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二孩出生对老大社会性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

2020-10-14 21:04汪慧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二孩个案研究

汪慧

【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生育二孩成了很多家庭的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教育问题是:如何照顾到老大的情绪情感?如何让两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都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话题。笔者通过对真实个案进行调查,结合大孩社会性发展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分析出影响个案社会性发展的家庭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二孩 社会性发展 个案研究

自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以来,生二胎的家庭逐渐增多。随着新生命的诞生,全家人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抱怨:为什么老大突然就不愿意去幼儿园了?都三岁了,还吵着要喝母乳!老大坏得很,都知道打妹妹了!老大到底怎么了?在“很多家庭选择生育二胎”这一社会背景下,二胎家庭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研究意义

如今,许多80后的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从童年开始,他们就享受了祖父母的爱,从未经历过与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的童年时光。因此,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时表现出的异常行为有可能被忽略。研究激发了家长对二孩家庭儿童精神成长教育的共鸣,提前预测二孩家庭中老大的可能行为,以便父母可以提前采取适当措施。

二、报告内容

1.案例的基本情况

果果,女,2013年5月出生,就读于盐城市滨海县某幼儿园,父母都是专科学历,爸爸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也住在一起。在果果三岁半的时候,妹妹出生了。果果家经济条件一般,已经退休的爷爷为了补贴家用,还出去打工,一家五口居住在滨海县90平的拆迁安置房里。因此果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原先是跟爸爸妈妈一个房间,现在妹妹出生,就暂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个房间里。

2.老大社会性发展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

(1)独立性下降

果果现在四岁,正是一个孩子表现欲最强烈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什么都可以,她常常要求由自己来完成任务。但在妹妹出生三个月以后,这种状态开始发生变化了。她每天都要妈妈陪着才愿意去幼儿园,妈妈走时她都恋恋不舍地跟妈妈说再见。独立性下降,原来自己都能做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做,都要妈妈来代劳。

(2)自我认识的倒退

自打妹妹出生后,果果的表现有:在吃饭的时候情绪不好,有时会一边哭闹一边说饭菜不好吃,有时会哭闹要人來喂她吃,还有的时候会一整天都不吃饭,什么东西也不吃。奶奶心疼她,十白她饿着,好说歹说她也最多愿意喝点牛奶,喝牛奶还必须要像妹妹那样用奶瓶,躺在床上抱着喝。到了晚上还哭闹着,要妈妈像小时候那样抱着她睡觉。

(3)自我价值感受到影响

幼儿园老师有一段时间经常跟果果妈妈反馈,果果一直就是一个话多的小孩子,睡午觉的时候老师就会经常提醒她别说话了,以前的话就只是乖乖的不说了。现在却“哗啦”一下眼泪就出来了,好似受了极大的委屈。妈妈也反映,有时候果果还会冷不丁地问妈妈一妈妈,你爱不爱我?

(4)孩子自信心受挫

果果妈妈说:妹妹刚出生那会儿,整个家都围绕着妹妹转,导致果果的心理变得很敏感,认为身边的人都喜欢妹妹,不喜欢她。有时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看望妹妹时,她就会一个人躲起来玩玩具,见到人很害羞,也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躲在卧室里不出来。

3.影响个案社会性发展的家庭因素

(1)亲子依恋关系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Bowlby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相反,若破坏早期情感上的依恋联结将影响幼儿后期甚至整个人生的社会性发展。

在本案例中,每次果果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一进家门都会看到妈妈抱着妹妹或者在照顾妹妹,就开始怀疑妈妈是不是爱不爱自己了。于是她的内心就想能和妹妹一样,让妈妈照顾我、陪伴我。因此,在案例中,果果自我认识开始倒退,对因为妹妹的出生而产生的自我新角色认识不清。

(2)父母教养方式

张文新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访谈发现,果果家庭氛围相对和谐,但父母对孩子的心理还不是太了解,不太明白果果有些过分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在这个关键情况下,果果情绪本身就比较敏感,还不太懂得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果果就总是故意犯错,这个时候父母若是更加严厉地批评,就会使果果失去安全感。

(3)家庭结构

有研究表明,在多代大家庭中,老人常常参与照顾孩子,而老人多倾向于过度保护和溺爱,有求必应,从而剥夺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当儿童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就会不知所措、产生退缩、焦虑、恐惧等内隐行为问题。且多人照顾孩子经常会出现教育方式的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进一步加剧孩子的内隐行为问题。

案例中的果果生活在“主干家庭”。主干家庭的特点是结构复杂、人口多。“五口之家”的结构最具典型性。在本案例中,在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上,祖辈和父辈存在一定的分歧。爷爷奶奶对果果比较溺爱,基本都会帮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果果做错事爸爸正在训斥她,爷爷奶奶看到了,就一把把果果抱起来,对爸爸说:“你小时候不也这样调皮捣蛋!”年龄偏小的孩子独立性本来就不强,仗着爷爷奶奶的宠爱,就变得更加依赖了。

(4)家庭物质环境

李永慧(2003)在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进行调查时发现,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发展,并通过家庭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例如家庭养育方法和家庭关系)影响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条件越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越好。

案例中果果家的物质、生活状况都很一般,并不富裕。果果缺乏自己的活动空间,没有自己的卧室,起先是和爸爸妈妈一个房间,现在突然因为妹妹的到来,她要和爷爷奶奶一个房间。房间陈设是按照爷爷奶奶的意愿摆放的,没有体现出幼儿的年龄特点。果果一下子不能适应,对卧室没有归属感,所以多数闹情绪的事件都是发生在卧室里。

4.结论和启示

(1)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渗透、持久的特点,每一位家庭成员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若是家庭成员在教育的方式和观念上不统一,就容易使孩子不知所措,进而阻碍他们社会性发展。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生育二胎的事。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让他能接受和适应老二的到来,理解照顾老二的行为,变得更加懂事和独立。

(2)提前预测二孩出生所带来的问题

父母在生育二孩初期,一方面应多了解其他二孩家庭常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预知,同时应通过网络、书籍等平台,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当孩子出现情绪情感问题时,应耐心倾听,理解孩子,读懂心理,正确引导!

(3)尽可能亲自教养孩子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幼儿期的儿童自我意识较强,且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二孩出生后,家庭成员的细微变化都影响着老大的心理和情绪,尤其是妈妈的变化。由于爱的缺失,老大总觉得爸爸妈妈更爱弟弟妹妹,不爱自己,缺乏安全感。所以,要为儿童建立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树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固儿童心理防线,增强安全感,从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二孩个案研究
数字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