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外群婚产生的原因探究

2020-10-13 12:16郭宁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明

摘 要:族外群婚是与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相适应的婚姻形态之一,群外群婚是一种过渡性的婚姻形态,它禁止族内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但是它也保留了长期旁氏兄弟姐妹通婚的关系。族外群婚为氏族新的对外交往建立起了桥梁,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促进了经济社会以及人类体质的发展。因此,族外群婚催生了氏族的诞生,奠定了文明社会诞生的基础。

关键词:族外群婚;族内通婚;血缘家族;文明

摩尔根认为普纳路亚家庭是族外群婚的典型形态,同时摩尔根又简单的研究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级别婚,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级别婚的重要意义。恩格斯详细研究了普纳路亚家庭的具体内涵,但恩格斯并没有局限于摩尔根的定论。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说:“看来,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从普納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诚然,澳大利亚的级别制度也可以成为氏族的出发点;澳大利亚有氏族,但他们还没有普纳路亚家庭,而只有比较粗陋的群婚形式。”学者们遵循着恩格斯的思路,对普纳路亚婚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且意见也趋向一致,一部分学者把普纳路亚婚姻看做族外群婚的最高级形式,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普纳路亚婚姻是残存在原始社会末期和文明社会早期的族外群婚的遗迹。另外这些学者在恩格斯的启发下,对族外群婚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族外群婚取代血缘群婚不是历史的偶然,是多种深刻变化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形成后,为了能够生存,就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生活资料来源。原始人主要使用木器和石器,木器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已经腐烂,所以石器流传下来了。考古学者把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又把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又分为早、中、晚三期。

当旧石器文化由旧时代的早期进入中期,这就标志着劳动工具发展水平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时石器制作比较精细,一般都要经过两次加工而成,即先将石核整修出一个台面,然后剥离下十片进一步整形加工。石器类型增多,工具用途进一步分工,一器多用发展为分工专用。典型的旧石器中期文化,在欧洲为穆斯林文化,其代表是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我国以丁村文化为代表。丁村人石器的种类有砍砸器、单边形器、多边形器、刮削器和尖状器。骨器也在这时出现,但是数量不多。

生产力的进步尤其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家族生产关系的变化,使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改变了。当然,这使家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一系列的改变和变化对家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在促进着家族婚姻的不断变化,由此推动着人类婚姻的缓慢发展。所以,族外群婚取代血缘群婚不是历史的偶然,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外婚习惯的出现

在实行族内通婚时,排除了不同辈分人的血缘分配,同一辈的男女双方既是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严格禁止上辈与下辈结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反对祖先和字孙之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结婚,即同辈的男女双方才能相互通婚。这样就使人类的体质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人类的智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人类由直立人逐渐演变为智人。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给家族的资源也很有限,人类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很不成熟,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的方面限制了血缘家族的规模,要求它的规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综合相关考古资料,一般来说,血缘家族的规模大概保持在50-60人之间。如果规模过大,就会引起家族成员生活资料贫乏和家族内部组织管理混乱的局面;如果家族规模过小,就不利于家族内部团结以及家族的经济发展。因此,当血缘家族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老的血缘家族中分衍出一个新的血缘家族。恩格斯也谈到了血缘家族分衍与族外群婚的产生:“每个原始家庭,至迟经过几代以后是一定要分裂的。原始共产制的共同的家户经济(它毫无例外地一直盛行到野蛮时代中产阶级的后期),决定着家庭公社最大限度的规模,这种规模虽然依条件而变化,但是在每个地方都是相当确定的。”

在新的血缘家族和旧的血缘家族分开的时候,由血缘关系最近的人组成一个新的血缘家族。这些血缘家族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促进家族与别的家族的联系和往来,最直接地就会采取跟别的家族通婚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当时的家族成员看来最直接和最有效。新的血缘家族在实行集团内同一代人相互为婚的同时,还与老血缘家族之间的同辈人还保持着传统的婚姻关系,两个血缘家族之间依然保持着兄妹之间的通婚。这样就出现了家族成员的外部通婚,随着这种情况的普及,外部通婚渐渐地成为了习惯。这种家族成员的外部通婚的习惯为彻底杜绝内部相婚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三、婚姻禁忌的出现

禁忌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早期并长期流行于古代社会的一种社会规范。禁忌是通过神秘的制裁力量,迫使人们避免从事违背社会规范的无意识行为。因此,可以认为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法律形式。

随着劳动的进步以及劳动内容的不断丰富,血缘家族内部开始出现由婚配关系引起的争夺和冲突。血缘家族的成员为了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避免这些争夺,就逐渐在家族中产生了婚姻禁忌。最初禁忌只是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婚配关系引起矛盾的增多,使禁忌的时间和场合也在不断增多。所以,同一个血缘家族同辈人之间通婚的限制变得越来越多,家族成员越来越觉得族内通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正是因为血缘家族内部通婚越来越受到限制,所以家族成员就更加倾向于与家族外的成员通婚。因此,他们与其他血缘家族通婚的频率就慢慢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跟其他血缘家族的人通婚。

