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想象到三维展现:音乐剧《拜访森林》与经典童话的文本互涉

2020-10-12 12:56洪思慧
美与时代·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音乐剧

摘  要:百老汇音乐剧《拜访森林》由《灰姑娘》等四篇欧洲经典童话改写而成,以全新的剧情架构了一个从开始寻求理想愿望而冒险行动,到最终审视自我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当代成人童话故事。通过对经典童话口传/书面叙述方式与音乐剧《拜访森林》视觉/听觉叙述方式的互文比对,可以看出童话故事的陈述方式从二维想象空间向立体实景空间置换中的不同特点。在当代新编童话制作、传播向视觉/听觉艺术倾斜的情势下,音乐剧《拜访森林》开创了新的形式规则,营造出新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拜访森林;音乐剧;经典童话;平面与空间;互文本

《拜访森林》(Into The Woods)是美国当代杰出音乐艺术家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作词、作曲,著名音乐剧编导家詹姆斯·拉平恩(James Lapine)编导的舞台音乐剧。自1987年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后,数十年间一直受到观众好评,成为百老汇音乐剧的经典之作。该剧将灰姑娘、小红帽、杰克母子、长发姑娘等欧洲经典童话人物与新创的面包师夫妇交织组合,串联重塑故事情节,通过全体角色进出森林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演绎了一个全新的当代成人童话。童话故事与音乐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形式,虽然故事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形式来讲述,但是书面文本与视觉、听觉文本在表述形式上有根本的不同。口传/书面童话是一种语言符号文本,而音乐剧童话含有音乐、演唱、对话、动作(肢体语言)、舞蹈、绘画(布景)、造型(建筑)等多种艺术符号文本。诉诸语言的书面文学引发的认知与诉诸于感官的视听艺术引起的感知有相当大的差异,二者之间的联通倚赖互文交换,将语言符号转变成具体可感的人、物、事,即用视觉、听觉符号来传达和感觉意义。由于符号是构成一切文本意义的基础,我们由此可以观察经典童話故事与童话音乐剧《拜访森林》在空间符号中显现的诸多指涉关系。

一、想象显现与直观呈现

音乐剧有五大艺术要素:剧本(book)、剧诗(lyric)、音乐(music)、舞蹈(dance)、舞美(stage),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通过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构成剧情陈述。作为一剧之本,音乐剧的剧本比较特殊,它用音乐和剧诗来替代戏剧的台词,一般要尽量简化剧情和戏剧冲突,为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提供表述空间。

将口头/书面童话故事变成舞台童话故事,面临着陈述方式从二维空间向立体空间的转换。童话音乐剧由于出现了音乐叙事和舞台、演员、布景等“物体”模拟,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故事空间结构。舞台空间符号与平面语词符号作用不同,二维平面的口头/文学文本叙述中也有空间的展现,不过首先需要被解释成一个概念,然后借助听者/读者的想象力来显现虚幻的空间;三维舞台艺术能够直接展现具体的艺术形象,直观呈现事件与行动的空间场景(当然从故事内容上说依然是虚幻的空间)。

与书面符号相比,空间符号具有直观、明确的指示意义。假设经典童话《灰姑娘》有这样的描写:灰姑娘戴着一副脏兮兮的眼镜蹲在火炉边做饭。读者就会对“眼镜”这个词语符号的含义做出种种假想,究竟这是一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质地的眼镜?是近视镜还是散光镜?最后会在多种可能中选择、决定眼镜的样式。然而,灰姑娘为什么要戴眼镜?于是将引起对“眼镜”符号的意义追问,因为传统童话故事人物不戴眼镜。那么这个眼镜要是出现在舞台上,观众对空间符号“眼镜”的理解就比较简单明了,同时也限定了想象的范围,但是仍旧会出现意义的追问。《拜访森林》中的灰姑娘就戴着眼镜,而且她是上半场戴眼镜,下半场不戴眼镜。为何如此,意义何在,编导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此外,为夫报仇的女巨人也戴着眼镜,那位叙述者告诉观众:

