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与路径
——基于SWOT-AHP的扎尕那地域分析

2020-10-19 04:20魏宝祥李雅洁王耀斌
开发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户旅游发展

魏宝祥,李雅洁,王耀斌

(西北师范大学 a.旅游学院; b.西北旅游市场与目的地发展研究中心,兰州 730070)

提要: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具有越来越多的优势。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藏族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调查法和观察法,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利用SWOT-AHP分析对扎尕那现有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扎尕那乡村旅游应以多种经营型策略(SW)为主适度兼顾增长型策略(SO),提出了扎尕那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路径,即合理统筹规划,开发旅游新业态,强化宣传推广,加强监督管理。

当下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备受欢迎的旅游业态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们越发渴望到有特色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去感受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减轻压力,摆脱精神层面的一些困境。因此,有特色的乡村景点也越来越受人们青睐。许多民族地区凭借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并已具有一定规模,其经济水平也因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了提升,但各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1]。位于甘肃省迭部县的扎尕那村是较为典型的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藏族村落,当地农户多以旅游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当地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已不能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农户的收入因此受到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持续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探求亟须解决。本文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试图为扎尕那乡村旅游持续建设发展提供相应的路径。

一、文献综述

由于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需求[2]、激烈的市场竞争[3]以及前期乡村旅游发展产生的问题[4],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对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研究,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转型升级的实现不仅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而且还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5]。国内对乡村旅游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型发展的策略研究、发展模式研究、发展路径研究等。在转型发展的策略研究中,学者们认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需要在发展理念、产品设计、产业融合、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创新[2,6-8]。在转型发展的模式研究中,董广智认为以政府政策为主导、当地民众参与经营管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须进一步增加当地民众的经营利润[9]。侯天琛认为在微媒体时代下乡村旅游转型需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品牌传播、营销推广、产业融合模式[10]。

在乡村旅游转型的发展路径研究中,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进行了研究。廖军华和潘小慈等认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乡村旅游最主要的矛盾,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索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路径[11-12]。孙英杰基于产业价值视角认为创新是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价值体系的关键路径[13]。石斌基于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从消费结构变化、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与创新、企业对利润的追求5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在产业融合、科技引领、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提出升级路径[14]。陈碧妹以安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认为传统村落应以协调为路径,凝聚发展合力,实现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5]。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大多定性探究乡村旅游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动因机制,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是一个多尺度、多层次、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探究乡村旅游转型的发展路径时还需要借助定量方法从多个方面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

SWOT-AHP分析法是由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部分构成的。定性分析主要在SWOT分析中运用。定量分析主要体现在AHP分析中,即依据具体研究对象建立层次分析结构;通过两两要素对比构造判断矩阵,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得到各要素的权重值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未通过检验的则重新赋值进行修正;根据要素权重对综合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各组间矩阵总体强度,以此构造战略四边形,计算总体战略四边形重心,进而做出决策[16]。SWOT-AHP分析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应用在林牧复合系统[17]、海上运输液态化学品[16]、韩国隐性冠军企业发展[18]、民族地区环境治理[19]等方面的决策判断过程中。在旅游领域中,国内学者将SWOT-AHP方法运用在医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中。戴榕、庄伟光分别对海南、广东医疗旅游的发展进行SWOT-AHP分析,提出当地应分别采用SO战略以及WT战略发展医疗旅游[20-21]。赵国华借助SWOT-AHP分析方法确定九龙谷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应重点采用WO战略并以SO战略做补充[22]。李宇佳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以及政策支持的外部机遇[23]。郭惠杰对闽南侨乡体育旅游进行分析认为当地体育旅游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侨乡人文优势[24]。潘洋刘等对江西庐山国家生态保护区建设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分析并得到核心判断指标,提出须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拓宽康养旅游市场等发展建议[25]。

综上可知,关于乡村旅游转型发展,国内已有丰富细致的研究,但仍存在不足。由于乡村旅游地的脆弱性和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乡村旅游转型的发展路径还须不断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探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时,国内的研究视角多倾向于宏观层面,不能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地的特征和复杂性。乡村旅游多开发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性往往会影响当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微观视角有针对性地对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进行分析,使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进而惠及当地农户。在研究方法层面,学者们多采用单一的定性的方法,缺乏更为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民族地区藏族村落扎尕那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内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案例地之一。鉴于上述思考,本文以扎尕那村为研究对象,借助SWOT-AHP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当地现有的发展状况,进而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路径,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持续建设和发展。

