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真的过高吗?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的三维分析

2020-10-14 06:42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门票价格门票景区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景区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其门票价格的高低将影响到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国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并进入“百元时代”,引起了旅游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游客认为景区门票是影响旅游出游的首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高达72.3%的游客认为当前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者“偏高”。与此同时,《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7》显示,国内入境游客的消费水平依然偏低,中等价位酒店最受游客青睐,中等消费群体比例过半。

学者们对景区门票价格的关注从未曾中断过。早期,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放在具体景区的建设和价格策略的制定上,研究范围并不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化旅游”的兴起,景区门票价格的研究内容逐渐扩展,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门票上涨产生的正负影响[1]、导致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2-4]、基于理论及实践层面的门票定价影响因素分析[5,6]、门票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6-8]、解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及管理问题的对策[9-11]、合理化的门票定价模型及方案[12-14]、从游客感知方面对门票价格进行分析论证[14]等。

通过梳理上述文献发现,现阶段门票价格的研究范围比较全面,但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程、时空变化与类型差异,以及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过高等问题的分析则较为单薄,且定量研究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支撑和比较分析。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与类型、居民购买能力比较3个方面入手,对国内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如何上涨起来,国内哪些地区和哪种类型门票价格偏高,以及在与居民购买能力、国外同类景区比较时,门票价格是否真的过高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其目的是对我国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的动态变化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另外,基于此问题的三维度比较对判断国内景区发展的公益性程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基础数据主要分为两类:我国31个省份(由于数据获取困难,因此本研究未包含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5A、4A级景区门票价格和居民人均月收入。①5A、4A级景区门票价格数据。包括:2017年全国3289家高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数据来源于携程、马蜂窝等各大旅游平台;2008—2015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4A、5A级景区门票价格研究报告》;2014—2017年我国5A级景区价格分档,数据来源于《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分析与国际比较》。②相对价格及评价数据。为了将高A景区价格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本文查阅了2014—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各省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情况》;为了将景区门票价格与国外同类景区比较,笔者登录国外旅游网站,查阅了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高级别景区门票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自2018年以来,为遏制门票价格的过快上涨,解决门票价格管理和定价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推动景区和旅游业实现持续与健康发展,全国各地开始对高A级景区和价格水平较高的国有景区实行了降价。因此,为了突出本研究的现实意义,选取2017年之前的景区门票价格等数据作为研究的重点。

1.2 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法:利用比值分析等方法对2008—2017年国内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进行汇总,从时间变化、景区类型、价格分级等分析了我国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及演变趋势。以国内各省高A级景区门票均值与居民月收入的比值、国外知名景区门票价格与该国居民人均月收入比值为依据,揭示国内外著名景区的价格差异。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收集到的31个省份2572家(除4A级免门票景区)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进行了空间分析,并将各省份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分为4个等级,结合5A级景区所占比例、居民人均收入高低,揭示了景区门票价格水平的空间差异。

三维度比较法: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景区门票价格的高低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本文基于时间变化、空间与类型差异、居民购买能力3个维度,综合分析了国内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过高的问题。①从时间维度比较。通过收集我国极具代表性的高A级景区1980—2017年的景区门票价格,解释门票价格是如何飞涨起来的,哪个时段涨幅最大,具有怎样的上涨特点等问题,认识其时间演变历程,揭示其上涨规律。②从空间与类型维度比较。收集全国2014—2017年4A、5A级景区门票价格,分类统计并回答哪种类型、哪些地区的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分析原因并判断价格水平的合理程度,以此揭示国内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的地域与类型差异。③从居民购买能力维度比较。通过计算2014—2017年国内(国外)景区门票价格占各省份、各收入阶层(该国)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探讨出境旅游时国外景区门票价格是否高昂,国内旅游时低收入群体是否游得起,国内旅游发展是否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旅游需求,是否能兼顾阶层公平等问题,以此揭示我国景区的公益性程度。

2 景区门票价格时空变化分析

如果将景区视为一种商品,那么门票价格就是消费者购买该类商品的价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价格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而变化,并根据商品类别的不同呈现差异。揭示商品价格随着时空和类别发生的变化,是商业地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2014—2017年我国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统计的基础上,从价格分档、景区类型、地域分布等3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我国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的时空差异。