苏联学者谢苗诺夫认为虽然“由于两性关系絮乱而造成的冲突和摩擦,并不总是导致死亡的。不过,它们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使集体的经济活动发生溃乱,特别是会影响到那些为使生产活动取得成功而要求集体成员保持统一的活动形式”。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有这么清醒的认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两性之间絮乱的危害。但是有一点深信不疑,那就是当时的人们认为违反婚姻禁忌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挫折和惩罚,违反婚姻禁忌的这些人会被驱逐出去甚至有的成员会被处死,所以家族成员认为必须要遵守婚姻禁忌。随着婚姻禁忌不断向其他领域扩散,禁忌的时间和场合也在不断增多,最终婚姻禁忌成为血缘家族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个不可逾越的红线,使所有的家族成员无法萌生家族内部通婚的想法。当然,繁多的婚姻禁忌也使集团内部通婚变得不可能。所以随着血缘家族内部通婚的禁忌越来越多,家族内部的成员为了避开繁琐的禁忌,就更倾向于与血缘家族外部的人通婚,血缘群婚也就自然地慢慢转化为族外群婚。

四、自然选择的作用

恩格斯和摩尔根都认为,自然选择在血缘群婚向族外群婚过渡的过程中发生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同氏族之间的联姻,能够创造出在智力和体质上面更为强健的人种。族外群婚由于避免了血亲相婚的弊端,所以能够生育出体质更为强健和智商比较高的后代,提高他们的生存竞争能力从而促进整个家族的向前发展。所以那些实行血缘群婚的家族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意识到别的血缘家族优于自己家族的问题,迅速改变其家族的婚姻形态。所以随着这些婚姻形态的改变,族外群婚逐渐地被家族成员所接受。由此,血缘群婚逐渐地被族外群婚所取代。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能说当时的人们认识到了近亲联姻的危害。有人认为当时家族成员认识到了近亲联姻的弊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它高估了那个时期家族成员的智力。近亲联姻危害的研究与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智力还使家族成员达不到清楚可以清楚认识其危害的程度。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也蕃”的说法,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其实当时并没有得到论证,否则后来中国就不会出现表兄弟和表兄妹之间的联姻。所以说我觉得当时家族的成员并没有认识到近亲联姻的危害和弊端,只是由于看到了实行族外群婚的家族变得越来越强大,另外的家族也开始效仿这些强大的家族,这些家族就开始渐渐地实行族外通婚。因此,血缘群婚渐渐地被族外群婚所取代。

自然选择对原始人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迅速发展,人们获得的生活资料就越来越多,所以就促进了血缘家族内部人数的迅速增加。如果血缘家族内部的成员人数太过于膨胀,就会阻碍整个血缘家族的向前发展。因此为了整个家族的长远发展,血缘家族就会分衍出新的血缘家族。另外,随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迫切地想要跟别的血缘家族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该如何跟别的血缘家族建立好的关系呢?血缘家族的成员们选择了两个家族进行通婚的方式,族内通婚就渐渐演变为族外通婚。由此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对原始人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自然选择对于族内群婚转化为族外群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血缘亲属观念的加强以及人类的本能

有人认为族外通婚之所以能取代族内通婚是因为人们的血缘亲属观念加强了,于是使他们本能地对近亲之间的性关系产生厌恶情绪,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在血缘群婚制度下,每个家族内部的女子都是家族内男子的婚配对象,家族内的所有男子也都是家族内女子的婚配对象。兄弟姐妹之间都互为夫妻,这种兄弟姐妹互为夫妻的观念对家族成员的影响根深蒂固,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消除,由此可以看出家族成员的婚配遵循当时的血缘制度,家族的成员并没有很反感近亲之间的联姻。例如摩尔根在研究夏威夷人时,发现了夏威夷的亲属制度很奇怪。在这种亲属制度中,没有血缘关系远近的差别。所有的血缘亲属都被分为五个范畴,只有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儿女、孙子孙女的辈分区别。正是因为夏威夷人的亲属制度没有血缘关系远近的差别,所以夏威夷人不太可能会对近亲之间的联姻产生厌恶情绪。

族外群婚取代血缘群婚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恩格斯说:族外群婚‘‘这一进步的影响有多么大,可以由氏族的建立来证明,氏族是由这一进步直接引起的,而且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目的,它构成地球上即使不是所有的也是大多数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并且在希腊和罗马我们还由氏族直接进入了文明时代。血缘家族实行的族内通婚具有闭塞性和内向型,族外群婚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为氏族的对外交往建立起了桥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于族外群婚基本上禁止血亲之间的通婚,所以直接促进了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使氏族成员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来发展生产力。虽然人类体质的快速进化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例如事物种类日益多样化、劳动工具不断进步、劳动日益变得复杂以及劳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等等,但是禁止血亲相婚的族外群婚则是这一时期人类体质进化的关键因素。自从实行了族外群婚,各个家族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人们之间的往来也更加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氏族之间的经济往来,为文明社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岩. 外婚制与人类社会起源[J]. 社会学研究,2006,06:165-194+245.

[2] 魏哲铭. 论氏族社会族内、族外婚形成的原因[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2,02:102-106.

[3] 詹云超. 试论外婚制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91,02:324-329.

[4] H.A.布吉诺夫 ,王兴运. 族外婚问题[J]. 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1957,02:1-20.

[5] 胡幸福. 族外群婚形成原因说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1991,03:89-93.

作者简介:郭宁(1993.4—),女,汉族,安徽亳州人,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区域人口学。

猜你喜欢
文明
遵守规则文明出行
漫说文明
Civilization
争做文明好少年
文明过春节
永不失落的文明
文明 解码
工业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