二、扎尕那乡村旅游现有路径分析

(一)扎尕那村旅游现有路径

扎尕那,藏语为“石匣子”,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部的藏族村落,距离迭部县城约30千米,平均海拔3 000~3 300米。全村有东哇、业日、达日、代巴4个自然村共223户1 671人。扎尕那大景区位于扎尕那村落的东部,四个自然村中东哇村、业日村距离扎尕那景区较近。最初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该村长期处于经济、文化贫困当中。村内农户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畜牧为主、农耕为辅,初级的生计方式不能为当地农户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藏区的支持力度及政策倾斜,当地政府积极投资村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饮水、教育等项目,并为农户提供无息贷款,对极为贫困的农户进行一对一帮扶。扎尕那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2017年某综艺节目在扎尕那的拍摄取景,使得扎尕那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游客慕名前来,旅游效应较为明显,扎尕那当地农户的旅游收入大幅提升。2019年4月扎尕那所在的迭部县整体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户主要收益途径为经营藏家乐以及获得公共旅游收益分红。农户在自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加建、改建以满足游客住宿需求。目前东哇村有藏家乐73户、业日村有37户,而达日村和代巴村因通行路况较差,距景区较远,旅游发展缓慢,共有藏家乐二十余户。村内农户自发程度较高,以自然村为单位形成独立村集体经营当地旅游业。其中东哇村及达日村村集体运营较好,出租当地土地或以农户集资的方式修建餐厅、酒店并对外出租,获得收益后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扎尕那当地的农户。2015年东哇村农户合资成立甘南扎尕那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修建景区大门,购买景区电瓶车,并在景区内修建餐厅,后将收益分配给东哇村各户;达日村合资成立了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傲建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集资修建豪华酒店,并委托专业酒店经营管理,每年收取租金。业日村和代巴村于2017年对村内农户进行分组管理。2019年8月,当地政府开始对扎尕那大景区进行试运营,尝试对进入景区的游客收取门票以获得更高经济收益。由此可知,扎尕那乡村旅游已形成了“村集体+农户”的双重动力驱动,依靠当地的自然风景,乡土民俗文化发展的传统藏家乐的发展路径。

(二)扎尕那村旅游发展瓶颈

在扎尕那,游客仅能体验“吃藏家饭”“住藏家乐”。每户藏家乐的装修风格雷同、体验项目相同,农户仅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吸引游客,使得村内农户之间竞争激烈。村内道路狭窄、路面泥泞不堪,在旅游旺季时,由于恶劣的气候状况和环境无法承载过多的游客人数,游客行车、行走困难。村内大规模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污染严重,影响游客的视觉体验。大量生活垃圾的随处丢弃、花草植被的过度采摘也让当地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大规模的水泥建筑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的设施与原村落的藏族风貌格格不入,人文旅游资源受到影响,破坏了扎尕那村落的整体观赏价值。扎尕那景区自2012年起游客人数逐步增长,至2017年扎尕那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6.55万人次,而2018年下降为52.58万人次,下降幅度达7%。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对该地区的旅游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农户经营的藏家乐长时间处于待业状态。在访谈过程中,多数农户反映近年来旅游收益明显下降,很多农户为了筹集资金修建经营农家乐早已改变原有的生计方式,卖掉之前所从事行业的资产(牦牛以及远程运输的货车等),将全部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藏家乐的运营中,许多农户还负担有较高的银行贷款,负债率较高,生活压力较大,因此他们对扎尕那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家庭后续的收入来源感到担忧。

基于此,扎尕那急需一条发展路径打破现有发展瓶颈。本文通过SWOT-AHP分析方法对扎尕那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建设和发展路径的提出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三、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SWOT-AHP分析

