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舞蹈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

2020-10-12 14:15唐靖雯
艺术评鉴 2020年17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唐靖雯

摘要:身体作为舞剧中传递情感最基本的表达工具,其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还需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开发。舞蹈身体语言是在观众与编导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那么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无疑成为了两者沟通最主要的功能。文章首先对舞蹈身体语言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分析“程婴妻”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最后对当今舞剧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研究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是为了能呈现更好的作品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舞剧背后所表达的哲学意义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情感表达  身体语言  舞蹈表演  “程婴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157-03

一、舞蹈身体语言简述

(一)舞蹈身体语言概念

舞蹈作为一种无声的艺术,以人的身体为媒质,用身体传情达意。舞蹈身体语言与普罗大众的语言艺术相比,在审美感方面要求更高,它需要用经过精心设计的动作、造型、调度来细腻地描述人物形象特征、情感变化以及故事情节发展。对于舞者来说,所能展现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内心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身体语言,如果身体语言的表达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观感,无法完整地表达创编者想要传递的内涵。只有当舞蹈身体语言充分契合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故事情节时,才能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生动的故事。

其次,舞剧是通过人物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舞剧的思想感情和隐含寓意,从而营造深邃的意境和浓烈的气氛。通过不同人物的碰撞与其产生的火花唤醒欣赏者相应的感受,从而触发共鸣,引起联想,受到熏陶。

(二)“程婴妻”的身体语言文学基础

“程婴妻”一角作为典型的悲剧女性形象,却在很多改编版本中被刻意淡化,甚至直接抹掉这一人物。纪君祥先生笔下的她,不知姓甚名谁,有的只是被冠以夫姓的一名妻子。这样一位生命之中只有丈夫、孩子、家庭的普通的母亲,在孩子出生没多久就面临着牺牲自己孩子去救别人家孩子的痛苦,这样的人物背景设置,导致程婴妻必然是遵从古代妇女“三从四德”的道德观念,人物形象本身就承担了许多纠结、无奈、心痛、绝望的情绪,内心饱受煎熬,角色有大量表示踌躇不前、徘徊不定、争夺的身体动作描写。近年来,“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出越来越强调程婴妻的形象,从越来越多的方面解析程婴妻的人物形象,并为其赋予现代性内涵。舞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妻这一角色变成了主要人物之一,对于程婴来说,妻子就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他,既象征着程婴面临抉择时的不舍,又承载着他来自内心深处的寄托。这部改编作品中,程婴妻摆脱了服从、唯唯诺诺等身体语言的表达,出现了更多反抗、不服从的语言动作。

二、“程婴妻”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

(一)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1.丰富人物形象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立的成长背景、行为语言、存在理由以及理想信念,舞者在舞台上需要将这个人物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情感变化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而能否呈现出一个生动、有血有肉的形象就在于舞者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强弱。若舞者在每一个眼神传递过程中、每一个表情神态变化时、每一个肢体动作呈现中都融入情感的表达,就更能抓住观众的心,也更能渲染气氛。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精湛的技术技巧、丰富的情感,并且要善于表达其情感。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体,生动的情感表达有利于丰富角色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帮助观众理解人物的行动及身体语言,以更进一步引起观众产生共鸣。情感表达得越细腻,人物形象就越丰满,作品就越有魅力;演员在台上越入戏、越用“心”去舞蹈,就越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2.推动情节发展

中国民族舞剧大多都有着完整的故事线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舞剧《赵氏孤儿》中《抉择》一幕,是表现程婴与其妻子面临着要在赵家唯一的孩子赵孤与自己的亲生骨肉之间不得不做出选择的选段。两位演员技术高超的展示,以及直戳人心的情感表达让人潸然泪下。为了挽救全城婴儿和赵氏孤儿的性命,程婴决定牺牲自己的孩子,二人争执不下之时,程婴妻简简单单一下又一下的捶着丈夫胸口,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每一下都像是捶在自己胸口上,憋屈、难受、无奈、绝望在这一个动作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相反,如果演员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个动作就只是一个动作,无法打动观众,也无法完美地推进后面的情节发展。