2.1 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过程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国外早已将发展旅游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国内居民却视其为另类的生活方式,当时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区。改革开放后,旅游业性质由事业型向经济型转变,旅游风景区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旅游景区实行低门票价格政策,主要关注其社会福利作用。如:1984年,安徽黄山的景区门票价格为0.8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门票价格为3元。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旅游景区主要采取国有制经营方式,但“全民办旅游”热潮的推进使“门票经济”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门票价格逐步得到重视,如陕西华清池景区的门票价格从1990年的1元上涨到1998年的30元。因此,本文重点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门票价格的演变过程(图1)。

图1 我国著名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演变过程

从图1可见,国内著名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保持稳定,但这种稳定的形势却因为1999年9月“十一”黄金周的诞生被打破。21世纪初,在申遗和创建5A级景区形势的影响下,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一路飙升。2004年,国内一些著名景区集体涨价,安徽黄山门票价格的上涨幅度甚至高达67%。著名景点集体涨价形成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其他景区的“跟风”行为,自此“门票经济”显现雏形。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规定,明令“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但这一“禁涨令”产生的最显著后果却是:一些景区将其作为门票涨价周期表,每隔3年就涨一次。2012—2014年,在景区票价“三年一调整”的第二个“解禁年”期间,全国主要景区均出现了“报复式”门票上涨潮,价格涨幅处于20%—70%之间。其中,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门票从2012年的158元上涨到2013年的245元,涨幅为55.1%;黄龙景区的门票从2013年的110元上涨到2014年的180元,涨幅为63.6%;扬州瘦西湖景区的门票连续两年都在涨价,2012年从60元上涨到120元,2013年又上涨到150元,不到一年时间涨幅已高达150%;湖南凤凰古城门票由原来的免费调为148元。

总体来看,“三年不涨价”异化成“三年必涨价”,国内旅游景区门票已经步入了“三年必涨”的怪圈。1997—2017年,国内著名5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呈“阶梯式”增长的形式。21世纪以来,国内高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保持着上涨势头(图2)。如图2所示,我国5A级旅游景区门票平均价格逐年增高,2009—2015年价格平均每年上涨3个百分点,门票价格虚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图2 2008—2015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变化趋势

2.2 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分档及类型差异

当前,国内大多数资源禀赋价值较高的景区或5A级景区已经迈入“百元时代”。如图3所示,近年门票价格已过百元的5A级景区数量的占比高达60%。2015年,在国内所有5A级旅游景区中,门票价格在100—199元之间的景区数量占半数,共有107家,占比为50.00%;50—99元内的景区有60家,占28.04%;200元(含)以上的有13家,占比为6.07%。2017年,票价在100—199元的5A级景区已增加至133家,占比也上升至52.99%;200元(含)以上的有23家,占比为9.16%。同年,在3038家国内4A级旅游景区中,票价在100元(含)以上的共有487家,占比为16.03%;200元(含)以上的有64家,占比为2.11%。 大众指责国内景区门票价格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它售卖的“臃肿性”,部分景区将小范围内的独立景点捆绑起来销售,“通票”的形式使游客必须为不想游览的景点买单。如,江西井冈山景区在忽视内部景点距离的情况下,以190元(旺季)出售21个景点。此外,在大部分自然景观类景区,游客支付了门票仅仅意味着获得了出入景区的基本权利,而游览过程中与旅游体验紧密相关的索道、观光车项目还需额外付费,且价格昂贵,最终景区获取最大化收益。以华山为例,门票180元,若乘坐索道游览西峰还需额外支付门票价格的3倍,这样的游玩价格让游客倍感压力。同时,学生、老人、军人等特殊群体也因为“捆绑销售”而享受不到名副其实的福利优待。

图3 2014—2017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分档

从景区类型来看,主题游乐类、度假休闲类、自然景观类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高于历史文化类、科技教育类、红色旅游类景区(图4)。据统计,2017年旺季,各类型5A级景区平均门票价格以主题游乐类景区最高,为130元;其次是度假休闲类和自然景观类景区,价格均为121元;历史文化、博物馆、科技教育3类景区平均门票价格相对较低,分别为102元、97元和91元;红色旅游类景区平均门票价格最低,为57元。从2017年的251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汇总来看,票价低于50元的景区多为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类景区,如八达岭长城、朱德故里等;免费的则包括具有休闲公园性质的,并能增加公众福利的景区,如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景区等。票价在100—199元之间的多为自然景观、世界遗产类景区,如陕西华山风景区、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同时,票价超过200元的23家景区中,自然景观类景区有12个,历史文化类景区有5个。

