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鹤壁模式”

2020-10-12 14:44张波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

张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围绕“三农”短板和不足,深刻分析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明确了鹤壁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方向。即紧盯“一高三优五先”发展目标(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协调发展更具优势,在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大力推进“五大振兴”,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

一、注重产业优先,持续抓好乡村振兴关键点

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来抓,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问题。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藏粮于地”。以小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落实“藏粮于技”,着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药肥减量增效、深耕深松、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形成关键技术6项,打造出现代农业发展“鹤壁模式”。二是深入推进“四优四化”。坚持市场导向,订单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畜禽,全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7.5万亩、优质花生20.1万亩、优质蔬菜6.3万亩,人均肉蛋奶产量综合评定连续30年保持全省先进,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立足优势,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条,形成面制品、肉制品、油脂加工、休闲食品4大类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农业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四是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培育淇滨区上峪乡“桑园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凉水泉村“灵泉妙境”通过国家5星级精品民宿审核,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杨玘屯村泥咕咕、浚县屯子石雕等一批以传统工艺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助力乡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注重队伍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

按照“培育一批本土人才、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吸引一批在外人才、选派一批专业人才”的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破解乡村人才哪里来难题。一是突出“引”,整合人才培养计划。推出了“兴鹤聚才”千人计划,遴选支持包括农业领域在内的领军和拔尖人才。创新实施了“头雁回归创业”计划,成功回引“头雁”31名,在头雁的带领下,打造出艺术东掌、水美纣王殿、传奇大石岩、老家赵庄、民俗秦街等一批基层党建示范村和经济发展先进村。二是抓好“育”,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带头人。全市共有农业科技人员690人,其中高级职称13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农科院玉米育种团队被省政府授予“优秀技术创新团队”。三是注重“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乡村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重点,针对本土群众意愿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乡村振兴“三农”人才。每年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万余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500多人、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3000多人,极大提升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

三、注重文化发展,挖掘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大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一是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培育行动。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已举办11届,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典。浚县申报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鹤山区申报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文化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以上传统村落58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二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区、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68.34%,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927场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农村抬头可见、驻足可观。三是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计划,培育全国文明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全市779个行政村已全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621个行政村成立“四会”,成立基层孝善理事会179个、孝基金会117个,移风易俗成为农民群众行动自觉。

四、注重生态宜居,补齐乡村振兴发展短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统筹、注重长效,集中力量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一是创新实施“696111工程”。即“六化、九改、六结合、一规、一园、一长效”(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改路、改水、改厕、改电、改线、改房、改墙、改厨、改塘;做好村庄规划;以建设农村产业园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二是狠抓“三清一改”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市所有村庄均达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标准,浚县、淇县通过国家达标验收。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治理,544个村因地制宜管控生活污水排放,124个村日常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135个村整村完成水体治理,270余处黑臭水体得到整治。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改厕模式,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5.6%。鹤山区探索研究的免水冲、施工方便、使用简单、运维成本低的草粉生态改厕模式,作为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范例推荐到农业农村部。四是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指导各县区编制完成县域层面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城镇和美丽村庄。淇滨区钜桥镇和淇县灵山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五、注重党建引领,巩固乡村振兴坚强核心

坚持以党建引领示范统揽乡村振兴全局,筑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组织基础。一是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基层党员队伍、第一书记队伍“三支队伍”,全市151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两委”班子。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评选“五星级”党组织213个。每年按照10%的比例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创新制定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决策事项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全市982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探索推行“一评四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大力推行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综治信息化系统,构建起了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一本三化”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总数达7000路,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三是推進农村法治建设。加快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建立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925个,实现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聘请法律顾问144名,累计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467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574件,提供现场法律服务532次,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作者系河南省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