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53例临床观察

2020-10-12 14:47张矿军张盼盼孙丹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氧化应激肾功能

张矿军 张盼盼 孙丹丹

【摘 要】 目的:观察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5例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脾补肾方煎服,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BUN、Scr、24h尿蛋白及MDA水平均高于观察组,SOD、TAC水平及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抑制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症状体征,促进肾功能恢复。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脾肾阳虚证;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氧化应激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5-0094-03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由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患者临床上主要以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代谢产物潴留等为主要表现,危及机体各个系统,对于早中期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常规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通过降脂、控糖、降压,调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等控制病情进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与脾肾阳虚有着重要关联,治疗时应从此处着手。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病情的进展及肾功能损伤有着重要关联[2],通过监测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对于明确疾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脾肾阳虚证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55~68岁,平均(61.35±6.03)岁;病程1~3年,平均(2.12±0.20)年;疾病分期:代偿期11例,失代偿期41例;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12例。观察组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53~69岁,平均(61.40±6.06)岁;病程1~3年,平均(2.15±0.18)年;疾病分期:代偿期13例,失代偿期40例;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病1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放射性核素肾图、B型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4],主症: 倦怠乏力,畏寒肢冷,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 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弱,夜尿清长。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59~89mL/min,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药物禁忌症,不耐受中药者,严重心肝功能不全者,治疗前采用其他方案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嘱患者优质低蛋白、低脂、低盐饮食,给予降糖、降脂、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给予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986)口服,12.5mg/次,2次/d,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上海罗氏生产,批准文号BS980034)皮下注射,20IU/kg,3次/周,4周后适当调整剂量,目标值为Hb110~120g/L,复方氨基酸胶囊(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478)口服,350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脾补肾方治疗,药用:大黄12g,熟地黄12g,山茱萸9g,干姜9g,当归9g,山药9g,桂枝6g,芒硝6g,附子6g,人参6g,甘草6g,水煎后分早晚两次分服,1剂/d,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疗效。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4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总抗氧化能力(TA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及丙二醛(MDA)水平及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 ①中医证候: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证候变化,每项采用0~5分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5];②肾功能: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变化;③氧化应激:空腹下抽血5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及丙二醛(MDA)水平變化;④临床疗效[6] 。显效:证候积分减分幅度>75%,血Scr降低>20%;有效:证候积分减分幅度45%~75%,血Scr降低10%~20%;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及百分数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肾功能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24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TAC及SOD水平低于观察组,MDA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低于观察组的90.57%(4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由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我国>40岁人群发病率约为9%左右,近5年生存率约为70%~85%,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肾脏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慢性尿路梗阻、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当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肾衰竭并无特效治疗方案,主要通过药物、调整饮食等进行保守治疗,卡托普利属于ACEI抑制剂的一种,主要通过作用于RAA系统阻止血管紧张素转换,减少水钠潴留,抑制醛固酮分泌,产生调节血压作用,同时具有增加肾血流量的功效,延缓肾功能恶化功用[9];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纠正贫血的效用[10];复方氨基酸胶囊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机体内氨基酸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减轻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氮平衡,延缓肾衰竭发展速度[11],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学中并无对应病名,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归属为“尿毒”“关格”“癃闭”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等因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不足,脾肾亏虚,进而导致内蕴浊邪水毒,代谢产物蓄积于体内,内分泌功能、酸碱平衡失调,其病位在脾肾,病机为肾气亏虚、气化功能不足,属于脾肾阳虚证,治疗时应以健脾补肾为治疗原则[12]。温脾补肾方以桂枝、附子为君药,温阳补肾,助气化功能恢复;以干姜、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共为臣药,温脾散寒、滋阴补肾、补肝脾益精血;以人参、芒硝、大黄、当归共为佐药,益气养血、泻下祛冷积湿浊;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助人参益气,诸药合用,温脾助阳、滋阴补肾,促气机恢复正常,诸症自消。有研究[13]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呈现持续降低,导致机体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紊乱,其会引起肾脏缺氧、缺血,自由基水平升高,促使氧化应激反应发生,最终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伤,严重影响肾脏组织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会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性生化反应,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系膜损伤。TAC及SOD属于酶类抗氧化物的一种,清除自由基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损伤,MDA属于脂质过氧化物的一种,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能够有效判定机体细胞的损伤程度[14]。该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MDA、SOD及TA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而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温脾补肾方煎服能够更为有效地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可能与桂枝[15]、附子[16]内提取物能够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肾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自由基生成有关。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肾功能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分析认为,人参皂苷[17]及甘草[19]提取物能够通过提升机体内的CAT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调节血压水平,缓解机体缺血缺氧状态,产生回阳通脉功效,与国内有关文献[1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肾功能等,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控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2-551.

[2]刘欣,魏晓娜,王洪月,等.化浊解毒方结合结肠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9):809-810.

[3]叶任高,李幼姬,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30-542.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66-375.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6]刘伏友,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8-638.

[7]李伟明,傅晓骏.傅晓骏从“中央健,四旁如”论治慢性肾衰竭[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8-9.

[8]赵炳武,张学琴,方敬,等.陈志强教授益气温阳通络泄浊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6):492-495.

[9]梁久红,伍惠谊.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并慢性肾衰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6):194.

[10]苗里宁,顾华,李红.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 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4):395.

[11]李爽,杜鹃,岳磊.复方氨基酸胶囊对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550-4551.

[12]李青,赵静,陈继红,等.益肾清利、活血泄濁法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12):1099-1100.

[13]李佳璐,刘俊亭,袁慧雅.大鼠肾衰模型造模方法及比较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29(7):108-113.

[14]林峰,李敏仪,孙升云.参芪地黄汤干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2):155-156.

[15]许源,宿树兰,王团结,等.桂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4):674-678.

[16]丁涛.附子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医学报,2012,27(12):1630-1631.

[17]张彩,史磊.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6,18(4):300-304.

[18]张明发,沈雅琴.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与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4):261-268.

[19]杨蕾,韩林露,白牧鑫,等.温脾汤加味联合常规治疗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5):416-418.

(收稿日期:2020-04-09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氧化应激肾功能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