叙述者:巨人虽然是近视眼,但她坚信会找到那个男孩,而他们对如何应对巨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杰克:走进森林,去找一个巨人!……

杰克(拿着一副破碎的大眼镜):进了森林,要杀死巨人!①

《拜访森林》中的女巨人非常不幸,她的近视眼镜丢失摔碎了。当杰克重新走进森林,扛着半片巨大的眼镜框出场时观众为之哗然。显然,这个“眼镜”符号具有明显的叙事作用和象征意义:一是对女巨人之所以误杀无辜的注解;二是对她曾经厚待杰克不辨是非的隐喻。灰姑娘的“眼镜”符号意义也是如此:第一幕象征着寄希望于王子是目光短视的表现;第二幕摘掉眼镜是明辨是非的寓意。

文学文本的二维空间想象形态与舞台人物、场景的三维空间展现形态有差别,前者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故事陈述;后者通过直观的空间视觉符号和直接的音乐听觉符号来陈述故事。戏剧舞台是充满各种空间视觉符号集合体,容纳着参与表演的各种“物体”,如演员、布景、道具、灯光、音乐等,它们成为符号的能指,但是需要在具体的陈述语境关系中才能辨明。

舞台视听艺术的结构是通过对人物、事物、图像、音响的时空布局来形成的,空间维度的布局有两个要素——陈述对象的放置与陈述内容的展现。我们以《拜访森林》开场的空间构成来看它如何放置与表现。该剧第一幕的帷幕拉开,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舞台布景被划分出三个结构单位:左边是灰姑娘的家,她在厨房里做家务;中间是杰克住的小屋,他在给那头可怜的“乳白”挤奶;右边是面包师夫妇的居家兼工作场所,他们正在烤制面包。在这些房屋的后面,舞台背景是巨大的森林。一部音乐剧通常由两幕组成,所有人物与事件的境遇、转化、改变都要在两幕的时间段中完成。《拜访森林》第二幕的帷幕拉开,前台布景依然是三种结构:左边是灰姑娘住的城堡,灰姑娘坐在宝座上,弗洛琳达和露辛达两位盲人照顾着她,继母在一旁监督;中间是杰克母子和“乳白”住的小屋,金竖琴使房屋大为改观;右边还是面包师夫妇的居家兼工作场所,堆满了烘焙用品和育儿用品,妻子抱着啼哭的孩子。在这些房屋后面,森林的背景依然存在。与第一幕相同,那位重要的讲述者在第二幕开场继续一一介绍人物与剧情:

(叙述者走上前来)

讲述人旁白:从前……在那个遥远的国度……住着一位年轻的公主,那个叫杰克的小伙子……还有面包师和他的家人。尽管有一些小麻烦,他们都很满意……

一般的口头/书面童话文本中包含两种时空方式,即故事时空与叙事时空。故事时空是故事中人物、事件对自然时空的模仿,它是听众/读者在理解故事过程中依据现实生活经验逻辑建立的时空;叙事时空是作者/讲述者将人物、事件加工后提供给听众/读者的文本秩序。当然,从本质上说,故事的这两种时空方式都是对艺术虚幻时空的陈述。由于平面陈述的语言特性,叙事中的空间维度被压缩融合到时间维度之中,需要通过读者或听众的想象来建构;但是戏剧表演的陈述形式突破了叙事时空的限制,舞台可以立体形象化地展示人物、事件的空间状态。《拜访森林》通过上述舞台空间安排——三个场景的并列放置,几组人物行为的同时展示,将经典童话的平面空间叙述转换成立体空间的叙述。

二、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

从童话故事到童话音乐剧《拜访森林》,陈述工具从言语/文字过渡到兼具人物形象(演员表演)、言语(主要以歌唱形式通过歌词来讲述,夹杂少量话语对白)、音乐(歌唱、器乐)、图像(舞台背景、布景)等综合艺术陈述手段。在这一转化中,平面想象与三维形象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互文关联,具体方法有再现、仿制、借鉴、引语、引用、引喻、改写、续写、翻写、重复、前传、后续、共鸣、翻译、翻拍等。例如,《莴笋姑娘》中有一句:“长发公主,长发公主,放下你的头发。”这个著名的经典语句早已成为童谣和流行文化中的一个习语。《拜访森林》将其直接移植成演唱剧诗:

Rapunzel, Rapunzel.Let down your hair to me.

