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2020-10-15 09:48黄德生蒙仁玖蓝香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2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黄德生 蒙仁玖 蓝香琳

【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临床常见的一类危重症疾病,具有高病发率及高病死率,不得及时救治甚至可致患者残疾,造成不良预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探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阶段,临床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本次研究,笔者主要通过对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进行分析,浅述手术方式及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防治,综述疾病介入治疗进展。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297-01

随之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之材料科学、导管技术、影像学等医疗辅助手段的飞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不断扩展、延伸与优化。脑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主要包含脑梗死急性期超早动脉溶栓与取栓术,及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技术[1-2]。同时,针对手术不耐受者或手术不适宜者,可采取药物治疗干预,以保守抑制疾病恶性进展,促患者疾病转归,营养脑神经。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需对症而为,促患者疾病康复。本次研究。笔者立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从适应症治疗、并发症防治方面作综合讨论,现将内容做如下总结并撰述。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急性期脑梗死疾病动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笔者参阅2018年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提示[3],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不得延误rtPA静脉溶栓,而静脉溶栓仍旧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唯一批准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4]。现阶段,随之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相关领域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式技术与新研究成果得以被临床证实有效,而有关动脉溶栓与取栓等血管内治疗方式亦取得临床较多关注与认可,并获逐渐推广。但目前学术界仍无世界公认的患者纳入标准与用药规范。

2.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

作为一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被学术界所报道的微创经皮介入手术,颈部血管成形术的发展受保护装置与支架的改良设计加持,临床实施愈渐可行,并极大程度改善疾病治愈疗效[5]。在国外,颈动脉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治疗作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替代疗法,被广泛运用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不耐受患者的治疗中。在国内医疗环境内,因其所具备的短术时、小痛苦、短恢复周期、微创等临床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6]。迄今,临床针对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并无统一执行标准。国内现阶段推荐治疗标准为有症状者颈动脉狭窄率超50%,无症状者颈动脉狭窄率超70%。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临床推荐先以药物治疗进行干预,若治疗无效或临床疗效不满意,则再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不推荐支架置入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防治方法

1.急性期并发症。

出血是动脉溶栓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若怀疑患者伴随出血症状,当立即行以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等。若怀疑颅内出血,当立即执行ct平扫,以诊断相应出血情况,以作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性进展。必要时及时开展手术治疗。而促中、血压降低、心肌缺血、癫痫大发作、术中血管破裂等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治疗常见的急性期合并症。

(1)血压下降:该并发症多为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后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所致。常规治疗主要行阿托品静注,可有效抑制其发生率[7]。

(2)高灌注综合征: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突然开放的狭窄血管血流量急速增加,好发于对侧颈内动脉均有严重闭塞或狭窄者。故在支架置入术前,充分评估患者脑血管储备调节功能尤为重要。临床推荐支架置入术治疗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隙者,可以分期进行,帮助脑血管进行适应[8]。

(3)缺血性卒中:该并发症的发生多因术中导管壁上形成血栓或是血管壁斑块脱落而造成。脑部血栓可推溶栓治疗为有效方式[9],而斑块脱落则难见高效对症治疗之法。

(4)动脉夹层形成:该并发症多因术中操作不当,以致血管受导管、导丝损伤。该症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差异而有所不同。大部患者主要表现集中于相关部位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而少数发病缓慢者或不伴随显著疼痛。一旦该并发症形成,需立即执行支架置入术进行修复[10]。

(5)心肌缺血: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术前,纵使患者心电图正常且无明显冠心病史,但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仍高达30%。由此可见术前诊断、术中积极的心电图监护及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控的重要意义。

(6)血管痉挛:该并发症的发生,致病因素多因术中脑血管受器械刺激所致。可予罂粟碱、尼莫地平等药物干预以抑制痉挛现象[11]。

(7)颅内出血:作为最严重亦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颅内出血为该疾病最常见致死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恶心、意识水平快速下降。疑似颅内缺血者,应在条件允许下执行CT扫描。内科治疗重点在于对颅内高压与出血情况的抑制,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干预[12]。

2.远期并发症。

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为疾病远期并发症中广为关注的一类病症。该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疾病转归进程。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在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周围五厘米范围内发生的超50%的管腔狭窄。被临床评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远期随访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病症的发生将导致缺血性卒中疾病不良预后风险显著提升。

三、小结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临床常见的一类危重症疾病,又称脑缺血性疾病,是一类不同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疾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较大,不良预后结局较危重。而随之疾病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其的认识不断加深,相信未来该症的治疗将走上更佳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丽丽,詹红艳,王素洁等.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2):162-166.

[2]颜进项,孟雷,钟良君等.支架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45-49.

[3]王岗,方邦江,于学忠,等.2018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4):289-295.

[4]冼文川,朱育昌,張惠婷,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10-111.

[5]唐焱,周宏,罗光华,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S斑块超声、CT血管造影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4):391-395.

[6]刘洪娟,刘运海,徐平,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22(2):117-120.

[7]田俊萍,王鸿,王红霞,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与预后的关系及相关因素[J].河北医药,2015,37(12):1772-1775.

[8]孙剑,刘春晖,李胜男,等.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9(36):34-36.

[9]赵斌,王成凯,朱江,等.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与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3):178-181.

[10]边洋,韩晓琛,姚生,等.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附6例报告)[J].北京医学,2018,40(8):778-781.

[11]肖承年,奚振华,梁海山,等.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42(8):639-640.

[12]张勃,李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6):644-647.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