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蜂蜜生产蜂群组织新方法

2020-10-13 06:45吴黎明彭文君刘富海韩胜明胡福良张中印
中国蜂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蜂群

吴黎明 彭文君 刘富海 韩胜明 胡福良 张中印│文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2 北京天宝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4 河南科技学院

成熟蜂蜜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有强壮的蜂群和充足的蜜源。强群组织方法多种多样,如主副群饲养、笼蜂扶壮和蜂群合并等。但采用这些方法组织的蜂群群势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分蜂热,进而影响蜜蜂采集积极性。在流蜜期前用笼蜂扶壮等方式组织的强群,一旦遇到主要蜜源流蜜不佳,就可能因群势过大而造成饲料消耗过多和转场不便,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并不普遍。

图1 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

经过系统研究,我们提出3种新型成熟蜂蜜生产蜂群组织方法,分别为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和卧式箱+无横式隔王板模式。这些蜂群组织模式的优点是:(1)采集群组织简便易行,可在确定主要蜜源开始流蜜后再组织蜂群;(2)采集群能随时、方便地拆解为原群,便于繁殖或转场;(3)有效控制分蜂热;(4)蜂蜜采集和成熟速度快,产量高。

一、基于独立双群的成熟蜂蜜生产群组织方法

此类成熟蜂蜜生产群组织方法,以两个独立蜂群为基础。前期繁殖时,逐步将同组的两个蜂群靠近、并排接触;同时采取适当繁殖措施,使蜂群群势在大流蜜期来临时至少达到8足框,越强越好。

按照是否放置横式隔王板,该类蜂群组织方法又可分为“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图1)和“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图3),由于组织和拆解都非常方便,是既适用于定地蜂场,也适用于转地蜂场的一种便捷强群组织模式。总体看来,“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由于整个贮蜜区无隔王板阻隔,蜜蜂上下通行方便,其采集积极性、采集速度和成熟蜂蜜产量显著高于“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但后者的蜂群组织相对比前者简单。

图3 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

1.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

大流蜜期来临后,分别用已经钉好框式隔王板的底箱替换同组两个蜂群的底箱,将两个底箱紧密相邻并保持同一水平高度,两块框式隔王板的间距为标准继箱宽度(图2)。两个紧邻底箱的相邻区域各放4张封盖子脾或大幼虫脾,为无王区;框式隔王板外侧区域组建为两个繁殖区,将蜂王剪翅并放入繁殖区产卵,分别放置3~4张空脾或小幼虫脾(图2)。原群的继箱中如有多余巢脾,抖去蜜蜂后妥善保存。

图4 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蜂群底箱分区

在框式隔王板上钉上覆布,分别覆盖两侧繁殖区,确保蜂王无法进入无王区,繁殖区用半个箱盖盖好。无王区上、两块框式隔王板之间添加第1浅继箱(8~9张浅巢脾或浅巢础框)。待第1浅继箱贮蜜达80%左右时,在底箱与第1浅继箱之间添加第2浅继箱,第1浅继箱上移,依次类推。

图5 卧式箱+无横式隔王板模式

图6 卧式箱+无横式隔王板模式蜂群底箱分区

底箱无王区与浅继箱之间,所有浅继箱之间,均不加隔王板(图2),保障采集蜂无障碍通行。扩大中部无王区巢门,缩小两侧繁殖区巢门。除了在蜂群组织后约1周,彻底检查底箱无王区以清除急造王台外,整个流蜜期间,蜂群调整仅限于整体添加贮蜜浅继箱。

流蜜结束后或有其他拆群需要时,移除所有贮蜜浅继箱,适度分开底箱,拆掉框式隔王板;分别在两个底箱上添加横式隔王板和继箱,恢复成常规两箱体蜂群。

2.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

大流蜜期来临后,直接将两个蜂群的底箱紧密相邻并保持同一水平高度,每个底箱保留6~7张巢脾,抽走多余空脾(图4)。在两群中部放置隔王板,平均跨在两个底箱上。隔王板覆盖不到的两个半区用覆布和活动盖板盖好,使蜜蜂向上的通行途径仅为隔王板缝隙。在隔王板上面叠加第1个贮蜜继箱,当第1个浅继箱中的巢脾贮蜜达80%左右时,就在下面紧挨着隔王板加第2个浅继箱,第1个浅继箱上移,依次类推(图3)。