拉潘索,拉潘索,垂下你的秀發给我。

格林童话《莴笋姑娘》的原文是“莴笋,莴笋,垂下头发,接我上去”,《拜访森林》这句诗既是对童话文本的直接抄袭沿用,又是重复技巧的再现(女巫、王子和面包师妻子都多次使用),并且还是互文翻译,即直接将德语Rapunzel音读为拉潘索,而不像其他译本那样意译为长发公主、莴笋姑娘等。

舞台上演绎的故事,它的空间存在是“实存”的,即物体、景观和人物与经验世界中的物体、景观和人物相类似;而在口头/文字叙述中,故事的空间与听者/读者之间是隔离的,需要听者/读者在头脑中予以抽象重构,转换为想象的“实际”映射。对于故事叙事来说,这种平面想象与立体形象各有特色。例如,在格林童话《灰姑娘》中,灰姑娘父亲外出问几个女儿要什么礼物,灰姑娘说:“爸爸,在您回家的路上碰着您帽子的第一根树枝,您就把它折下来给我吧。”后来灰姑娘的父亲在回家的路上:

他骑马穿过一座绿色的灌木林,一根榛树条碰着他,把他的帽子给打掉了,他便把它折下来带回家里。他按继女们的心愿给了她们礼物,给灰姑娘的呢,只是那根榛树条。灰姑娘谢过父亲,来到母亲的墓前,把榛树条插在坟头上,同时伤心地哭起来,哭啊哭,哭得眼泪不断落下来,浇灌着那根榛树条。树条慢慢长大起来,变成了一棵美丽的榛树。灰姑娘每天都要去树下三次,在那儿哭泣和祈祷;每次总有一只白色的小鸟飞来停在树上,只要她说出什么愿望来,小鸟儿就会把她希望得到的东西扔给她。②

这段陈述中有两个重要的情节在《拜访森林》中发生了变化:一个是榛树条打落灰姑娘父亲帽子的细节在音乐剧中被舍弃了,因为它无助该剧主要剧情的展现。应该说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此处的描述极具象征意义——榛树条代表着灰姑娘的母亲,它抽打在灰姑娘父亲头上,等于母亲对这位父亲不能保护、善待灰姑娘的不满和鞭笞。这种寓意手法尽管也能够通过戏剧表演展示出来,但是用三维形象进行陈述,前后需要动用大量的符号资源,不如文字叙述的简洁、经济,能够引起读者的浮想翩翩。相反,有些故事情节用视听符号陈述比文字符号陈述更加富有生动性和戏剧性。比如,传统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母亲是一个教导灰姑娘成长的标志性人物,但这一形象的展示在格林童话中只是用来引领故事开篇:

一位富人的妻子病了。她临终的时候,把独生女儿唤到床前,对她说:“亲爱的孩子,你要永远忠诚、善良,这样仁慈的上帝就会永远保佑你,我也乐意从天上注视着你,关心照顾你。”说完她就合上眼,离开了人世。

当书面文本移植到戏剧文本后,灰姑娘母亲以亡灵的形象在《拜访森林》的舞台上显身,以实际言语和行为关爱、帮助自己的女儿:

(灰姑娘走进来跪在一棵树前)

灰姑娘:我一直很好,也很善良,妈妈,这是我从您身上学到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我被遗弃了。妈妈,我应该怎么办?妈妈,我怎么了?我一定做错了什么!我希望……

(突然灰姑娘妈妈的魂影出现在榛树中)

妈妈:什么事,孩子?你说说。机遇不会长久造访,好运就像坏运气一样,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

灰姑娘:我希望……

母亲: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吗?你确定你的愿望就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许个愿吧。问问那棵树,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灰姑娘:小树啊,闪闪发光,金银财宝抛我身上。

(一件金银礼服和一双精致舞鞋从树上掉了下来。我要去实现我的愿望了!)

