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背景下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报告分析与思考

2020-10-12 18:18牛丽丽谢阳熙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强迫症弗洛伊德

牛丽丽?谢阳熙

摘要:本文以一例强迫症个案为例,以精神分析理论为背景,通过对来访者心理咨询过程的梳理,了解到来访者强迫症状的出现与幼年的经历有紧密的关系,更与来访者有一个严厉、刻板的父亲有密切的关联,借助精神分析技术地使用,将来访者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转变为意识的心理活动,去除无意识对心理冲突的压抑与禁锢,破除心理防御机制的掩饰,使来访者进一步理解症状存在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其强迫症状得到大大缓解,并以此对家庭教育、父子(女)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强迫症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的养成,就每个成年个体而言,其人格特征、行为模式无不刻着主要抚养着——父母的印记。笔者在心理咨询的十几年工作实践中发现,已经确诊为神经症的大学生大多与其早年的特殊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受其主要抚养者——父母的教养方式、人格特质等影响。

一、一例强迫症个案的报告

这是一例有关强迫症的个案报告,案例的发表征得了来访者本人的同意,出于保密原则,笔者对来访者的资料做了必要的处理。

本个案中来访者的心理咨询时间约一年半,以来访者专升本考入某高校而终止。心理咨询设定为每周一次,一次为50~60分钟,本文个案共进行了30次心理咨询(因来访者心理咨询期间是在校学生,过程中除寒暑假及各种法定假日等,基本能够保证一周一次心理咨询)。

(一)基本情况

来访者,男,咨询时18岁,汉族,独生子,身高185厘米左右,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三代无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史。母亲(身高160厘米左右)是公务员,父亲(身高180厘米左右)是某公司职员,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感情一般。父亲一直对来访者要求特别严厉,期望很高,来访者很惧怕父亲。大一军训后,来访者主动来到就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前无任何咨询史),主诉出现频繁的不必要的洗手情况,并因此感到焦虑,很担心被同学们议论,压力大或特别焦虑的时候洗手更为频繁。来访者回忆自己大概从高中起发现自己有强迫性洗手的问题,一天多的时候会有十几次近二十次的样子,少的时候也有七八次,而且每次都会洗5分钟以上,总觉得洗不干净,难以自控,内心十分痛苦,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正常生活。

来访者与父亲的关系:

来访者比较惧怕父亲,小时候常因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父亲的预期而挨打,父亲心情不好的时候会酗酒,有时喝完便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大发脾气。来访者很少与父亲交流,父亲比较关心来访者的学习成绩,对来访者比较严苛,但也很少主动与来访者交流。

来访者与母亲的关系:

来访者与母亲的关系比跟父亲亲密,每次父亲打骂来访者,都是母亲在一旁安慰,但在父亲面前,来访者能感受到母亲的无力感。母亲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与来访者交流不多,更多的是生活上给予照顾,与父亲相同的是,母亲也一直很紧张来访者的学习成绩,期望也较高。

来访者与朋友的关系:

高中以前有过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有心事的时候会同他们讲,高中后,因没在同一所中学就读以及自感学习压力比较大,就很少联系了。来访者对朋友很挑剔,读大学后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属于“不学无术”的,总觉得自己不应该跟他们一样。

(二)心理测评结果及评估

工作中对来访者进行了心理咨询前后测,心理量表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量表,测评结果对比如下:

结果解释:

1、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前后测结果来看,在心理咨询后,来访者的各因子分值都有所降低,同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访者在强迫、焦虑、人际关系等症状上都较心理咨询前有明显改善。(以1-5的5级评分计算,因子分一般应低于2分,3分以上表明有相当严重的程度)。

2、依据《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量表》的前后测结果来看,在心理咨询后,来访者的总分明显降低(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结果属于轻度严重的强迫症,虽就其症状而言,对来访者的生活、学习或职业仍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较求助前的症状已经大大减轻了。

3、依据《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的前后测结果来看,在心理咨询后,来访者的总分也明显降低(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虽后测分值表示来访者仍存在一定的焦虑,但就前后测的总分来看,来访者在心理咨询结束后焦虑症状也大大减轻。

心理咨询前的心理评估:

结合来访者主诉、咨询师观察及心理咨询前测的结果分析,对来访者心理咨询前的心理评估为:伴有焦虑的强迫性神经症。理由是,來访者意识到自己有强迫的行为,明知道是没有必要的,但却难以控制,这种强迫的症状让来访者感觉到很痛苦。来访者自制力保持完好,求助心切,强迫洗手的频率较高,病程有2年以上且2/3的时间都处于以上状态,过程中会伴有焦虑,没有虚幻的感觉,也没有出现躁狂的症状,评估为伴有焦虑的强迫性神经症。

(三)医院诊断及服药情况

依据咨询前心理评估的结果,首先建议来访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有资质的医院就医确诊并听从医嘱。

医院诊断报告显示为中等程度的强迫性神经症,医生为来访者提供了药物治疗方案并建议配合心理咨询辅助。

二、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强迫症个案分析

笔者与来访者工作近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来访者比较积极主动,求助动机强烈,下面,就上述强迫症个案,以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等解读来访者的精神世界,理清来访者在它我、超我、象征及欲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尝试揭示来访者症状背后的深层根源,并进而探讨来访者强迫症状表层下的父子关系。

(一)它我与超我的对抗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超我始终遵循着完美的原则,按规则行事,与它我所代表的原始的、本能的性质不同,它代表着制约人的本能欲望的法律、理性、风尚、伦理等社会价值观念,具有严厉、苛刻、残酷等特性。超我以道德、良心等的面目出现,控制着它我过头的需要,严格执行着道德标准,最终要求它我服从超我的道德约束。如果一个人的它我与超我既对立又统一于自我而达到平衡,那么,这个人就是正常的人。相反,如果超我过于强大或严苛,那么它我(来自性本能的能量)就会一直受其抑制。它我遵循唯乐的原则,与超我所代表的伦理、理性、规则等有所不同,它我受本能力量的驱使,假使它我的本能欲望被压抑,那么这种被压抑的本能欲望会寻求各种机会来获得满足。

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笔者了解到,来访者成长的环境较为封闭,受家庭、遗传和后天环境等的影响,来访者比较崇尚“体制化”,是一个做事比较刻板、守规矩的人,从小就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性格较为内向,做事谨慎小心、不敢冒险,喜欢照章行事,而同时,又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较高,甚至会追求完美的人。对于来访者而言。一方面,受本能(以性本能为核心)的驱使,使它我在无意识层面寻求各种机会来获得最大的快乐体验,而另一方面,受超我的监视与评判,来访者又不断的因它我的本能欲望而责备和惩罚自己,于是,来访者在它我與超我的矛盾和对抗中,渐失自我,不断陷入各种痛苦和挣扎之中。当超我的稽查力量足够强大时,本能的欲望便会受到压抑,当来访者自我无力去调和它我与超我的矛盾与冲突时,其表面症状——强迫性神经症便随之上演。

(二)象征与欲望的替换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把梦看做是人类本能的欲望满足,在无数个本能的欲望中,爱的欲望,即性本能处于核心地位,而梦中本能的欲望满足方式是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个体在睡眠时,意识、超我或道德并未完全放弃对本能的欲望进行监视,所以本能的欲望需要通过化妆、象征的方式来加以满足。虽然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是针对梦而言的,但象征关系并不是梦所特有的,弗洛伊德曾指出:“象征并不专属于梦,而是属于无意识的想象,特别是关于人的那些象征,在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成语、格言和流行的趣话中比梦中更为发达。”(1)因此,可以说,个体在清醒状态下,超我、意识或道德会对本能欲望实施压制,而被压抑的欲望受力比多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会通过各种象征或变形来使个体获得满足,从而躲避超我的监督与稽查。

在来访者回忆自己的经历时,多次提到这样一些内容,“光滑的枕头边”、“供吸允的奶瓶”、“气球和游泳圈”、“发亮的玻璃球”、“鸟类或家禽身上有光泽的、鲜艳的羽毛”、“发亮的耳环”等等。归纳起来,这些内容又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发亮、光滑或是有光泽的。依据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的观点,“手淫以滑动、溜动及折枝为喻,都是很典型的。”(2)可以说,个案中这些发亮、光滑或是光泽的物件正隐喻着手淫或是与性有关的活动。这里所说的性是广义的,包括“生殖机能的性、倒错者的性和儿童(或者幼儿)的性。”(3)据来访者回忆,在初中毕业前的一两个月开始出现了手淫。