图4 2014—2017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类型差异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价格偏高的旅游景区不是诸如欢乐谷、常州环球恐龙园、大唐芙蓉园等纯粹人工建造、成本极高的主题游乐、度假休闲类景区,而是以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与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为基础的高A级旅游景区[15]。在这些景区中,类似于故宫、长城、颐和园这样的景区,门票价格低于60元,但数量却很少。在2017年的251家5A级景区中,除去免费景区,价格在60元以下的只有28家。价格在60元以上的公共资源型景区中,自然景观类景区共有104家,历史文化类景区共有58家。这样的数字不禁令人们怀疑,我国准公共产品性质景区的“公益性”到底体现在何处?

2.3 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地区分布

本文以2017年中国大陆2572家高A级旅游景区(4A级免门票景区除外)的门票价格作为基础,计算出国内各省份高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并利用ArcMap10.2绘制了2017年各省高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分级图(图5)。在我国31个省份中,门票平均价格“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藏、海南和湖南,平均价格分别为133元、108元、95元;门票平均价格“较低”的省份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北京,平均价格分别为57元、53元、51元、46元。可见,游客去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是较贵的。较高的景区价格,会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地居民的到访率,使国内旅游地域之间的不公平性更加凸显。

图5 2017年我国31个省份高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分布

从分区情况来看(图6),在全国八大区域中,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在内的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北部沿海地区,景区平均门票价格最低,而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连续4年平均门票价格最高。以上分析表明,门票的价格水平与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与众多学者提出的“门票经济”的观点相吻合。门票经济是一种资源经济,是依赖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大化获取资源收益的经济。经济落后地区的可支配财政收入较少,地方政府作为景区管理方,有意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景区门票丧失了公益性的特点,并助长了景区价格上涨。

图6 2014—2017年我国八大区域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对比

3 关于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过高的讨论

门票价格上涨是数量问题,而价格是否昂贵则更偏重消费者的心理测度,对门票价格的探讨不能只看价格绝对值的大小,更应突出相互比较,特别是与居民可支配收入(购买能力)的比较。本文以国外知名景区门票价格为参考,以居民购买能力(中低收入人群月收入)为标准,以景区经营成本和价格等经济学原理为依据,从这3个维度分析了国内景区价格的高低及合理性问题。

3.1 基于国外同类型景区门票价格的讨论

据统计,2017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31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为1152.9亿美元。国外一些景区都是免费开放的或低收费的,如韩国汉拿山、日本富士山等。笔者在统计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部分知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后发现,用同等的钱在国内外可购买的景区门票差异巨大。例如,购买1张九寨沟景区门票(220元)的价钱可以同时购买埃菲尔铁塔三层观光票1张(91.2元)、自由女神雕像门票1张(0元)和拿破仑厅展览票1张(78.8元),还将剩余50元。发达国家的自然景观基本不收费,历史文化类景区适当收费,人造型景区和娱乐设施规范收费,他们更看重旅游景区的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等多方面的非经济功能。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景区管理体制的差异,景区门票定价原则及具体价格不尽相同,因此简单地将国外景区门票价格按照当时汇率换算,并与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对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以门票价格与外国居民人均月收入之比为标杆来衡量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高低(表1)。

表1 国内外著名景区门票与国民月收入之比

从表1可见,国外发达国家的著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与我国相当,但是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高、经济承担能力强,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约在2%以内,而国内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人均月收入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同时,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和国家公园等的景区门票价格多数低于国内同类型景区,一些知名景区还对公众免费开放。经营性景区对老人、小孩、学生、特定职业人群、失业者等特殊人群采取优惠措施;公益性景区的运营主要靠政府财政补贴、社会慈善捐赠、公司赞助等,门票在营运费中所占比例并不大。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需要“食、住、游、行、购、娱”等环节的协调配合。研究表明,旅游业1元的直接收入隐含着6.8元的间接收入,景区收入只是旅游业的直接收入,而由旅游活动引致的其他环节的间接收入是直接收入的几何倍数[16]。但国内旅游业发展缺乏“大旅游”观念,政府容易忽视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而过分看重景区的直接收益。