(灰姑娘拿起衣服飞奔而去)

在这段剧诗唱词中,灰姑娘母亲对灰姑娘教导说,要学会如何理解和选择自己的希望,因为灰姑娘一直以母亲为自我道德修养的榜样。编剧让灰姑娘母亲现身说教,为第二幕王子背叛灰姑娘后、灰姑娘如何理性面对现实埋下了伏笔。灰姑娘母亲的亡灵在剧中露面三次,另外两次是在王子“以鞋娶人”过程中出现的:

(王子把弗洛琳达放在马背上;他们来到灰姑娘母亲的坟前;鸟儿在树上啼叫。)

灰姑娘的妈妈:看看鞋里的血,这不是真正的新娘,去找合适的脚吧。

(王子和灰姑娘骑马来到墓穴前)

灰姑娘的妈妈:鞋里一点血也没有,这才是你的新娘,适合陪伴王子。

书面文本中两次骗局的揭穿是两只小鸽子告诉了王子,《拜访森林》新编故事对这一剧情的处理比前文本更加适合舞台空间的陈述,更加凸显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爱护。另外,《拜访森林》中推动关键剧情进展的那位“神秘人”,也是以灵魂形象登台表演。灰姑娘母亲和神秘人亡灵显现是《拜访森林》编导新颖独特的创意,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视听形象展示,既可以精简叙事进程又增加了空间陈述的生动感。

三、线性陈述与多维陈述

在口语和文字的陈述中,叙述者对故事情节无法同时讲述,只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在戏剧舞台上,人物关系、行为动作、事件发展、图像声音等形成综合的视觉、听觉结构,视听叙述话语对此可以同时展开陈述。

从对同一人物或事件的空间阐释方式来看,视听感受与观者的接受感觉可能会通过新的互文描述而发生改变。读一本童话故事,每个人都创造出自己关于灰姑娘、长发公主、小红帽的主观想象;但是在表演舞台上,可以看见清晰明白的人物形象及其行动变化,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一种眼见为实、先入为主的感知,故事人物和行为容易成为有限度的对象。就是说三维视听结构的陈述,可能带给观众对故事的理解与再解释一定程度的局限。例如《拜访森林》中的灰姑娘,她参加舞会的服装是由母亲坟墓前的榛树一次性给的;她从舞场三次逃跑时的场景始终是同一地点,而且两次都是摔倒在地(为了露出金舞鞋)。这就是戏剧表演时间和舞台空间制约造成的限制,编剧只能以最精简的场景在最简短的时间中完成一个事件的视听陈述,为此他不得不牺牲那些细腻的陈述和某些心理感情的表达。但是在格林童话《灰姑娘》中,同样的人物和事件是这样描述的:

她走到母亲墓前的榛子树下喊道:小树啊,你摇一摇,你晃一晃,把金子银子抖在我身上。刚喊完,小鸟就给她扔下来一件金丝银线缝成的裙子,一双镶银带缀儿的绣花鞋。

第二天,……灰姑娘又来到榛树下,大声说:小树啊,你摇一摇,你晃一晃,把金子银子抖在我身上。很快,小鸟又扔下来一套比昨天更华丽的舞衣。灰姑娘穿上这套衣服出现在舞会上,人人见了都惊异于她的美貌。

第三天,……灰姑娘又来到母亲墓前,对着榛树呼唤:小树啊,你摇一摇,你晃一晃,请把金子银子抖在我身上。小鸟给她扔下来一套她从未见过的华丽灿烂的衣裙,舞鞋完全是金子做的。她穿着这套衣服来到舞会上,众人全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王子始终只和她跳舞……

灰姑娘参加三次舞会的服装分别是她三次请求小鸟得到的,而且她的服装一次比一次华美靓丽,金舞鞋是在舞会最高潮中才出现的,这样的气氛营造使得王子的拼命追逐更加合理充分。此外,灰姑娘的三次逃离也有声有色:

第一次:她跳到天晚了,就想回家去。王子却说:“我们一块儿走,送送你吧。”因为他想看一看,这美丽的姑娘是谁家的。可她呢,却从王子身边逃开,一跳跳进了鸽舍里。

第二次:跳到天晚了,她想走,王子就跟在后面,想看看她走进哪所房子去。可是姑娘一下逃开了,消失在了最后边的花园里。

第三次:天晚了,灰姑娘想走,王子希望送她,可是她飞快地逃开了,王子没能追上。不过他早使了一条计策,让人在楼梯上涂满了沥青,姑娘在跑下楼去时,左脚的鞋给粘住了。

显然,就这一情节与人物形象而言,童话故事版《灰姑娘》的叙事更加丰满有趣,因为它调动了读者积极的想象力。不过由于书面文学缺乏深度一维,与读者只能形成简单的平面关系;而戏剧表演与观众具有复杂的三维关系,因而空间陈述具备现实参与感的优势。

再者,音乐剧的舞蹈要素和舞美要素都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形式。舞蹈是音乐剧中必不可少的生动优美的陈述手段,借助舞者直观的肢体动作符号与音乐符号、文字符号结合起来推动剧情发展。音乐剧舞蹈有独舞、双人舞或群舞等多种形式,融合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等多种舞蹈语言来营造剧场激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视觉效果。舞美是对除戏剧文本和演员表演之外所有舞台造型符号的统称,如服装、布景、音响、灯光、道具等。舞美在音乐剧演出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音乐剧视/听陈述的另类手段,可以辅助展现戏剧时间、戏剧场景、戏剧气氛等。在《拜访森林》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开场和结尾,众演员在音樂的同一旋律中各自唱出自己的心声,伴随着歌唱同时进行着集体舞蹈的表演,呈现出众声喧哗的艺术效果。

此外,剧场的物理空间不仅包括舞台布景和演员的空间,还包括舞台与观众的空间,包括演员和观众的交流互动,演员需求观众的即刻回报——掌声响起来。音乐剧《拜访森林》曾经在美国和英国的露天剧场演出过,2010年伦敦西区的复排版在伦敦摄政公园露天剧场上演,获得劳伦斯·奥利弗最佳复排音乐剧奖,之后于2012年移至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德拉科特公共剧院露天剧场演出。夏季的室外,在树木覆盖的绿林深处和林间小路之中搭建的舞台上进行的露天表演,给观众和演员带都来自然绝佳的心境,非常具有亲和力。

总之,书面文本的语词符号和戏剧的表演符号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具有调动受众思维,主动参与再叙述的广阔自由度;后者只有在相关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可能性。一个口头/书面的童话故事,不必过多涉及故事的来龙去脉,不必指明所叙事件发生于何地,读者自己会想象构建故事的空间。戏剧的视听叙述实际上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它是在一个现实的舞台上表演,这个实体空间可能与读者原先阅读文学文本形成的臆想空间有差距,于是造成了空间陈述的定型,同时它也缩小了虚幻想象的空间,或者指定了某种想象的范围。因为自然景观和表演出来的人物与行为比阅读得出的想象更容易得到理解。“图景”直观比“想象”解释享有更多的优先权。简单说,一般人们不愿意费脑子,但省时省力的“图景”也限制了人的阐释主动性。三维形象陈述对平面想象陈述的互文:一方面带给观众戏剧艺术的享受;另一方面也使广阔不定的阅读想象变成范围框定的视听形象。

注释:

①《拜访森林》英文剧本参见http://intothewoodsuhs.tripod.com/id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4月22日)。本文引用部分均由笔者翻译,因网络版不注页码。

②《灰姑娘》等中译本引文选自杨武能译《格林童话全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99-106页。

作者简介:洪思慧,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中国音乐剧产业运营发展策略探析
East Side Story
以偏概全要不得!
聚焦华语原创音乐剧(上)
音乐剧《保镖》 英国伦敦阿德尔菲剧院
看音乐剧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音乐剧:文化消费的又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