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

2020-10-17 05:44艳,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职教教学模式

姜 艳,李 霞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2.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国,为了防止疫情扩大,各高校纷纷延期开学。为了确保正常的教学进度,教育部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1]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依托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库,探索不同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教师化身为活跃的线上“主播”。但是,在这如火如荼的线上教育大潮背后也暴露出诸如学生管理缺失、学生参与度低、网络拥堵、频繁掉线等问题。疫情的突然爆发给在线教学一个全面施展拳脚的舞台,但是在大规模在线教学背景下,如何变革教育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成为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常用在线教学模式

关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如何开展,很多专家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祝智庭对停课不停学做了政策解读,提出了利用全媒体生态环境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的上学难题,总结了直接教学、自主学习、翻转学习3种应用模式。[2]宋灵青分析了8种学生居家学习的学习方式,提出培养学生“五育”为重点,设计居家学习内容,构建基于班级虚拟共同体的混合学习模式。[3]谢火木介绍了厦门大学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实践经验。[4]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给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提供了经验参考和指导,作为教师要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效的在线教学。

(一)直播平台同步教学

如果课程的在线资源匮乏或教师还未建立成体系的配套在线课程,教师手中只有传统授课模式中使用的PPT课件,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直接使用直播平台进行授课。这种模式相当于把传统课堂搬到了线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直播平台的操作即可完成授课。国内比较成熟的直播平台有腾讯课堂、钉钉、QQ群、腾讯会议等,这些平台操作简单,都支持电脑和智能手机客户端,支持PPT共享和视频播放,提供签到、举手、连麦、弹幕、答题等互动功能。教师在直播过程中除了PPT讲授之外,还可以将自己讲课的画面以及自己教师端的桌面操作分享给学生。这种直播教学的效果受到网络宽带情况的影响,网络不好会经常掉线,同时教师难以掌控学生真实的停课情况。

(二)SPOC平台异步教学

SPOC与MOOC相比,学生规模较小,主要针对在校注册的真实学生,教学更具备针对性和灵活性。如果课程的在线资源丰富或者已经建成体系的配套在线课程,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平台,面对本校学生开展SPOC异步教学。目前这类平台也有很多,比如中国大学MOOC、职教云等。教师首先要将相关的微课视频、课件、习题等资源上传平台,设置学习任务,发布课程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上相关学习资源,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固定,可以跟教学计划不同步,整个平台学习的数据可以记录下来,以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线教学实施案例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老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部署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授课计划,选定在线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正常开展。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教学平台及教材选定

正式开学前两周,全部教研组老师就开始了紧张的授课准备工作。通过优劣对比,选定网络教学平台为职教云,教材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第十一版),主要采取职教云平台SPOC网络异步教学为主、网络直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

2.平台使用及资源制作培训

职教云平台是学校一直在使用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很多教师在疫情以前就已经使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前一直采用传统的机房面对面授课方式,很多老师对职教云平台的使用并不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鉴于上述现状,教研组老师积极参与各项远程培训,熟悉职教云平台的各项操作、PPT操作技巧以及各种微课制作软件的使用,迅速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

3.合理分工,制作教学资源

教学骨干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分布及先前教学经验整理出教材全部章节的知识点结构图,全体教师根据分工各自负责相应章节的微课资源、PPT课件、课后作业等制作,每个微课时长2-10分钟,内容包括1-2个知识点。

(二)在线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

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将学习资源包(包括微课视频、PPT、图片、习题文档、教材PDF文件等)、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拓展材料上传至职教云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每个教学班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QQ群,提前一周通知学生积极学习平台上的各类学习资源,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图1 通过职教云平台进行课程创建

2.教学实施

教研组老师根据自身使用习惯以及学生使用反馈,选择一款直播平台(腾讯课堂、钉钉、QQ群等)进行直播授课。教师直播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知识点串讲、重难点分析、问题答疑等,在直播过程中重视与学生互动,通过抢答、弹幕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随机通报学生的职教云平台资源学习情况(包括教学视频观看次数、观看时长、班级公告是否查看等)。