3.辅助舞蹈表现

表现力是舞蹈的重要基础,舞蹈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传达创编者的价值观、作品的思想感情,情感传递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演员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技巧并不能代表其舞蹈综合素质高,也并不代表其有着强烈的舞蹈感染力。当情感贯穿于舞剧全过程时,就会呈现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线,对于“看客”来说,他们会感受到极大的震撼力并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这种感染力都將通过舞蹈演员的情感表达来展现,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牵动观众的心。“程婴妻”这个角色在舞剧中主要是为了衬托第一主角程婴,突出程婴的大忠、大义,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演员只是单纯的炫技、做动作,像是机器一样一板一眼地走完整个流程,这个角色或许不会让人记忆深刻。好的情绪表达会把舞蹈推向高潮,“程婴妻”出场时的平静与失去孩子后的撕心裂肺呈现出巨大的情绪变化,让人看了心痛不已。其次,舞剧还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编导用道具与巧妙的音乐改编完美融合,配合服装舞美的设计,在程婴将死之时,妻子身着白衣提着红灯笼,以“灵魂”身份再度出现,二人再度起舞,以程婴视角“走马灯”似的呈现了一对性格鲜明的夫妻与一个完完整整的故事。丰富的身体语言情感表达可以辅助舞蹈表现,能够更好地呈现一个完整的作品。

(二)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

1.利用主题动作变化表达情感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主动机以及主题动作,编舞不是因为动作好看就生搬硬套的使其变成一个与人物形象、性格没有任何关联的动作组合,而是让所有身体语言自然而然地围绕该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服务。其次,一成不变的主题动作无法表达不同情绪也不能出现在不同的情节中,这就需要对主题动作进行发展变化。例如利用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表现人物身处的环境氛围,或是利用动作力度的强弱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内心的急躁或平静。在“程婴妻”仅有的三个大舞段中,主题动作共出现了两次,次数不多,却让人记忆深刻。第一次表现她内心的不舍、挣扎与对丈夫的埋怨,第二次出现是在程婴的梦境之中。同样的主题动作,只是略微放缓了节奏,在原有音乐基础上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却让人想起这夫妻二人经历的所有。从不解与埋怨到终将“重逢”的喜悦,两次情绪氛围的转变瞬间把现场的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2.巧妙借用戏剧动作表达内心

在长达90分钟甚至更长的舞剧作品中,需巧妙借用戏剧动作表达内心和推动情节发展。《赵氏孤儿》中,屠岸贾要求程婴将孩子摔死以证明是赵氏孤儿而非亲生,作为一个父亲,尽管此时已经决定了牺牲自己孩子去救全城婴儿和赵氏孤儿的性命,他还是于心不忍,将婴儿举过头顶要摔的动作重复了四次,每一次不忍地收手都让人心如刀割。直到婴儿开始哭泣,屠岸贾不耐烦地夺过孩子亲手将其摔死。这个简短的过程若是硬要用舞蹈动作来呈现,恐怕没有戏剧动作来的真实,也不能完美的表现出程嬰此时内心的痛不欲生。一部舞蹈作品,尤其是舞剧中,适当加入一些戏剧动作能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

3.设计道具与动作结合表达情绪

巧用道具是舞蹈作品的一大亮点,在某些作品,道具甚至可能成为线索,或是隐含寓意的代表。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使用是没有局限性的,有时甚至需要结合作品赋予其新的含义。将演员自身的技术、完美的表演与道具结合起来,再融入丰富的情感表达与作品时代背景或是故事情节起伏,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在舞剧《赵氏孤儿》尾声的时候,群舞演员每人拿着一个白色的大圆灯,程婴妻作为“死去的灵魂”带着一个特殊的道具——红灯笼再度登场,完成与“将死之人”程婴的大双人舞。在这里两个道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除了照明,红灯笼还象征着程婴心里最后的光。程婴妻打着灯笼穿梭在白色的灯之中,像是在期待着与丈夫相见,更像是丈夫黄泉路的引路人。动作非常简单,演员却用他们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给观众传递出一种将死之人看见已逝去爱人的欣喜却又愧疚的情绪。道具不仅能装饰舞台,更是能辅助人物情感表达,也能帮助传递作品的中心思想。