3.2 基于居民购买能力的讨论

门票价格与各省居民月度收入的对比:促进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客观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钱”,即居民要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因此采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景区门票价格的高低十分必要。景区门票价格的最终支付者是游客,旅游者的经济承担能力应是确定门票价格标准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旅游者是否有能力参与旅游活动。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当景区门票价格占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于5%时,旅游景区门票已成为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经济负担。

从2014—2016年各省5A级旅游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占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来看(图7),我国连续3年低于5%的省份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贵州、西藏两省连续3年高于10%,其中2014年西藏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占当地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甚至高达15.99%;大多数省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占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5%—10%。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北部、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这些地区的5A级景区门票价格相对较低,为当地居民的出游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反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西藏,这些省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人均收入较低,而5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普遍过百。这样的价格设定不仅降低了沿海和中部地区游客的到访率,也将本地游客阻挡在外。

图7 2014—2017年我国31个省份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与居民月度收入之比

从门票价格与我国各省份最低工资标准的对比中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突破2000元,也只有这3地的景区平均门票价格占最低工资的比重低于5%。而5A级景区平均门票价格占最低工资标准的比重超过10%的省份已达7个,占我国省份数量的23%,包括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广西、海南和云南,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广西,高达16.30%。当低收入群体的月工资收入只有1000元时,一次旅游中的门票花费就将占居民当月工资的10%—20%,那么去高品质的旅游景点参观游览就成人们精神层面的“奢侈品”。国内旅游景区中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属公众所有,但景区门票价格的攀升却剥夺了普通群众游览祖国大好山河、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权利。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层次和生活质量,应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但现有形势却与之背道而驰。

门票价格与国内低收入阶层月收入的对比:从旅游者来说,旅游公平指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旅游机会,平等参与旅游发展的权利[17]。由于国内特殊国情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收入群体在旅游过程中体会到的公平程度不尽相同。相较于精英管理阶层、中间阶层和工人阶层,下层贫困阶层多为无职业人员、下岗职工、退休职工,面对高额的景区门票,其旅游权利严重缺失。因此,在研究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是否真的过高的问题上,应重点关注国内中等及偏下收入居民的出游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2016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本文对2014—2016年我国5A级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占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做了计算统计。如图8所示,城镇中“中等及偏下收入”的居民在外出旅游时,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将会占其当月可支配收入的10%以内,他们有能力承担高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花费;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知名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经占“中等收入”家庭的10%,对“中等偏下及低收入”居民来说,游览一个景区,就将花费四成以上的生活费。相关资料显示,2005—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说明农村居民更愿意外出旅游。但这一指标逐步下降并低于城镇居民,说明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潜力不再强烈,这可能与旅游产品价格上涨有关。

图8 2014—2016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占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对旅游者来说,景区涨价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时期内的连续涨价,一是景区在没有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涨价。这种价值与价格的反向运动,必然会对旅游者的产品购买需求产生重要影响。针对那些竞争力强、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特征,且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较小的景区,如黄山、九寨沟和北京故宫等,其价格的上涨并不会减少中高收入旅游者的到访量,他们会尽量增加旅游支出来满足上涨的价格标准,但却会将支付能力不足、旅游预算有限的低收入旅游者排除在市场之外。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旅游在我国仍然属于非生活必需品,旅游价格的快速上涨,将导致普通消费者调整消费结构,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而增加对其他替代品的消费[18],从而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与健康发展;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虚高的门票价格不仅提高了游客的出行成本,还将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违背了旅游公平的原则。

3.3 基于景区成本和利润的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需求日益增强,“黄金周”期间景区“人满为患”的形势也愈加严峻。为了解决此问题,很多景区管理者通常将价格作为调节旅游市场供需的重要手段,通过涨价来控制游客数量,而现实结果却是旅游“年年观人海”,景区票价则“一去不复返”。

