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19 20:17李剑威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

李剑威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骨折治疗中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常规的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及后续并发症发生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踝关节稳定性、疼痛感、功能恢复状况等几个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评分结果要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048-01

踝关节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为关节内骨折,需要对其进行精确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主要是因为脚踝扭伤所引发,当患者的踝关节部位在受到外界高能量作用的情况下,会产生剧烈疼痛,甚至会出现内翻或者是外翻等畸形状况,对患者的活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过程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9年6月之间所接收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所有患者症状完全符合临床医学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78±4.74)岁。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再23~68岁之间,平均年龄(43.87±4.6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将患者骨折部位通过传统治疗方法进行牵引,复位后利用石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法,首先对患者骨折具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全麻醉或者是连续硬膜外麻醉等方式进行处理。手术前要引导患者采取平卧位体位,严格按照外、后、内踝顺序进行固定。如果患者仅仅是内踝骨折,首先要在内踝行切口,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隐静脉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切开关节囊,在保证精确复位之后,对骨折部位利用松质骨螺钉或者是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如果患者只是外踝骨折,首先要在患者的腓骨后缘位置行切口,尽量避免在切开切口的过程中对腓浅神经造成损伤,然后对患者外踝骨折部位利用螺钉或者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进行良好固定;如果患者双踝骨同时出现骨折,要对外踝进行精确复位并做好固定,然后利用松质骨螺钉对后踝骨折部位进行加压固定。固定完成后做好伤口缝合处理,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严密观察[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为优、良、可、差。90到100分为优,患者活动自如,步态正常,踝关节肿痛消失;80到89分为良,患者步态正常,踝关节有轻微肿痛;70到79分为可,患者活动受限,运动过程伴随疼痛感;低于70分为差,患者活动度差,在行走和安静状态下都有疼痛感。优良率为(优+良+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2.0,充分利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并充分利用t来进行检验,充分利用%来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x2来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对比

在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现象,另外1例患者出现螺丝松动现象,并发症发生率8.00%;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产生了关节僵硬状况,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0.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人体的各个关节部位中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一旦踝关节产生受伤现象,会导致踝关节在外界作用力情况下缓冲性能下降,通常情况下伤病比较严重。目前在踝关节骨疾病折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胫骨远端踝穴与距骨体的对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患者腓骨出现短缩位移不良的现象,会导致踝穴距离进一步增宽,也很可能会导致患者进一步产生创伤退行性关节炎。在医学研究领域,在踝关节骨折治疗的复位顺序存在很多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首先进行复位,然后再对外踝进行固定,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韧带的牵引作用来促进踝关节的复位,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患者具体骨折状况来进行决定。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之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6.00%,而采取常规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的对照着患者治疗优良率仅仅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加明显(P<0.05),而且在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患者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利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雄将,谢丽萍,韦海敏,罗青青,唐宏亮,夏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部骨折的meta分析[J].大眾科技,2017,19(06):111-114.

[2]吴彬.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4):118-119.

猜你喜欢
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