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艺术”VS社区“经济”:现代社会社区艺术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特点

2020-10-14 15:06游江
画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火锅社区艺术

游江

当我们在探讨一个历史还不是太长、案例还不是很多、还处于发展变化的事物的时候,从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往往由于自我认知的局限,而倾向于将对象塑造成我们的情怀期待的样子——一个心理所投射的结果,不同的立场也就使得新的艺术类型具有不同的设定。社区艺术(Community art)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还未被明确定义,而随着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出于各种目的的艺术项目实践的兴起,“社区艺术”开始和很多公众参与性的艺术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种颇具情怀和政治正确的艺术运动。回望国内,近些年来,很多大型展览的项目里都存在着社区互动的艺术单元,一些艺术团体也在进行着一定的社区艺术活动。随着样本的增加,现在很多学者都开始对社区艺术进行了界定,有从公共视角出发的,有从行为艺术介入的,也有从交互方式进行阐释的……如“对话艺术”(Dialogical art)、“社区参与”(Communityengaged)、“基于社区的艺术”(Community-based art)。但无论如何界定,我认为:其出发点一定是以社区为中心而开展的艺术活动,针对社区成员组织和策划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艺术活动,作品可以是任何媒体和各种形式。而最终活动用何种形式来呈现和实施,则有赖于社区的资源和组织方的策划,其特征就是与相关社区的互动和对话。社区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发生的社会根源以及赖以生存的城市移民文化使其拥有了美丽的使命,我们观察当下的各类社区艺术项目,就会发现,社区艺术涉及的诸多问题,随着社区转变,还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一、众口难调?人人皆可以参与和享用

在论及社区艺术之前,我们不妨从生活中很多人喜闻乐见并不断花样翻新的美食——火锅谈起。现在即使置身国外,你也可以找到一家火锅店。可以说,它已经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认知度的餐饮,从国内到国外,火锅也处于不断地迭代之中,很多地区都有各种口味的火锅店。这么多餐饮业品牌,为什么火锅能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里成为优质赛道?原因就在于它的兼容性高、社交属性强,以及更容易标准化经营。

那么,我们再来看社区艺术,它为什么可以拥有广泛的实践群体呢?首先,如果把吃火锅的聚会比作一次艺术活动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教育背景,犹如火锅食材一样非常丰富,而艺术机构和文化组织从艺术这个大熔炉出发,就好像火锅锅底一样,有非常多的组合方式。不管用餐人如何挑剔、有何忌口,多样的锅底和食材使得所有人都可以安心坐下来参与其中。在社区中,由于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差距和文化的差异,使得很多互动和对话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风险。但是在艺术的催化下,也许人们可以放下自我设限和僵化的标签,从文化的高度来观察、研究和审视不同文化的特点,去体验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种艺术的互动中,打破文化设限和认知局限,宽容和尊重他者的存在,去体验未知的文化空间。

火锅可以一个人吃,但在很多人参与的情况下,火锅往往也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它的社交属性和社区艺术非常相似,因为社区艺术是基于社区的,是发生在人类社区的艺术活动。既然是社区中的艺术活动,就不是博物馆对物的学术研究或策展人学术理念下的藏品陈列。社区艺术常用于多元文化的表达,它的活动可以使用任何媒介,既可以是视觉展示的,也可以是介入式与互动式的,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以与相关社区的互动和对话为特征。我们在讨论美术馆、博物館所营造的“白盒子”空间的时候,希望艺术受众打破孤独行走在展厅之中的经验,鼓励观众能和门卫、导览员、工作人员,甚至和陌生人交谈,以增强美术馆体验感。而在社区艺术中,活动不是一个人孤独地行走,或者导游般走马观花,它需要更多的体验和表达。表达的过程使得每个人都具有参与感和存在感,从而让参与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这样不仅达到了活动自身的目的和意义,也非常有益于活动理念的传播。