国内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单位,以及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在内的公共景区,又被称为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19],其定价成本由开发建设成本、经营成本、资源保护成本和收费成本等构成[20]。景区类型不同,成本分配的比例也不相同。人造型景区前期开发建设成本极高,门票价格偏高无可厚非;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类景区是天然形成的或老祖宗留下的,其投资成本并不高,但这些景区却凭借稀缺资源和自然垄断地位向公众收取高额的游览费;再如城市公园、博物馆等的公益性景区,其建设管理由政府主导,开发目的是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历史文化、提供休闲娱乐方式等,免费或优惠开放才合乎情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超过90%国有景区的实际经营权掌握在各级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手中,不少景区实施了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21],导致各利益相关者追求的效益有所差异。例如,旅游企业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管理目标,随着运营成本的提高,逐步上调景区门票价格,企业的逐利性也日益明显。目前,国内诸多知名世界遗产类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已经成为它们最大、最直接的经济收益。从总量上看,门票收入占景区总经营性收入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景区已达50%以上,个别的甚至高达90%。其次,旅游景区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政府一直强调公共景区“为人民服务”的特性,但是面对涨价问题,政府还是会向利益“低头”。此外,在现实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财政预算往往仅能够维持景区基本人员的开支和办公需要,远不能满足游客公益性游览所需要的资源维护、设施供给和服务供给,部分景区也时常面临高成本投入、低效益产出的问题。因此,旅游景区将成本补偿转嫁到景区门票上,提升门票价格成为景区维持基本经营,并获得更多收益的最直接和最快捷的方法,最终国内景区在“门票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景区资源的垄断性和旅游需求的刚性,使得旅游供应方在门票价格制定方面处于强势地位,旅游需求方处于弱势地位。景区将全部的经营压力都抛给社会公众,这样的管理方式只会让国内旅游的公平性大打折扣。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游客和地方政府应共同承担开发建设成本、经营成本、资源保护成本,并根据公共景区为当地税收、经济所作出的贡献,确定地方政府和消费者补偿比例,收费成本则由政府独立承担。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在对我国高A级景区门票价格演变历程回顾的基础上,系统收集了2014—2017年全国3280个4A、5A级景区,从门票价格的时空变化与类型差异、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外同类景区横向比较等3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部分地区、景区的门票价格存在着偏高问题,并影响到国内外游客的旅游需求。主要结论如下:①从1999年实施“双休日”和“黄金周”以来到2017年,国内5A级景区门票价格呈“阶梯式”的增长,即使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三年内“禁涨令”后,国有5A级景区依然每三年一涨,在2010年后进入“百元时代”,门票价格超百元的景区超过总数的60%。②从门票价格的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与长江、黄河中游地区高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偏高,高于津京冀和长三角30%以上。从景区类型来看,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是高门票景区,但某些垄断性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有些违反成本—价值原则。③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从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来看,100元和200元以上的景区门票价格,占农村低收入居民月收入的30%—40%,占城市低收入居民月收入的9%—11%,损害了弱势群体游览高品质景区的权益。另外,在与国外同类景区价格比较后发现,发达国家景区的公益性较强,而国内景区的门票价格偏高,也直接影响到了入境旅游的发展。

总体来说,在国内高A级景区中,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类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应根据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指标对门票价格进行适度调控,并制定出最高价格标准,避免出现高级别景区或风景名胜区“三年必涨价”的现象。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游乐场等人造型景区,在开发期人工建造成本较高,后期经营还存在还本付息问题,旺季盈利、淡季赔本,经营状况相对复杂门票价格应由市场来决定。

4.2 讨论

通过近两年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我国多数景区门票已经逐步趋于合理,若一味地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来倒逼“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景区由“门票经济”向“全产业链经济”转变,跟风降价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影响品牌景区的建设和高品质旅游业的发展。因为没有效益的企业,是无法做大做强的,而没有旅游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杭州西湖景区的免票模式在国内走红,促使多地政府和景区盲目效仿。杭州西湖景区免票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因为景区面积很大,属于开放式景区,无法设置一个大门和游客中心进行统一售票;二是西湖景区是一个复合型景区,内部有很多景区、小区和旅游项目也都是收费的;三是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西湖景区已经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景区周边配置有完善的商业网点,形成了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通过免门票吸引游客,并在此完成二、三次消费。因此,笔者认为景区免门票要谨慎行之,景区是否适用于免票模式是有条件的,切不可盲目模仿。

为了实现我国旅游景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从旅游资源禀赋、景区类型、景区所依附的区位条件出发,采取适合的景区门票价格调控策略,杜绝“一刀切”、“只做表面文章”等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门票价格门票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摘牌』
买门票
“摘牌”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某景区留念
“十一”黄金周314个景区降价或免票
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过高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