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专职带教在儿科新入职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的效果研究

2020-10-15 02:57刘凤英邓小玲
科学咨询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个体化儿科输液

刘凤英 邓小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广东 510120)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在家长看来,一旦孩子患病,静脉输液才算是治疗手段。而儿科患儿对口服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也会选择静脉给药,使儿科患儿输液量逐年增加。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不断升高,人们对于服务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服务领域的质量受到了大众的重点关注。在众多科室中,儿科是最为特殊的,因为就诊的对象都是孩子,心智不成熟,基本不会听从医护人员的嘱托,依从性较低,一些孩子还因医院严肃的环境而哭闹不止,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会受到干扰,孩子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家长,容易造成家属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需要承受来自孩子、家属双方给予的压力,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来讲,能否抗住这些压力是他们就职后的第一重考验。如果能够顶住多方压力,快速有效的完成静脉输液工作,才有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理人员。但实际上,很多新入职的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欠缺临床经验,抗压能力不够强,不能做到临危不乱,很容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进而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护患关系再添裂痕。据统计,每年我院儿科病人的流动量都在两千人以上,说明科室的护理需求较大,在本科室中,由于性质约束,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比较频繁,这也意味着静脉输液的技术难度也要比其他科室高。为此,新入职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学会的就是静脉输液这门技术。要想让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上手熟练的操作,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带教模式做支撑。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带教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一对一临床体化带教模式随之兴起。我们本篇就以这种新型带教模式为研究要点展开探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们本次选择选取2018年入职的儿科新护士7名,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6名,年龄段在23-25岁,均已取得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方法

①带教老师的选择与培训。我们选择一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理论总指导,不参与临床技能指导,一名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作为一对一个体化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求必须有从事静脉治疗工作5年以上的经验;学历必须要达到专科及以上水平;曾考取护师及其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一名优秀的带教老师不仅能传授给护生好的临床技术,也能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因此应挑选科室中技术操作正规、熟练的护士,责任心强,能以身作则,给初入行的新护士以表率作用。本次研究只有一位专职临床带教老师,每位新护士实际培训时间为1个月。

①一对一个体化带教模式的实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负责安排新入职的儿科护理人员与带教老师的匹配,使其两两结成一组。在工作排班时,要尽量将一个小组的成员分配在一起,同时还要保证排班计划的固定性。在带教活动中,不仅有带教活动实施环节,同时还有监督考察部分,这一部分的组成者是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以及带教老师。在开始带教活动的前一个星期,监督考察者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摸底考核,记录每个新护士的表现。根据护理人员的表现,找出他们当前存在的问题,带教老师在开始带教活动后重点指导护理人员的不足之处。带教老师要认真负责,新护士也要加强学习,现代科技生活给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仅在工作中进行学习指导,更借助各种网上聊天软件远程交流。经过为期1个月的带教学习后,监督考察者还会对护理人员各项表现进行一次测评。

③自制调查表质量控制。科室邀请多名护理领域的静脉治疗专业人士进行调研,通过一对一个体化带教模式应用效果调查分析,根据专业测评工具测得的结果显示,关于探究一对一带教模式应用价值的调查表内容效度高达0.817。在带教活动结束后,我们会为每位参与活动的新护士发放一份应用价值调查表,回收率为100%。

(三)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我们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汇总管理。

二、结果

(一)新护理人员带教活动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穿刺综合能力比较

对于新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评判,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穿刺能力、沟通水平以及病人家属对其的信任感等多方面来加以体现。从实验得出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这几方面中的哪一个,其评分都是带教活动实施后较高。

表1 带教前 新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综合能力比较(分,x±s)

(二)新护士对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一对一个体化带教模式的评价

为了提高新护士的扩展思维模式与能力,更好的开展下一步带教工作,探索改进临床带教方法,本次调研均选科内工作年龄均为3年内,含参加此次一对一个体化带教儿科新护士。具体情况请参见下表。

表1 新护士对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一对一个体化带教模式的评价

此带教模式提高你的自主学习能力优于传统带教模式11(80.00%) 1(0.67%) 3(20.0%)此带教模式提高你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优于传统带教模式12(80.00%) 2(13.33%) 1(0.67%)此带教模式激发你的学习热情优于传统带教模式 13(86.67%) 1(0.67%) 1(0.67%)此带教模式的学习氛围优于传统带教模式 14(93.33%) 1(0.67%) 0(0.00)此带教模式存在不足仍需改进(老师素质、授课技巧、培训安排等)3(20.00%) 5(33.33%) 7(46.67%)此带教模式对病人家属配合的满意度 11(80.00%) 2(13.33%) 2(13.33%)

三、讨论

一对一个体化带教模式对于提升新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材料比较先进,其突出特点就是柔韧性好,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刺激,可塑性较高,可以随着血管来回弯曲,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穿刺次数,无论是对于病人而言还是护理人员而言,都是一件益事。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于在儿科使用频率较高,因此这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操作。对于家长而言,最看重的就是医护人员的能力水平,穿刺工作如果操作合理,也是避免造成护患纠纷的一种方法。通过上述结果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对一带教活动对于提升新护士静脉输液水平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这一活动的实施,也能够帮助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尽早适应儿科工作,增加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对于这些护理人员而言,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受教育程度都有所不同,带教老师在指导教学时能注意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护士采取不同的指导建议。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压力,使其更快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提升带教老师的素质水平。通过让新护士填写调查表,我们得知大部分护理人员对于这一带教活动的实施表示满意,另外老师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电子聊天软件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新护士感受到了带教老师的负责以及给予自己的尊重,这更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

通过一对一带教活动的实施,受益的不仅有带教老师、新护士,这一活动的提出对于病人以及家属也同样有所帮助。据统计,有90%以上的病人家长对新护理人员静脉输液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认可,甚至于有些家长还会专门指定新护士来为孩子进行静脉穿刺。在带教活动中,新护士在过程中收获了较熟练的操作技术,为病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自身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带教老师也能从中汲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技能知识经验,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恐惧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赢得了家属的信任。

猜你喜欢
个体化儿科输液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