商业环境中,可以进入行业快车道的企业往往是比较容易标准化的,标准化就意味着成本低廉、低门槛、高利润。据2019年国内相关研究报告,火锅餐饮每平方米的营业额高于国内其他所有品类。而到了社区艺术这里,它是一项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家、公民和其他人的合作来解决社区“问题”,通过艺术创造社区的新价值。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社区艺术经常被视为社区艺术中心的工作,视觉艺术(包括美术、视频、新媒体艺术等)、音乐和戏剧是社区艺术中心的常用媒介。很多社区艺术的案例显示,其经常发生在经济贫困地区,通过艺术家等专业人士的介入,使得当地社区的成员汇聚在一起,通过一个艺术创造和互动的过程表达关切或问题。这种专业艺术家、艺术机构和社区资源结合的模式,非常具有在地性和可复制性,所以很多社区艺术项目可以持续地在不同的社区实施。如通过艺术家驻地等方式,让社区文化资源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来。可以说,社区艺术的实践、互动过程都对社区文化的构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社区艺术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作品本身:一方面,通过艺术的介入,引发社区民众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社区艺术让活动变成社区居民情感表达和抒发的窗口。

二、“口味”的基因偏好?社区艺术的社会根源和个体心理需要

作为一种美食文化,火锅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火锅是古老的饮食形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演化,在它的背后,是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演进。据出土文物佐证,火锅在我国战国时期就有了原型,三国时期出现了鸳鸯锅的鼻祖,宋代从宫廷传入民间,随后随着各种香料的传入我国,特别是辣椒的出现,在明代开始出现了辣味火锅。社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以社区为中心的工作所开展的艺术活动到各种名目的当代艺术互动项目,社区艺术从有意识的社区文化建构到回归个体,注重对个体个性的释放和情感的抒发,而不过分强调手段和形式。可以说,社区艺术和人们的认知观念和城市文化一同发展。

火锅的基本口感来源于秘制的汤底,社区艺术的“汤底”得益于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社区这种社会现象先于概念的形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固定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社区开始出现。而我们所探讨的社区艺术主要在工业革命后所形成与演变的社区之中。在西方,工业革命使得国家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正式取代了中世纪政权和教会的二元结构,工业化、城市化改变了社会结构。工业生产需要将各种生产要素集中到同一空间加工制作,但除了原料的集中,还有人力资本的集中,所以现代社会社区随着人口计划性聚集而演进。在人类社区都市化的进程中,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且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中的社区在经济基础与结构功能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社区。与此同时,社区的性质也越来越丰富,已经不是仅仅用地理位置、人种、移民、原住民等方式来分类,在大中城市出现了居民文化背景丰富的社区形式,而社区艺术往往在这里发生。

吃火锅无论汤底还是食材,你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吃什么可以由你自己来选择,那么社区艺术拥有怎样的自由度呢?从历史来看,西方现代社会社区艺术的发展还得益于社会演进中的民主和自由思潮。工业革命使得财富爆炸性增长,当城市成为权力中心或商贸中心时,在城市化加速进行中,中产阶级成为社会支柱。随着中产阶级的逐渐成熟,推动了民主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民主“咸鱼翻身”,成为“好政治”的代名词。而平等是民主的核心价值,古代社会人与人不平等是常态,不平等的制度让人们处于不同的等级,如柏拉图就认为人天生就分成铜质、银质和金质。但自古以来,人们也在找寻着平等,古希腊的公民平等、古罗马的斯多噶哲学、基督教及启蒙运动等力量把平等的思潮推动了起来。2000年来,西方做了很多努力,用强势的平等原则代替了之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弱势平等原则,在顶层架构上,复合型权力架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核心机制方面,代表制使人们拥有权力又不能直接行使权力;团体竞争让现代政治竞争主要通过政党政治来完成;多元主义让各种声音、各种利益、各种各样的目的都展示出来,在不断地争论和监督中,规避那些表面上政治正确,实际上被煽动操纵的暴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平等的理念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社区艺术创作和实施过程中,都体现着一种对于每个公民的平等的姿态。

三、百吃不厌?社区艺术产生的问题与反思

一桌人吃火锅,由于每个人选择的食材不同,使得汤底呈现出丰富的滋味。社区艺术项目的艺术家和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并影响着社区文化的建构。在一个民主体制下的社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的文化和表达在社区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艺术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社区艺术不仅使得社区的文化不断地建构,也使得个体的心理得到成长。

