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目之所见畅想未来场景

2020-10-19 13:50郭静
大学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行星硅谷市值

文/郭静

左手臂磨豆,右手臂烧水;装咖啡滤纸,倒粉,水开提壶;一次闷蒸,三次冲泡,近乎手冲咖啡师的完美手法,全程干净利落,精准不差。

2020年9月17~19日中关村论坛期间,在主会场大厅,白色亮眼的手冲咖啡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眼光。

这是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一个极小极小的应用场景,此次参展的还有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自动驾驶汽车等。而且论坛中专家们探讨的已远远超过了这些目之所见的场景应用,指向了更深更远的未来发展,包括科学与生命健康、未来城市新技术赋能、AI开源创新与产业智能化、全球医药健康大数据、生物医药与医疗投资等领域。

基于CT的AI系统用于新冠肺炎诊断和预后判别

钟南山院士在论坛中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此次战“疫”中的作用。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诊断新冠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一旦发现有可能变成高危,便马上采取措施,降低其转换为重症的几率。他还介绍,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优于大多数放射科医生。他们收集了99万份CT资料,发现非常有经验的医生判断基本跟(AI)是一致的,年轻医生自己判断病情时候错误率约18%,加上AI的话,能够降低到7.8%。

区块链技术为大数据交易平台保驾护航

大数据作为新基础建设重要组成,将推动医疗健康向智慧医疗方向迈进,清华大学尹浩教授介绍了此次论坛启动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它可以让大家放心地在上面进行数据类的交易,因为在它的下面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保驾护航。线下的复杂交易,比如买卖过程中需要各方的监管,可把买卖过程实现为基于区块链上的一个智能合约,整个交易过程可以通过记载在区块链上的数据进行全程监管。

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10年的5个问题

华盖资本的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林对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十年进行展望,他提出五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判断:

第一,中国第一家市值超万亿的医疗企业会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出现?他认为是。

第二,中国会产生全球领先的创新药公司吗?现在有百济、信达、君实这些市值接近千亿的创新药公司,会不会在他们中间出现全球领先的创新药公司?如果在底层技术、原创研发上有更多的投入,他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第三,商业保险在未来市场会不会占到半壁江山?他非常看好一些医疗健康险公司的发展前景。

第四,会出现千亿市值、连通中国医疗市值的大数据公司吗?他说在美国,三家公司连接了美国大量的医疗数据,平均都在300亿美元市值以上,在最重要的数字资产领域,一定会出现千亿市值的中大数据公司。

第五,未来人均寿命增长会不会到150岁?他说王晓东院士告诉他是有可能的。“未来我们担心的可能不是工作生活怎么样,而是活那么久要去干吗?”他说。

硅谷新技术对未来的影响

硅谷著名的创业家天使投资人、Founders Space董事长兼CEO史蒂夫·霍夫曼,在论坛连线介绍了硅谷涌现出来的最新技术及其对未来、对投资、对世界的影响。

5D纳米存储。目前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材料,他们正在使用纳米技术创造5D材料,这种材料在很小的空间中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硬盘或光盘的寿命非常有限,它们在一段时间就会开始衰减,丢失信息。但是在5D纳米存储器上,这些信息可以保存数十亿年,甚至140亿年,这相当于宇宙的寿命了。

小行星采矿。硅谷已经有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开采小行星,小行星中含有非常贵重的金属,包括铂金、稀土,但开采小行星比想象难得太多,目前的外层太空产业创业公司遇到了一些麻烦,有些公司已经停止运营了。但这一技术非常有潜力,随着贝佐斯、马斯克等这些太空先驱不断挑战极限,大家也在继续关注这项技术。

机器人里的“活”大脑。英国雷丁大学的科学家已经把一个微型大脑放到了机器人里,这是个由人类干细胞培植的迷你大脑。科学家做了一些实验,发现机器人可以用微型大脑学习如何绕过障碍物。未来有一天也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事件:周围的机器人不仅有AI、电子部件,还可以认识我们、了解我们,因为它们拥有“我们的”大脑。

猜你喜欢
小行星硅谷市值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小行星:往左走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隼鸟”2再探小行星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
2020年全球VAM市值将超9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