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

2020-10-12 01:16施慧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系化课程思政高校

施慧慧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但全国高校对课程思政科学体系化建设的认识仍有所欠缺。本文梳理了国内五所高校的课程思政经验举措,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立足优势特色、加强队伍建设等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 课程思政 体系化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要让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刮起一股新风。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指示,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高校不仅在认识上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可以看到对课程思政的本质与作用、内容与形式、问题与原因、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还缺少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比如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结合度;不紧,“两张皮”的问题;比如没有将课程思政当作一项专门工作来系统布置,导致师生对课程思政具体内涵存在认识误区;比如教学模式上出现了生搬硬套、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形式等[1]。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案例——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为例

1.推进专业思政同向同行,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清华大学充分利用现有经验与成绩,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专业课的头等位置,并贯穿课程始终。通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探索课堂教学技术技能,实现“立德树人、专业育人”的目标。同时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的引导性和示范作用,做学生追梦途中的“摆渡人”。

2.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着力完成七大建设任务

复旦大学制定了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五大建设目标:构建新型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以“三集三提”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方法体系;构建课程育人的质量提升体系;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系;构建推动和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出基于圈层效应要完成的七大建设任务:在核心层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在中间层建好“中国系列”课程;建好综合素养课程;建好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辐射层重点加强“三十百加一(医)”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广“三集三提”做法;完善教材建设、使用和管理体制机制。

3.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建设课程思政平台阵地

南京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建设课程思政主阵地,畅通主渠道,强大主队伍,成立南京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加强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研究符合各个学科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为教师提供咨询与服务。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涌现出一批以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向东教授《宇宙简史》为代表的“课程思政”金课。

4.发挥“三地一窗口”政治优势,打造德育共同体

浙大党委书记任少波说:“高水平思政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浙大坚持德育制度化、平台一体化、资源校本化、思政生活化,在铸魂育人中构建‘德育共同体。”浙江大学充分发挥地处浙江“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的政治优势,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在余姚梁弄、金华浦江、嘉兴南湖、湖州安吉等设点,开辟了46个实践教学基地;在理工科专业上,浙大把大数据和传统文化结合,推出“数说唐诗宋词”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大放异彩,把深厚的文化自信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在地处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学院,浙大专门开设了“甲板上的思政课”,青年学子切身感受到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5.推进“五个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

武汉大学积极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和环境思政“五个思政”建设,引导师生坚定责任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抗疫与育人“两手抓”,打造课程思政“价值链”,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融合”,构筑课程思政“强磁场”,打造了一门由6位院士共同讲授的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被学生们称为“最奢侈基础课”。此外,武汉大学强化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教学,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

三、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课程思政工作涉及全校整体性的工作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需要从体制机制、组织保障、教学环节、队伍多方面发力。

1.加强顶层设计

首先是建立工作格局,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各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从政治、组织、思想上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课程思政的保障体系。其次是明确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立足优势特色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比如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等。其次要立足地域特色,如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孕育了豐富的精神文化。浙江省各大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地处浙江“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的政治优势,整合思政类课程中关于浙江精神的板块内容推出系统的浙江主题课程,加强学生对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系统性与深入性了解,以课堂理论构建思想框架,以实地教学促进主题教育。

猜你喜欢
体系化课程思政高校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构建体系化试验安全管理模式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