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基于重庆市的扎根研究

2020-10-19 10:47罗胤晨邓雅娴张红梅吴华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译码会展业范畴

宋 潇,罗胤晨,邓雅娴,张红梅,吴华安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a.商务学院,b.经济学院,重庆 401320)

0 引言

学界关于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早有定论,其中不乏“城市面包”、“城市经济助推器”、“经济晴雨表”等美称[1-3],总结学者研究,会展业之所以获此美誉,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其一,会展业集聚效应强,不仅能形成本城市相关产业的“本地蜂鸣”效应,同时因展会的时间性和开放性还能形成临时性的“全球蜂鸣”效应[4-5];其二,会展业带动效应强,能有效推动城市交通、餐饮、酒店、旅游、金融、通讯等各行业的发展[3][6];其三,会展业开放效应强,会展业为企业的品牌宣传、产品展销以及企业间、产业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开放平台,能有效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整合[3]。由此可见,会展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增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把握开放发展机遇成为新时代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契机,会展作为链接“城市-城市”“企业-企业”“城市-企业”等多方主体合作发展的平台,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城市繁荣发展,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

当前,城市管理者已认识到会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相继推出了诸多举措,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发展中,部分城市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成都、贵阳、博鳌等城市在会展领域均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宣传了城市形象,赢得了城市发展的良机。然而,部分城市推出的发展举措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未能有效地把握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导致了政策效果的高度受限。

当前,关于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其一,关于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研究[7-9];其二,关于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研究[10-11];其三,关于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判断[3][12];其四,关于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1][13-15];其五,关于会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及互动研究[16-17]。而以案例为切入点的质性分析研究则较为欠缺。总体而言,前期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利用已有理论,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构建,在操作中很容易因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产生研究设计、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的偏差;同时,已有研究也忽略了会展企业家等行业人士的微观思考,对问题的解释存在一定的漏洞。文章拟以重庆为案例研究对象,在扎根理论指导下,从会展参与主体关注和思考的角度,对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框架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理论基础与案例选择

1.1 理论基础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均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属于实证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在研究的设计上存在天壤之别。量化研究在研究之初已将研究的结构、研究的过程详细计划好,即在设计好的框架下进行研究;而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根据研究的情况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18]。质性研究以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在平等、密集且长期的接触为出发点展开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能有相对全面的掌握[19]。因此,本文选取扎根理论对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建构其影响因素框架。

扎根理论是美国学者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创立的质性研究方法[20],其核心在于从原始资料中抽象出理论,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不断的归纳概括,在理论层面对资料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建立起适合资料的理论[21]。扎根理论中资料的分析与搜集是同时进行的,其遵循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构建初步理论的逻辑,若此理论未饱和则继续搜集资料,直至理论饱和形成研究结论并结束研究。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及理论构建,主要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来实现:(a)开放性译码是对原始资料的初步记录与分析,用概念和范畴对原始资料进行正确的反映,旨在将原始资料彻底打碎,指定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b)主轴译码是在开放性译码的基础上,寻求各概念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典范性模型;(c)选择性译码是在典范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比较选择出核心范畴,验证范畴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最终形成研究主题的理论模型[21-22]。

1.2 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案例的典型性问题,即案例选择是否具有普世价值,考虑本文要回答的是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因素这一系统性问题,为了更为直接、具体地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重庆市为个案研究对象,以便更好说明。之所有选择重庆市作为案例的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的考虑。

第一,城市代表性。会展业是伴随城市繁荣相向而生的,可以说没有城市发展的进步,就没有会展业发展的进步。重庆是老牌的工业城市,有发展会展业的产业基础条件,同时重庆也是新进的新一线城市、西部中心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城市,具备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区位地理条件。此外,自2014年以来,重庆GDP增速持续领跑全国,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经济支撑。虽然重庆会展业发展有如此有利条件,但从全国来看,重庆会展业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而又急需发展的情况,这与大多数有发展会展能力的城市具有相似性。

第二,发展轨迹的代表性。重庆会展业的发展与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基本一致,都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征。重庆会展业经历了萌芽期和正式发展两大时期:其一,萌芽期(1988—1996年),以“重庆工贸”承接部分展会为代表,但这一时期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没有专业的展览场馆、展览组织部门。其二,正式发展期(1997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专业发展阶段(1997—2005年)、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3年)、新型发展阶段(2013年—)。其中,专业发展阶段,重庆会展产业有了专门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的展览场馆、办展公司以及专业的展会,重庆展会由粗放式的办展正式进入到专业办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营为标志,这一时期展会数量、规模得到快速增长,展会类型、涉及的行业领域也得到极大丰富,会展业的直接收益也从不到10亿增到61.5亿,7年平均年增速达到了68.5%。新型发展阶段与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时期密切相关,随着2013年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重庆拥有了西部最大的现代化场馆,具备了走现代化、品质化的办展道路的条件,自此,重庆会展进入到提档升级、以质取胜的新型发展阶段。重庆会展业发展的历程与大多数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轨迹相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其三,发展现状的代表性。重庆无论是在总展览数量方面,还是在总展览规模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十的水平[23],但即使这样的发展水平,却少有全国高水平级别的品牌展览会,这与国内大多数会展城市同样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也具有典型代表性。