(一)扎尕那现有路径的SWOT要素分析

1.优势分析

自然旅游资源多样。位于扎尕那村落东部的扎尕那大景区,是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级古冰川遗址”等。2018 年3月,扎尕那景区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同年4月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当地海拔高度的不同,扎尕那呈现出了多样的气候特征和生物特征,构成了垂直梯度景观与水平地带景观。当地山体、林地、草甸、农田、河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与藏式榻板木屋聚落、寺院景观浑然一体,极具观赏性,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造就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扎尕那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中所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独特的垂直梯度景观、水平地带景观以及多样的生物种类为扎尕那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在2014年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评选中,扎尕那凭借当地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入选为全国“特色民俗村”。当地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造就了扎尕那差异化的生计方式、风俗习惯、礼仪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学艺术。当地藏族特色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如有“洛萨”“供食节”“插箭节”等民俗节日活动。并且藏家乐多为当地藏族农户经营,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礼仪行为可以被游客近距离凝视和体验,保留了旅游体验的原真性。

资金投入小。最初扎尕那的乡村旅游为当地农户自发兴起。乡村旅游体验主要以“吃”和“住”为主,藏家乐是扎尕那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形式。农户在原有自住房屋的基础上加建改建形成客房和游客活动区域,藏家乐的建筑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藏家乐所提供服务的技术含量不高,其使用的服务人员大多为家族内部成员或本村农民,人力劳动成本较低。销售的旅游产品皆为农户生产或采摘的初级产品,因此藏家乐的总经营成本较低,农户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承担的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小。

2.劣势分析

基础设施不足。外部交通方面,迭部县至扎尕那路段缺乏便捷的班车等交通工具,游客出行困难;内部交通方面,地势较高、离景区较远的达日村和代巴村村内道路硬化不足,雨季时扎尕那村内道路狭窄且泥泞难行;扎尕那村内信号、网络易受天气影响,且未能实现全覆盖;村内缺乏路灯、垃圾箱等设施;供水系统、排污系统建设不完善,在旅游旺季时容易造成使用瘫痪,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文化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体量有限,不能满足游客使用需求;相应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如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配备不足,影响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缺乏整体有效的组织机构。扎尕那主要以“村集体+农户”的形式经营乡村旅游,其中村集体以自然村为单位相互独立存在,村集体仅管辖其所在的自然村,缺乏对扎尕那行政村进行整体管理的乡村旅游组织机构。由于4个自然村与景区、迭部县城的距离有较大差异,导致获得的旅游收益差距较大。扎尕那自然村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以竞争的方式存在的,这种竞争方式不利于村内农户的团结和社会发展。在旅游旺季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控制,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游客数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农户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更不利于扎尕那整体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最初扎尕那经营的藏家乐以“住”和“食”为主,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旅游红利效益使得后期村内农户纷纷效仿,藏家乐的建筑样式、经营方式以及旅游体验的活动内容雷同。当地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性,农户们对旅游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升值挖掘不到位,游客所能购买到的旅游产品多为农户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出售的产品未能涵盖当地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机会分析

政府支持。迭部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区。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政府多次给予深度贫困区人力和技术的支持。2018年迭部县政府投资2.05亿元用于改造S412线益哇沟口至扎尕那旧路,进一步完善通往扎尕那的公路建设,加大力度修建村内公路,努力建设完善的景区交通路网结构;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6座。与此同时,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及乡镇包村干部帮助农户做好藏族村落周边、农户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环境卫生,提升扎尕那村的村容村貌。

资金流入。随着国家特惠政策的出台,市场和行业前景较好,乡村旅游成为社会、政府、企业及个人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2013年政府为扎尕那每户提供5万元小额无息贷款,为农户藏家乐的运营提供了资金支持。2017年甘肃天成温泉大酒店投入百万元经营迭部天成尕那美朵民宿度假酒店,为游客提供了高端的住宿休闲服务。2018年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注册资本1 000万元,开发建设“迭部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项目”,为扎尕那当地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市场需求量大。由于都市化社会的兴起,都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城市内公园、绿地以及休闲活动场所的空间和设备不足,需要发展新的旅游空间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在衣、食、住等日常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渐下降,在观光、休闲、度假等方面的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加之城乡道路与交通条件的改善,促使人们在乡村旅游的消费逐年增多。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约30亿人次,获得营业收入超过8 000亿元。