(三)来自“严厉父亲”的惩罚

婴儿是没有任何道德而言的,他们并不具备在自己本能的追求快乐冲动时而对其实施抑制的能力,一般由超我来承担这种责任,而超我最初是由某种外部的力量即父母的权威来行使的。依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超我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前期主要是父母的熏陶或家庭教育,后来则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文明形式或状态中加强和巩固。

本文案例中,来访者在它我与超我的对抗以及象征与欲望的替换中,“严厉父亲”的角色起着决定性地作用,助长着超我的气焰,严格执行道德标准。咨询中,来访者多次提到父亲对他的打骂,并谈到非常惧怕父亲。在来访者成长的过程中,来自严厉父亲的外在压力和内在超我的监督,使其本能的欲望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虽然无意识中会通过各种象征性物件来寻求满足,但实则其性欲望从未得到过真正的满足,这可以说是其痛苦和挣扎的根源所在。就来访者的强迫症状而言,其根本的诱因是长期压抑的性本能,而性本能的压抑可以说是超我的稽查和监督所致,而“严厉父亲”则是这一外在稽查者。

因“严厉父亲”的稽查和监督,来访者本能欲望长期受到压抑与禁锢,在它我与超我的矛盾与对抗中,压抑的本能欲望虽通过“象征”或“化妆”的方式来获得满足,但这种变了形的替换仍不能使来访者的本能欲望得到适当的满足与释放,于是,欲望又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强迫性洗手,来获得满足。

三、基于本文个案的几点思考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幼年经验的重要性,重视揭示幼年情结,其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俄狄浦斯情结理论中也特别强调了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就强迫症而言,有研究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多倾向于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而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则较少。”(4)

成语“父严子孝”,说的是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父亲总是扮演着对子女来讲既遥远又严厉的形象。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总有一种不可逾越的鸿沟,父为子纲,父亲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子女太近”。而要求严苛、期望过高的父亲,容易使子女形成谨慎小心、拘谨听话和追求完美的个性,严重则会导致神经症的出现。有人说“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在家庭中,父亲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作用,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父亲是航标,是楷模,是巍峨的山峰,更是润物无声的清泉。可以说,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若采取粗暴、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孩子成年后则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神经症。

基于以上个案分析和同行探讨,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意思是说,家庭关系中,父亲常常选择在外奔波赚钱,而母亲则负责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及料理家务等。迫于各种压力,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持这种传统观念的人不在少数,母亲在家里“独挡一面”,而父亲大都会将其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与应酬上,忙于拼搏,努力赚钱,下班回家后常常已是筋疲力尽,无精打采了,虽有时间可以陪伴子女,参与教养,但他们更习惯在陪伴子女和教育上选择“缺席”,这种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情况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2、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家庭教育中不乏“虎爸”式的父亲,他们往往会采取非常严厉,甚至是近于苛刻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只有通过严厉的惩罚才能促使他们成长、成才。但是,大量的事实证实,严苛的教育下,未必能带来理想的教育效果。

3、通过本文个案的研究,我们越来越多地期待,每个家庭中的父亲能够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应该明白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抵不上教育子女的失败,父亲们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中自身角色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这不仅需要父亲更多的参与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子女,用心去爱自己的子女,并给予子女最真诚的陪伴,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长。

注释: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6页。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17页。

谷建岭:《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以<精神分析引论>为具体文本》,《四川心理科学》,2003年第2期(总第90期),第15—18页。

刘灏等:《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第23卷第2期,第147页。

参考文献:

[1]陈贞兰.用弗洛伊德理论探索强迫症及其治疗[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第15卷第3期.

[2]谷建岭.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以《精神分析引论》为具体文本[J].四川心理科学,2003年第2期.

[3]刘灏,张伯全,唐济生.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23卷第2期.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强迫症弗洛伊德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两种人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