(三)“程婴妻”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运用方法

1.“程婴妻”一角的内心情感

“程婴妻”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她的出场就立马把观众带入情绪之中,简简单单的抱着孩子坐在那里,却让观众都能明白她心里的苦。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孩子,却抵不过丈夫的百般劝说,最终还是选择牺牲自己的孩子挽救全城一百个婴儿以及赵氏孤儿的性命。她无奈、恨、痛苦、绝望的各种情绪翻涌在心头却无法诉说。在舞剧《赵氏孤儿》中,编导将“程婴妻”一角做了一些调整,“程婴妻”知道自己的孩子被屠岸贾摔死了以后,情绪崩溃,悲痛欲绝,最终选择自杀。这一舞蹈选段没有过多的舞蹈动作,大多是身体语言的情感表达,用面部表情、包含情绪的身体语言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人物的内心。她生活在这颠沛流离的乱世之中,有着“三纲五常”的束缚,她的遭遇是她无可奈何的悲惨命运,这形成了这一人物悲哀的情感基调,同时,演员将她内心的坚强、勇担大义的精神在她最终把孩子交给程婴后毅然决然地离开表现得淋漓尽致。

2.外在身体与内心情感的统一

在“程婴妻”角色表演过程中,外在身体与内心情感都是统一的,身体的动作包含情绪,由丰富的内心去带动身体,不为了做动作而动作。“程婴妻”的出场只是简简单单坐在地上,心绪不宁地哄着孩子,没有多余的动作,但观众却能感受到她此时此刻内心情感的复杂,这就是外在身体与内心情感身心统一,一举一动都能让人体会到演员的内心情绪。此时在台上没有演员本身,有的只是这个角色。一部好的舞剧作品一定是所有舞蹈演员外在身体与内心情感的身心统一,只有演员自己入戏,观众才不会出戏。

三、当今舞剧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舞剧的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

1.舞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够到位,内心情感匮乏

舞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扮演者对作品的背景、人物的成长环境不够理解,就会出现演员与作品脱节导致作品呈现不到位的情况。另外,由于一些角色的心境特殊,若没有相似的经历是比较难把握的,“程婴妻”的丧子之痛是最能调动已为人母的观众的情绪的,扮演者杨奕是歌剧舞剧院的副团长,有丰富的舞台经历,更重要的是她刚为人母,是非常理解角色的心路历程的,想必这是导演邀请她来扮演“程婴妻”的一个重要原因。若是扮演者内心情感匮乏,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2.舞者对细节的处理不够敏感

一些微小的细节恰巧是体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表现,一些舞者有着高超的技术技巧,却在细节处理方面不那么在意,会影响作品的完成度。往往细节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一个人物一旦被搬到了舞台上,那么他的一切都需要放大去做。舞台不像影视剧拍摄会有人物表情特写,舞蹈舞剧的观众没有办法看到台上那些很细小的东西,这就需要演员在台下做足功课,对人物进行剖析揣摩、分析人物的心路历程,只有这样,演员才可以塑造一个生动的人物。

(二)对舞剧情感表达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注重平时积累,练习时带状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应该注重平时积累,这些都是丰富情感的重要基础。俄国作家Ma Ming.Xibiliyake曾经说过:“所有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当事人的刻苦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注重对情感的积累训练,要多观看一些经典的作品,去揣摩这些人物的心理,然后对演员的表演进行研究分析。

2.丰富舞台表演经验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在舞台上进行检验。那么提高表演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丰富自己的舞台表演经验。多上台演出不仅有助于丰富自己的表演经验,也能看到其他舞者的表演,有利于舞者相互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更好地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张素琴.舞蹈身体语言的本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

[2]张迎春.逻辑形式与情感表达塑造出“最美荷花”——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长长的辫子》[J].新疆艺术(汉文),2017,(06).

[3]汤旭梅.舞剧《雷和雨》对《雷雨》的解构与创生[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身体语言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