4.威胁分析

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各地都高度重视旅游业,以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各地旅游开发项目趋于多样化,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对旅游客源市场的争夺也愈发激烈。就全国而言,浙江、陕西、四川等地乡村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具有极高知名度。就邻省而言,扎尕那地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与四川、青海省区地域相邻,同属于青藏高原区,具有相近似的地形地貌,在自然环境方面、文化传统方面、旅游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客源市场等方面十分相似,这无疑给扎尕那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国内多种旅游业态并存。为了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如体育旅游、温泉旅游、葡萄酒旅游、高尔夫旅游、工业旅游、影视旅游等。这些旅游新业态通过差异化的结构内容、高效的经营管理方式、高端的科学技术服务、新颖的旅游产品形式等方面吸引了大量游客。作为国内旅游业态之一,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常常会因为国内其他可替代的旅游业态的分流而受到影响。

气候变化的威胁。地处青藏高原区的扎尕那具有高寒湿润区的气候特征[26],扎尕那雨量集中在旅游旺季,受全球环境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扎尕那降雨量逐年增多。由于扎尕那地势较为特殊,依山而建并且四面山峰环绕,尤其在6月至8月的旅游旺季,降雨量的增多常常引发洪涝灾害。乡村旅游往往具有户外性和流动性的特征,降雨量的增多也相应增加了游客出行的风险,使得旅途中游客因极端天气而降低旅游体验,也使得潜在游客因天气状况而取消旅游行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相较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同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经济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旅游业具有异地性、脆弱性的特征,疫情对我国的旅游业冲击力度更大[27]。疫情期间扎尕那的旅游经营活动基本停止,藏家乐也处于零收入状态,由于当地农户早已将乡村旅游收入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疫情使得扎尕那当地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严重下滑,家庭可支配现金流量不足,影响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

(二)基于SWOT-AHP 方法的路径分析

1.构建AHP层次分析结构

基于SWOT分析,由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各因素构建起AHP层次分析结构(如图1所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是AHP层次分析结构的组成部分,其中方案层中SO战略代表增长型策略、WO战略代表扭转型策略、 ST战略代表多种经营型策略、 WT战略代表防御型策略[28]。

图1 AHP层次分析结构

2.构造判断矩阵

结合实地调研,邀请省内知名且熟悉行业发展的专家进行评估,对准则层依据要素的重要程度按照1~9 级标度法进行两两比较并评分。1~9级标度法是根据极端重要、强烈重要、明显重要、稍微重要、同样重要分别赋值为9、7、5、3、1分,2、4、6、8分为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通过评分,构造判断矩阵,运用Matlab软件得出指标权重以及一致性指标 CI和一致性比率CR,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CI=λmax-n/(n-1),

(1)

CR=CI/RI。

(2)

当 CR小于0.10时,认为判断矩阵已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对评分进行重新修正。S组、W组、O组、T组判断矩阵以及组间判断矩阵如表1、表2所示,计算得到的CR值分别为0.062 4、0.017 6、0.051 5、0.019 1、0.064 5,均小于0.10。

表1 SWOT组内判断矩阵

表2 组间判断矩阵

3.战略地位的判定

根据各要素权重和要素所在组权重得到组内要素综合权重并进行排序。由表3所示,相关要素对路径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1自然旅游资源多样,S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T1市场竞争激烈,W3旅游产品类型单一,T2国内多种旅游业态并存,S3资金投入少,T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O3市场需求增大,W2缺乏整体有效的组织机构,T3气候变化的威胁,W1基础设施不足,O1政府扶持,O2资金流入。

表3 组内要素综合权重及优先级排序

将S、W、O、T组内要素综合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各组间矩阵总体强度:S总=0.556 4;W总=-0.108 5;O总=0.054 3;T总=-0.280 9。以S、W、O、T变量作为半轴建立四维坐标系,在坐标轴上确定S总、W总、O总、T总并依次连接,得到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总战略四边形(如图2所示)。总体战略四边形重心P点为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总体战略类型选择的依据。重心P点由式(3)求得,其中xi、yi为S、W、O、T的坐标[29]。最终求得P点的坐标为(0.112 0,-0.056 65)。

图2 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总战略四边形

(3)

由图2可知,P点位于第四象限ST策略区,接近第一象限SO增长型战略。因此,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应该以ST多种经营策略为主,同时要适度兼顾SO增长型策略。

