引起土地闲置。不仅如此,在农村的集约化管理中也存在着大量田地与房屋的限制现象,这些现象都使得土地利用率降低。

四、土地资源集约化的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加大闲置土地资源的清理和开发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在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必须对闲置土地、利用率低的土地进行全面的排查,并形成统一的记录。再根据发展需求,以及土地特性做好合理的安排。在处理利用率低的土地问题时,需要分析其具体使用情况,若使用率特别低,但又不满足回收处理要求的,则可以采取土地的置换,或是将土地用途合理更改,从而来提升土地收益。若闲置较长(一般情况为两年),则必须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同时,满足回收条件却没有进行回收的土地,应及时收取增值地价,从而促进土地的回收利用。

(二)开发储备土地

国家会出于战略考虑,进行了一定量的土地储备,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储备量进行合适的开发利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合理的规划安排,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将储备土地供地率提升。同时,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避免出现使用不当导致土地闲置或利用率低。

(三)加強管理,优化结构

在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中,需要做好结构的优化工作,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满足生活需求的及基础上进行管理。对于有些项目可以优先审核,如急需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拆迁小区以及节能项目等。若总投资额低于300万的工业项目,则不作单独考虑。不仅如此,针对企业用地情况,在进行土地的管理和结构的优化中,首先要对其闲置土地进行清算,并形成相应的档案,作为优先处理对象,确保土地资源结构的科学性。

(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

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但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转让使用权、收益权等。进行土地的开发利用中,满足整体规划的同时,可以更突出市场对土地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流转与交易等。通过市场调节,将土地的产权进行明确,合理利用经济杠杆来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对商用土地进行合理的招标或拍卖,通过市场将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规划方案以及市场标准,来对土地的配置进行正确引导。

五、结语

众所周知,土地国有属于基本国策,因此政府需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做好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在当前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我国也在根据市场的发展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土地收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打下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金.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探寻[J].中国住宅设施,2018(4):24-25.

[2]黄小芬. 中国快速城镇化地区小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评价与规划支撑体系[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夏显力.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问题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解秘眼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