图7 浅继箱与标准继箱并存

图8 全为标准继箱的采集群

该模式整个流蜜期的蜂群调整,仅限于整体添加贮蜜浅继箱,直到流蜜结束或有其他拆群需要。流蜜结束后或有其他拆群需要时,移除所有贮蜜浅继箱,适度分开底箱,分别在两个底箱上添加横式隔王板和继箱,恢复成常规两箱体蜂群。

二、卧式箱+无横式隔王板模式成熟蜂蜜生产群组织方法

该种成熟蜂蜜生产群组织方法可以两个经繁殖强壮的独立蜂群为基础,也可将卧式箱分为多个区域、繁殖多个蜂群为组建基础,是适用于定地蜂场和小转地蜂场,也适用于部分大转地蜂场的强群组织模式。

组建完成的蜂群底箱分布结构为:卧式箱两侧分别以框式隔王板隔出两个繁殖区、每个繁殖区可放3张巢脾;两块框式隔王板之间的中部区域为无王区,放置6~8张巢脾,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标准继箱宽度(图6)。如用两个8足框以上蜂群组建,则分别将两个蜂群中的蜂王剪翅,连同3张幼虫脾移入两侧繁殖区,将两个蜂群的封盖子脾和大幼虫脾移入无王区(图6)。如采用卧式箱中多群组建,则留下两侧蜂群的两只蜂王并剪翅,抽去多余框式隔王板或闸板,使中部形成一个无障碍的无王区。注意繁殖区保留空脾或小幼虫脾,无王区保留封盖子脾或大幼虫脾。

在框式隔王板上钉上覆布,分别覆盖繁殖区,确保蜂王无法进入无王区。无王区上、两块框式隔王板间添加放置了浅巢框的第1浅继箱(图5)。浅继箱添加方式和蜂群检查,与“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相同。由于蜜蜂采集归巢后,不需要经过隔王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流蜜结束后或有其他拆群需要时,移除所有贮蜜浅继箱,在中部插入隔板或框式隔王板,撤去两边框式隔王板,即可形成双群同箱或双王同群饲养模式。

三、小结

研究建立的三种成熟蜂蜜生产蜂群组建模式均具有组建和拆解方便,维持强群能力强、不易分蜂,成熟蜂蜜生产速度快、产量高等特点;根据初步结果,在生产区不设置隔王板的“独立双群+无横式隔王板模式”和“卧式箱+无横式隔王板模式”组建的蜂群的蜂蜜产量,明显高于设置隔王板的“独立双群+有横式隔王板模式”蜂群。说明常规养蜂模式中常用的横式隔王板,极可能对蜜蜂采集积极性和蜂蜜产量有影响,建议优选前两种模式进行试验和生产;而且,这两种模式蜂群中的无王区,由于多是封盖子脾或大幼虫脾,出房的蜜蜂可在流蜜后期作为采集蜂使用,出房后的空脾可作为贮蜜区的一部分,供蜜蜂贮蜜。

利用浅继箱贮蜜成熟速度快,建议除了底箱无王区,尽量使用浅继箱生产成熟蜜。由于蜂群组建过程中底箱空间有限,原蜂群的蜜脾或子脾难以全部放入,可将原群蜜脾或子脾装入标准继箱,放置在第一浅继箱上面,供新蜂出房和蜜蜂贮蜜。因此,本文提及的成熟蜂蜜生产群贮蜜区既可以浅继箱为主,也可浅继箱和标准继箱并存(图7),亦可全为标准继箱(图8)。

猜你喜欢
蜂群
如何管理貌似强大的老龄化蜂群
求解SEVM模型的人工蜂群算法
诠释蜜蜂中毒的诸种“怪象”
高功率微波反无人机蜂群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蜂群”席卷天下
谈自然分蜂在中蜂养殖中的利用
防空兵抗击无人机蜂群能力分析与评估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
蜂群春管效果佳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