2 案例分析

2.1 数据收集

Ross指出资料来源的渠道多元,研究的效度则会相应的提升[23]。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借助相关机构先后召开了3次企业座谈会,对30余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召开1次相关部门、学术机构、高校座谈会,对专业机构的观点信息进行搜集;同时组织一次对企业项目的实地调研,从会展参与主体的角度广泛搜集一手研究资料。秉承扎根理论避免研究者先入为主、主观设定的主张,4次座谈会均以开放性的交流方式讨论重庆会展业的相关问题。同时采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编码、概念化、数据频数等统计分析操作。

2.2 数据分析

2.2.1 开放式译码

开放式译码是将访谈、调研的文字资料、语音资料逐一进行分解,不断地对资料进行编码,以实现原始资料的概念化和范畴化,实质上是对资料进行逐步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替代和反映原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将所得概念和范畴进行归类,应注意的是在对资料进行编码及概念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编码标签应客观反映原始资料的真实情况,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为了进一步说明开放性编码,文章分别用表1和表2展示了对资料的开放性译码全过程。

表2 开放式译码范畴化过程举例

表1 资料开放性译码分析举例

NVIVO11的节点分为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所谓自由节点:即在研究还未有框架的情况下,得到的相对凌乱及未分类的单一节点,通常一个自由节点只表达一层意思。所谓树状节点,即研究者在对研究形成一定的框架基础上,用上下层关系对自由节点进行分类管理。文章的开放式编码阶段按照自由编码、树状编码的顺序对资料进行逐步编码。其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下:(a)对所得资料进行逐句研读,不断用hx对材料内容贴标签(即自由节点),有时一段文字涉及到多个意思,则分为多个标签标注,确保一个标签只表达一层意思,对于标签的初步命名更多采用材料内的语言。(b)在标签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归类以及抽象化,并根据内容对标签名进行修改,同时将部分标签进行必要的合并,逐步提出概念hhx(树状节点),最终得到企业竞争压力、观众吸引难、寻找新的增长点等51个概念。(c)对已得出的概念进一步提炼和归类,逐步得到范畴Hx,最终得到展会塑造、跨部门合作水平、创新能力、走出去战略、行政效率等26个范畴。

2.2.2 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在开放式译码的基础上,按照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23]这一逻辑,将开放式译码中的各范畴化概念链接在一起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各范畴的涵义,从而得到主范畴。主范畴是由条件、现象、脉络等副范畴按事件逻辑线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主范畴与副范畴的关系,主轴译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主范畴,而条件、现象、脉络等副范畴则能更好地对主范畴进行解释说明。

文章在主轴译码阶段共得到8个主范畴,分别是展会项目优化、产业链要素、地方产业规划及政策供给、会展公共环境、协同能力、参与主体能力水平、战略方向、政策执行深度与效度。

2.2.3 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译码是在对主范畴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范畴,并将其与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关系。通过对展会项目优化等8个主范畴的选择性译码,最终发现了参与主体能力要素、公共环境要素、展览项目要素、战略规划要素、政策执行要素等5个核心要素共同对城市会展发展产生影响。同时,通过对分析过程各概念、范畴的继续考察,以及将5个核心范畴与原始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可以用这5个核心范畴来分析其他所有范畴。因此,文章案例可以用这5个核心要素予以解释。

2.3 编码一致性分析

为保证文章的信度和效度,采取了NVIVO11中的编码比较功能,对编码的一致性进行衡量,编码一致性程度越高,则表明研究的信度、效度就越高。最终,通过对两位编码者就相同材料进行独立编码的编码比较,得出了编码的一致性程度(如表3所示),8个节点的编码一致性程度在80%~95.7%之间,说明编码者的编码是较为合理的,编码具备了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表3 编码一致性百分比

3 研究结论

3.1 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重庆会展的案例研究发现,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由参与主体能力要素、公共环境要素、展览项目要素、战略规划要素、政策执行要素等共同组成。影响核心因素的主要维度由参与主体能力水平、协同能力、产业链要素、会展公共环境、展览项目优化、地方产业规划及政策供给、战略方向以及政策执行深度与效度等8个因素组成。同时,影响核心因素的次级维度由企业经营管理、中间机构水平、主管部门能力、区域要素匹配等26个因素组成。具体框架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框架