3.课后作业布置与期末考试

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布置每周作业,设置学生作业提交时间,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评分,及时通报每周未交作业同学名单。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QQ教学群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每周作业情况,并对优秀者给予及时表扬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学期期末考试借助南琼考试平台,采取线上考试的形式进行。

三、在线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软硬件配置难以满足大规模网络在线教学需求

在疫情爆发之前各高职院校均配置了在线教学平台,比如中国大学MOOC、职教云等,但是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率不高。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面授课为主,很少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即使用也只是限于1-2个班级的教学改革实验或者为了满足教学比赛要求临时抱佛脚。此次疫情要求老师对所有教学班学生实施在线网络教学,这就对教学平台的软硬件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线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辅助APP、教学平台提供者及技术支持保障、摄像头、麦克等配置。随着我国互联网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家庭(偏远山区除外)基本普及无线网络,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都是家庭常用装备,因此教师、学生基本都具备开展在线教学和学习的条件。在基本的软硬件都满足的前提下,在线教学的成功实施主要就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能够支持的用户并发数量,这正是主要问题所在。疫情期间,全国各大、中、小学同时使用一种或几种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在线人数能够达到几百万,很多平台的服务器难以支撑如此多的用户同时使用而导致系统崩溃。我们在利用职教云平台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系统卡顿或高峰期登录不上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在线教学的实施效果。

(二)实践课程内容较多,线上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有很多上机实操内容,平时主要在机房里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举手示意,教师现场演示指导,交互简单而高效。在线教学模式下,教师把实操的视频及时上传至职教云平台,学生根据视频指导自己在电脑上操作练习。这种模式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在平台或QQ上提问,但有时并不直观、明确,教师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只能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掌握的大概,并不能从主观上第一手把控学生对实操的掌握水平。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操作内容较多的公共基础课,应用在线教学模式效果差强人意。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实操性更强的专业课,需要依赖专业实验室、实验装备、虚拟仿真软件才能完成,在线教学模式下基本无法开展。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生源相对来说比本科院校差一些,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底子薄,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在正常学校教学秩序下,一些同学也会表现出对学习抵触的行为,不能保证课堂认真投入。在线教学环境下,师生分离,教学时间不固定,学生可以在任意环境下打开终端学习,缺少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教师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微课视频,很多同学不能保证认真自主观看,有的甚至直接打开视频挂上网课,自己却忙别的去了,很难自觉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在线教学反思

(一)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线上教学模式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高校应该把在线教学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方案,纳入日常教学体系,而不仅仅只是应急之需。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与技术,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线上教学形式。第二,教师要努力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实践,加强各项信息化技术手段,如微课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内容的学习,同时学校也要多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只有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不断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资源。第三,教师要重视线上教学设计。线上教学并不是说教师把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源全都提供给学生就可以了,整个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很多网络学习平台都提供了教学设计模块,比如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抢答、弹幕、问卷调查、随堂测试等。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合理运用设计环节,注重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然而然跟着教师的节奏融入教学活动,从而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线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造成了学习过程的不可控性。作为教师要抓住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予以指导,同时提供一些在线学习支持小工具供学生使用,如云笔记、思维导图软件等。第三,教师要通过提供激励、认知重组、联系、反馈、参与、问题、交互、拓展等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的发生。[5]

(三)加强线上教学管理,提高运用大数据能力

此次疫情对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考,教学管理相关部门要通过这次大考找到在线教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积极进行改进提升。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重视线上教学的开展,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常态化。另外,学校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监督,从而对开展线上授课教师的工作量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大数据时代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点在于研究大数据、建设大数据与运用大数据。”[6]线上教学实质上是数字化教学的新模式,其教学活动是以数字为载体运行的,这些数据可存储、有轨迹、可追踪、可分析,教务管理部门要善于运用这些数据进行教学管理,动态监测本校线上教学的实施状况,予以实时指导和纠偏。[7]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职教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