四、扎尕那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扎尕那乡村旅游在发展定位中应以多种经营型策略为主,兼顾增长型策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克服外部市场竞争威胁,建立多元化产品体系,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增长。

(一)合理统筹规划

扎尕那乡村旅游最初由农户自主开发,统筹规划的缺失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特色文化受损、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在扎尕那的后续发展中,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全面规划。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成立旅游指导委员会,对接4个村集体,负责当地旅游规划开发以及后期的整体管理和调控。旅游指导委员会要在明确旅游资源价值联系和农户自身诉求的基础上,确定扎尕那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当地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如距离景区近的东哇村和业日村可以发挥其区位优势,经营中等层次的住宿和餐饮并建设当地农牧产品销售中心满足游客消费需求;距离景区较远的达日村和代巴村则建设高档民宿,打造康养、研学基地。在确定扎尕那空间布局时,整体上尽可能保留农户的居住分散格局,对部分需要拆迁的农户及时给予补偿。

(二)开发旅游新业态

扎尕那旅游开发者应在对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合理保护下,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首先,丰富同类产品的等级类型。旅游指导委员会应对现有的藏家乐进行分析,依据地理位置、环境质量、原有设施建设筛选有潜力的藏家乐,提高服务的品质,将其升级改造为藏族民宿、客栈等。其次,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将藏族特色人文景观转变为可带走的伴手礼等旅游商品,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使得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源于农户。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使得其不可能游离或独立于其他产业自行发展[30]。扎尕那独特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可助推其他产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推进“乡村旅游+”模式。应推进“农业+乡村旅游”的旅游产业体系,以农耕体验、藏族饮食制作为主要内容,建设农事体验园、藏族饮食制作中心;加大推进“林业+乡村旅游”的旅游产业体系,以森林科普、生态养生为主要内容,结合藏药疗法,建设森林自然科普、养生基地。最后,推进“牧业+乡村旅游”的旅游产业体系,以生态牧业观光、牧业体验、牧业美食为主要内容,打造牧业观光廊道、牧民生活体验中心等。

(三)强化宣传推广

旅游指导委员会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汇集当地乡村旅游产品与信息,以游客体验为主要目标,构建集咨询、预约、销售、反馈等多功能乡村旅游智慧信息网上平台,开设云直播、云旅游等线上活动,宣传当地自然风光风貌、藏族传统风俗习惯、当地文化渊源与变迁以及特色物资和物产。同时,借助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乡村旅游广告,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渠道,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元化形式以及故事情节等多样化的内容,定期宣传和推广当地的旅游最新动态、创新的旅游产品,加强与潜在旅游者的沟通与互动。

(四)加强监督管理

扎尕那的优势在于优厚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以多种经营型策略为主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指导委员会应充分调动当地农户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农户依据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将现代化生活设备进行内部改装,定期组织改装设计大赛,对优质的改装方案进行奖励并推广,确保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的同时维持原有藏族传统的村落风貌。设定扎尕那生态红线,比如农业用地红线、林业用地红线、牧业用地红线,防止因过度开发而破坏当地独有的农林牧生态系统。注重保护当地的环境卫生,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当地生态脆弱性的宣传,设定环保流动岗位,定期巡逻对乱扔垃圾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予以处罚。在必要地段采取封山等措施,维持生态平衡。

五、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扎尕那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定位应为多种经营型策略为主,兼顾增长型策略。应充分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通过多元化发展抵制外部的威胁。具体发展路径即合理统筹规划;丰富同类产品等级类型,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基于“农业+乡村旅游”“林业+乡村旅游”“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形式构建产业体系;构建智慧信息网上平台以及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加强监督和管理。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和旅游富民产业链发展,牵涉改革发展与稳定民生,如何精心规划、精细建设和精美呈现,使得这一亮点景区汇入甘南州山清水秀的大美草原中,这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的重要基础。同时,上下协力强化对业态、服务等领域和项目进行提质增效、升级,把游客驻足时间和消费链条拉长,让每一个旅游专业村都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虽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扎尕那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路径,但是在路径的各个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如在统筹规划过程中的乡村公平问题;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及管理问题,多元化发展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与传承的平衡问题。希望能在后期的研究中加以补充。

猜你喜欢
农户旅游发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