社区艺术在这种“无限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中,看似是与公众密切相关、发生在公共空间,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艺术形式。一方面在于艺术家的表达是非常个人化的,另一方面艺术受众的感受也是非常个人化的。现代西方形成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文明,这与那些着力于集体主义、集体精神的文化背景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在古代文明中,我们看到西方不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群优于人,家庭是群最基本的形式和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宗教、哲学、法权和市场经济四个方面促使西方现代社会个人主义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所以逻辑发生了颠倒,个人是目的,群体是手段,任何集体只是实现个人幸福的手段。而个人主义导致了做强者的心理,个人在被突出和强化之后,世界變得无限多元化。个人主义让艺术家赋予了自身崇高的理想并积极介入到社区文化的构建之中,它让丰富的艺术受众与艺术作品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发生情感的联结,使得艺术的意义不断地发生和发展。

社区艺术拥有很多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它是对博物馆体制的“抗衡”和补充。人们在博物馆欣赏艺术被定义为观众。博物馆观众往往是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的文献和作品,在展厅中,作品是主体,藏品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在社区艺术中,社区艺术是由艺术家和社区居民公同创造的,艺术的受众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在具体的艺术项目中,艺术家要扎根于社区生活与文化,通过一定时间的在地体验使得艺术作品建立起一个与社区发生互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第二,社区艺术从发生到实施都彰显着平等的理念。很多社区艺术项目在弱势社区实施,促进低收入和早期移民家庭对于社会的融入感,艺术家通过艺术的介入促进了由创作经验形成的共同主体性的出现。第三,社区艺术为社会中人的异化找到了一个改善的方法。社区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者自身为出发点,没有权威的统治,更多的是理性的表达。一个社区的成员通过艺术过程表达自己,通过艺术作品让自身所在的文化呈现与分享,让僵化的标签通过沟通和展示而消失。有时,面对社会的痛苦和不公正,社区艺术本来就是治愈和抵抗的工具。

四、认知盈余?社区艺术在“后新冠”时代的迭代与共生

今天,社会文化迭代的速度,可以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社区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发生怎样的演变呢?特别是在人口越来越向大中城市集中的情况下,移民城市的复杂性和流动性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在文化视角下,我们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也看到了机遇,即随着互联网交互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在突发性公共卫生的情况下,弹性的工作方式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这些时间不仅可以用于内容的消费,也可以用于知识和技能的分享。因此,社区艺术的组织者,可以以此为契机,在社区搭建的网络平台上进行线上的社区艺术活动,从而在新的交互方式中,实现过去传统社会组织模式不曾出现的探索和实践。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后新冠”时代,社区艺术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在对话和互动方面,人们可以不再面对面地进行,而只要进入虚拟平台就可以完成艺术项目的线上互动。与此同时,人们也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现实的地点参与活动,而是可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条件和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参与。第二,当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认知盈余就变成一种社会资源,除了艺术家,很多非艺术家也可以参与到社区文化的构建之中,而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在网络时代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平台来“贡献”,这样,每个个体的能力都将被充分地挖掘和共享。第三,“去中心化”协作的出现,让人们加入一个组织,参与一个活动的门槛被无限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社区艺术活动的互动之中。

所以说,认知盈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这对于社区艺术来说,无论是在传播上、资源的获得上,还是在活动成本的控制上,都无疑是一个可以拓展和探索的全新空间。“去中心化”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共享的概念越来越热,共享社区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组织形态,是互联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新的协作模式。那么,从事社区艺术的艺术家或者机构,在“后新冠”时代开展互动,一定要利用好新媒体的资源,从活动的预告、招募、互动平台管理到项目回顾、评估和反馈,一个项目从实施到落地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交互和呈现。但是,社区艺术的线上模式是不是一种趋势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仍然会看到集中式的组织机构和“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同时存在的局面。

结 语

当下,社区艺术涉及诸多的问题,亦随着社区组织模式的转变还在不断地发展之中。2020年,在“后新冠”时代,社区艺术出现了新的挑战,也在人们认知盈余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时代,社区艺术除了可以进行传统方式的组织模式之外,艺术活动的线上互动模式将成为一个社区艺术发生的新领地。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社区艺术实践,它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是“去中心化”和共享的,另一方面是多方面、个性化且持续化的。社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文明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哲学、艺术等。回望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如此曲折,表面上看是战争和刀枪的交锋,但根本上是纯化人性、软化人心,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无论对于一个社区本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以微知著,社区艺术也许是未来我们理解自身文化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窗口。

猜你喜欢
火锅社区艺术
火锅博物馆
纸的艺术
伤人的火锅
趣说火锅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