3.2 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五大核心要素构成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关键,但不意味着每一因素的贡献能力是等价的,五大核心影响因素在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如何?分析这一问题有利于把握城市会展业在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通过对编码统计的分析,文章发现五大核心因素受编码节点的支持程度存在差异性,说明在城市会展发展中各因素仍存在一定的主次关系。具体而言,可大致分为三个层级:其一,公共环境要素、展览项目要素两大要素均受到了80个编码节点的支持,二者构成了城市会展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点,可见,会展业能否优质发展,与展览本身品质高低以及展览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其二,参与主体能力要素受到了70个编码节点的支持,显然,企业、中间机构、政府等参与主体的业务水平、服务水平、协同效率、协同水平等构成了城市会展发展的能力供给点,是影响城市会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三,战略规划要素、政策执行要素则分别受到了54个和13个编码节点的支持,构成了城市会展发展的制度保障点,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城市会展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城市会展业发展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在对影响因素的识别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其一,五大因素对城市会展发展的作用点分工明确。由图2可知,五大因素在城市会展业发展中总体上扮演了基动力、推动力和保障力的作用。具体而言:(a)展览项目要素构成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基动力,即展会作为商业产品其本身品质的优劣从根本上影响了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这一影响因素关注展会品牌的塑造、展会的宣传、展会的人才保障等,其作用力点在于展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b)参与主体能力要素及政策执行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推动力,其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行业中间机构发达程度、参与主体的跨界合作水平及政府政策的落实程度,其作用力点则在于展会产品的升级和推广。(c)战略规划要素和公共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保障力,其关注会展产业链环境、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供给等方面,其作用力点则在于产业公共环境的塑造,形成产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图2 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其二,城市会展业最终通过展览项目要素形成发展格局。由图2可知,五大因素在作用力输入和输出上存在差异,展览项目要素是作用力净输入体,其余四大因素均通过各自的方式将作用力输出到展览项目基础要素,从而提升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基动力”,可见,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最终由展览项目要素决定。参与主体能力要素是五大要素中最主要的作用力输出源,通过其专业能力输出和协调合作,提升战略规划高度、政策执行深度、产业环境优度,最终提升城市会展水平。战略规划要素通过其政策供给及强制力,影响政策执行要素、公共环境要素和展览项目要素功能的发挥。政策执行要素和公共环境要素则形成了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且共同将作用力输出到展览项目要素,为城市会展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4 对策启示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优化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应从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着手,即围绕展览项目、会展环境、参与主体、政策规划、政策执行等五方面,有效提升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基动力、推动力、保障力,从而形成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新格局。

其一,基动力塑造方面:以会展项目的研发为核心,结合优势产业打造城市会展品牌。扎根于城市优势产业进行品牌塑造,不仅能高效地实现展会品牌的建立,还能有效集聚产业发展资源、推广城市会展形象,最终通过其产业带动能力推进产业繁荣。在塑造过程中可从政策供给、人才保障、展会主题设计、展会宣传、现场服务、客户管理、现代化技术运用等方面给予关注,如通过设立展会品牌培育专项基金、建立官产联合的产业IP研究院等进行城市会展品牌的精准塑造。

其二,推动力塑造方面:以提升城市会展运营水平为核心。展会的高水平运营,依托于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及企业服务的协同配合,形成高效的执行机制和服务机制。(a)建立行业专项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展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大型展会通常需要大量政府资源的投入,因此建立高规格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制度性的集体行动框架,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b)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参与主体协同沟通机制,在会展服务、政企沟通、行业交流等方面实现有效对接,形成有效的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的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政府的市场服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会展水平。

其三,保障力塑造方面:以塑造优质的城市会展环境为核心。城市会展环境的塑造重点在于城市会展营商环境的营造,在展会交通、住宿、餐饮、会展旅游、产业政策规划、知识产权保护、会展周边服务等方面做出科学规划、提供便捷服务,是其题中之义。可考虑在以下方面给予关注:(a)颁布行业专项发展规划,在规划、规范、监督行业发展上提供有力保障。(b)完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杜绝展会领域剽窃、抄袭、同质办展现象发生,通过建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有效保护创新成果,避免同质展会的恶性竞争。(c)打造会展产业园。推动交通、住宿、餐饮、专业服务机构等展会资源的集聚,特别在完善产业链上给予足够支持,将有效提升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译码会展业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分段CRC 辅助极化码SCL 比特翻转译码算法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看弹幕的译码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LDPC 码改进高速译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